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职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2015年5月10日,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上,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通过对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的解读,我们发现产教融合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现实路径。

一、产教融合理论概述

1、产教融合概念

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产教融合是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在社会范围内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以服务经济转型和满足需求为出发点,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合作共赢为动力,以技术转移、项目合作以及共同开发为载体,各个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2、产教融合特征

(1)具有“跨界性”。产教融合是教育要素与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的形式,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是产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统一,这与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是分不开的,这也是“跨界性”的主要体现。

(2)具备“双主体”。产教融合是院校和产业“双主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是产品技术开发、生产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者共同参与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校企合作,互惠互利。

(3)具备“演进性”。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适应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产业经济的发展又会带动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与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升。因此,产业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动态演进是一种常态,两者从不适应到适应是一种循环变化的过程。

二、产教融合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产业的推动,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中就有明确提到“促进经济增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要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依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这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必须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1、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时地做出调整。以辽宁省为例,辽宁正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期,省内各高职院校也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更好地履行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可以说产教融合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使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更好、更快地发展。

2、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核心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是关键,而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只有通过产教的深度融合,实践技能才能真正的提高,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资源整合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形式,是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产教融合的过程也是对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产教融合可以将企业、行业、学校、政府等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上岗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产教融合也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扎实的技能素质,这同时也要求教师须定期深入企业、行业,深化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要了解行业、企业的动态变化,不断进行课堂知识更新。

三、高职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产”与“教”对接不紧密

目前,“产”与“教”对接不紧密主要表现在学校与专业设置、企业和课程标准、社会需求与职业标准对接不够紧密,对人才的培养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了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严重。一些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实训设备功能落后、实训理念过时等现象,这使得教学环节和产业、行业严重脱节。虽然很多高职院校认识到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严重不足,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

2、机制体制不完善

产教融合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载体,将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与产业、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对接,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校企深度合作,“产”与“教”一体化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教育链与产业链、学校与企业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提升,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而现实情况是政府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职能和主导作用,也不能很好地调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使得产教结合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还缺乏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弊病之一。

3、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缺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师选拔上还是“重学历、轻技能”,很多刚毕业的教师实际操作技能基本为零,他们本身还达不到“双师”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教师在产品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能力非常薄弱。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由于长期在教育岗位,对外界发展了解不足,因此对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动态和管理要求等知识比较匮乏,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可见,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重大障碍。

四、产教融合视角下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深度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解决产教融合“深度“问题呢?首先要从认识角度出发,要保证认识上有深度,要认识到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和融入产业发展才可能有出路,只有保证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激发出活力、挖掘活力,才能把产教融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由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准确地把握学校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深化,不断提高产教融合的层次,校企合作应该从中小企业开始,从小项目到大项目,逐渐向大企业靠近,不断提高战略合作层面;最后要建立深度融合长效机制,在办学机制上要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和改革的方向。

2、广度

广度是指内容和范围,产教融合涉及到学校与企业、产业过程与教育过程、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科技开发与教育科研等多方面。对此,校企双方要结合区域和行业的需求,找准定位,依托优势,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践基地、共享资源、共同管理、合作育人。高职院校要积极发挥主动作用,与企业、行业一起推动教育的发展,其办学的规模要随着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对人才规格的培养也要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要融入企业,教学的方式也要按照企业来管理,教、训也应该结合企业的项目来进行,以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落实好产教融合政策,实现工学结合,推进校企合作,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力度

力度是指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强度。产教融合既要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发展的共识,更要将其转化为高职院校的行动和价值的追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其在办学的过程中通常脱离了实际生产的需要,重数量轻质量,很多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力度,因此在构建高职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产教融合力度的把握,要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形成互动多赢的局面,争取“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注:本文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5-2016年度教研教改项目“产教融合发展高职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葛晶;项目编号:2015jzy02。)

【参考文献】

[1] 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 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 黄耀五、谭绍华、吕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概念、价值及过程模式文献研究综述[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

[4] 张钊:当前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