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分析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主要问题

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1.1饮用高氟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饮用高氟水区主要分布在三营镇、头营镇、彭堡镇等8个乡镇、36个行政村、225个自然村,共涉及4.42万人,其中饮用水质含氟量大于2mg/l的人口为3.31万人,饮用水质含氟量在1.20~2mg/l的人口为1.11万人。高氟水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人体牙齿和骨骼的损害,常见有氟斑牙、氟骨症。另外对神经系统、肌肉、内分泌系统、肾脏也造成一定影响。

1.2饮用苦咸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饮用苦咸水区域主要分布在七营镇、黑城镇、甘城乡等8个乡镇、32个行政村、214个自然村,共涉及6.04万人。其中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大于2g/l的人口为5.86万人,饮用水溶解性总固体在1~2g/l的人口为0.18万人。苦咸水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变质、腹痛、腹泻、引起人体抵抗力低下,引发各种疾病及传染病的发生。

1.3饮用细菌超标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饮用细菌超标严重、未经处理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的炭山乡、甘城乡等5个乡镇、27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涉及2.60万人。微生物超标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引起人体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常见的有肠炎、痢疾等。其成因主要是农村饮水条件差。生活在东西两山的山区群众,由于部分水窖配套不完善,在收集天然降雨的过程中易造成细菌超标;生活在沟、谷、台地的群众依靠地表水、水窖、山沟等饮水,在取水过程中易造成细菌超标。

1.4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人数、危害、分布及其成因饮用污染严重、未经处理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河镇的7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共涉及0.62万人饮用污染水。水质污染主要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两种,工业污染能引起人体中毒,而生活污染主要引起人体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常见的有肠炎、痢疾等。

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2.1水源保证率低的人数、影响、分布及其成因水源保证率是保证用水量的首要条件,其规定的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是指在十年一遇的一般干旱年,供水水源水量能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量要求。原州区饮用水源保证率低于90%的群众,主要分布区域在彭堡镇、黑城镇、炭山乡等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共涉及5.85万人饮水;其影响造成群众饮水困难,无保证。

2.2生活用水量不足的人数、影响、分布及其成因参照国家《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生活用水量不足是指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l为安全,不低于20l为基本安全。原州区生活用水量不足的农村居民主要分布区域在彭堡镇、黑城镇、炭山乡等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共涉及5.85万人饮水;主要影响是水量不足,局部严重缺水。

2.3用水方便程度低的人数、影响、分布及其成因农村用水方便程度低是指:人力取水往返时间超过20min,大体相当于水平距离大于800m(单程400m)、或垂直高差大于80m。原州区农村用水方便程度低的居民主要分布区域在彭堡镇、黑城镇、炭山乡等10个乡镇、31个行政村、148个自然村,共涉及5.85万人饮水;主要影响是用水困难,需要到数公里以外拉水。其成因主要为局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必要性

饮用水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目前,我区饮水安全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势必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步伐。因此,农村的饮水安全已经成为全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4.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水利部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分阶段目标。提出“十一五”期间在与总体规划相一致的前提下,我区重点解决饮用水中砷超标问题及其它饮水水质问题、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问题。对近期实施规划中所列应给予优先解决。

4.2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划定我县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

今后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质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卫生达标的生活饮用水。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现有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4.3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各地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对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自然村,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建设资金不足、农民收入比较低的自然村,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可考虑采用分散式供水工程。

4.4积极引导,多渠道筹资我区多数自然村分布不集中,且依山而傍、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费用高。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地方多补、困难小的地方少补等原则制定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区、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各部门密切配合,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原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

4.5加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水利局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应作好质量验收,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通过层层管理,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4.6严抓建后管理,保证工程良性运行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我区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就必须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村供水基金会或协会,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由协会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工程长期运行。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坚持在调查了解基础上,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