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安阳县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状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安阳县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一种经营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已难以应对市场,农民增收困难,普通的家庭承包经营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相对集中农村土地使用权,实现规模化种植已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安阳县土地流转现状

安阳县下辖20个乡镇,550个行政村,2964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78.9万人,农业户数22.2万户,耕地总面积73.7万亩,农村劳动力43.3万人。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截至20]2年5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0%;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户达4.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9%。其中耕地流转面积22.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9%;四荒、林地等流转面积9.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1%。流转耕地中用于种植粮食生产的面积13.7万亩,用于高效农业的面积8万亩。全县建成了吕村、辛村、北郭等12个高标准乡级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县有中心、乡有大厅、村有信息员的土地流转信息管理体制,使土地流转日常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全县土地流转涌现出龙头企业带动型、规模经营推动型、农业设施支撑型等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秩序规范、效益提高的土地流转大户。

二、取得成效

1 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组织形态,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土地流转的逐步推进,土地适度集中到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种田能手和农业企业手中,使得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得到优化组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催生了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加速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竞争力。

2 提高了农业效益,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

土地规模经营户凭借规模经营的优势,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机械化耕作、科学管理,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的产出效益大大提高。要想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并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走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的路子,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最终使农民增收。”

3 转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提升了农民素质

土地规模经营企业和农户用工业的理念经营企业,他们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农民起到了很大的激发作用,促进了农民传统生产观念的转变。

4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土地流转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许多农民能够安心外出务工,改变了“侯鸟”式的外出务工模式,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到城镇化进驻。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坚持“三项原则”,推进土地稳定有序流转

一是坚持依法的原则。要求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准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二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土地是否流转,以何种形式流转由农户自己作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更不准强迫或阻挠。三是坚持有偿流转的原则。土地的流转租金,由农户与承接方根据地力和当地经济条件商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截留、扣压农户土地流转收益。

2 严格把好“三关”,确保流转的土地效益

一是严把规模和时间关。要求土地流转承接方集中连片发展,生产规模要达到50亩以上,经营年限在5年以上,否则不予奖励。二是严把经营关。要求土地流转承接方采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开发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的农产品,努力打造“百亩园”、“千亩方”等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三是严把审查关。对申报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逐一进行丈量核查,确保土地流转切实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

3 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土地快速健康流转

一是资金奖励。对新建申报的土地规模经营达到标准并经验收合格的,给予资金奖励,2006年至20]0年县政府累计拿出奖励资金千余万元。二是帮助参保。对享受政府补贴的大棚,按政府、个人7:3的比例全部参加农业保险,每亩保金170元,其中县财政120元,个人50元,降低了规模经营户的经营风险。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

为认真搞好土地流转工作,将土地流转的各种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安阳县在认真总结土地流转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建立完善了土地流转风险预警制度,有效防范了土地流转风险,确保了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

1 意愿不尽统一,增加了流转难度

由于就业不充分、非农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缺失,一些农民对土地是“守着不甘心,丢下不放心”,怕丢掉承包权,失去生活保障,担心承包者破坏土地,不能兑付租金;有的不顾实际,在流转中漫天要价。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农民恋土情结较重,视土地为保命田,虽无力种地,也不肯流转。流转中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不能谈妥,难以形成规模,影响了土地流转。

2 贷款门槛过高,制约了业主发展

规模经营大户在前期投资、基础建设、提前支付承包费用等方面资金需求很大,小额贷款杯水车薪,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银行超过5万的大额贷款,均要求有抵押或者担保,农民手中的房产、土地、农机具不能作为抵押物,担保又必须是具有公职的国家公务员、人民教师等,一人担保贷款额度有限,多人担保人难找,政府担保中心又只对中小企业等法人实体,不对自然人。规模经营大户贷款困难重重,有的只好采取民间高利借贷无奈之举。

3 投资主体不足,影响了流转进程

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农民的种粮效益较过去有明显提高。但与二、三产业相比,还是弱质低效产业,加上农业面临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多选择二、三产业,参与土地流转的较少,土地流转市场支撑不强,后劲不足。

4 配套政策缺失,影响了流转活力

在农业大户用水、基础设施占地、农民实物抵押、农业合作组织法律界定、合同终止设施产权归属和补偿、国有农场土地流转后国家补贴的归属等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说法和规定,使基层在处理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和问题时无据可依。

五、对策与措施

1 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

坚持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家庭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落实全民创业计划,培养造就更多的农民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城市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的对接。

2 创新金融服务,提高融资能力

除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服务外,应借鉴山东寿光将大棚、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及住房作为抵押物,以及没有抵押物也能贷款的做法,尝试对农民依法取得的各类土地经营权、使用权实行抵押贷款,并出台和完善与抵押相配套的登记、风险评估、抵押实现等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作用,使流转的土地就能够真正成为流动的资本,从而增强农村经济实力,促进土地流转。

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做到县、乡有大厅,村在信息员制度,建立全县土地流转电子化信息服务,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在做好流转信息服务的同时,对对规模经营户、园区进行动态跟踪服务,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结合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保证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做大做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