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久的追求,我们应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通过“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复习旧知为新知有意建构牵线搭桥;探究新知,鼓励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真正理解的知识;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给所学新知再次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等环节,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此,我谈谈自己几年来探索出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会哪些知识。因为让学生知道了他们的学习任务,实际上就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使他们产生积极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的意识,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上课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新知有意建构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的方法,低年级可以由教师口述,中高年级既可以由教师口述也可以采用文字呈现。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下)“2、5的倍数特征”时,在教学情境中首先板书课题,接着用小黑板呈现如下的学习目标:①掌握2、5的倍数特点,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②理解、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紧扣学习内容,围绕学习目标,抓紧时间,展开研究探索,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复习旧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继续建构有意义新知的基础。实际上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中,有80%的知识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新的知识只占20%左右,而这20%的新知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旧知”,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有意义的新知建构才能实现。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下)“2和5的倍数特征”时,首先出示:①写倍数(从小到大写10个)。4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7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②一个数的倍数有何特点?③如何有序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把这个数分别乘1、2、3……,所得的积都是它的倍数)。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在此基础上进入新知探究环节。这样由已知进入未知,充分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新知的排斥和恐惧,为学生提供一个渐入佳境的缓冲过程,同时,知识只有在整体联系中才能被理解,被掌握。在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新知的学习才能更系统,更完整。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目的的复习引入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
三、探究新知
要想使学生获得新知的有意建构,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长期形成的“先教后学”改变成“先学后教”,至于怎么学怎么教,必须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低年级记忆、思维都处在具体形象阶段之中,他们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具体形象的材料支撑,进行逻辑推理,教学方法以演示法为、实验法为主。为此,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尽可能参加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体验,获得新知的有意建构。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上)30页内容“分与合”中,用圆片代替桃子,用纸盒代替盘子,让学生先自己按要求分一分,小组再交流各自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知识获得才有意义。到了中高年级记忆、思维在抽象方面都有所发展,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有所变化,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内容教学仍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数与代数一般以启发谈话法、引导发现法或探究研讨法为主。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下)“2和5的倍数特征”时,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独自在例题所给的百数表中按要求找出2和5的倍数,同学们完成后同位或小组可以相互对照,看是否全部正确找出,其次让每个同学根据刚才找的方法和观察找出的所有5的倍数,想一想,5的倍数有何特点?要求自己认真观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这样5的倍数特点:“个位上是0或5”就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教师鼓励学生再观察、思考、交流2的倍数有何特点,在学生总结出2的倍数特点后,接着抛出问题:既然我们知道2和5的倍数特征,怎样快速、准确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最后让学生阅读偶数、奇数的概念,阅读后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同位或小组交流。
但是,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要坚持启发式教学,都要坚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非智力因素”充分给力,通过动脑、动手、动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知识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师生、学生之间有效的相互交流下实现有意建构。
上述的新知教学过程是探究新知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推到学习前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有意建构新知。我们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我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我绝不暗示。我要做的是: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空间,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反思、感受、体验,学习的方法、技巧与新知的有意建构在这样的活动中悄然形成。
四、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习得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充分理解、领会教材中每道题的编写意图。教学时,我们要演好自己的角色,真正发挥习题的作用。
苏教版每节课都附有大量的练习,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首先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由于习题难易的程度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多数学生能快速完成,少数学生会遇到困难。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要有目的对有关学生进行引导、点拨,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小声相互交流。这样既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又能让优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提升了自己)。其次是在订正练习时,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学生说出每题的结果后,我通常都要让学生“说出想法”或问个“为什么……”,“暴露”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其意义是:对于错误的结果通过相互交流才能找出原因,才能及时有效更正;对于正确的结果及思考过程,说明新知已经有效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如我在苏教版四数(下)“2和5的倍数特征”中,想想做做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2、25、48、60、72、90。点评时,在学生顺利说出2或5的倍数后,分别让学生说出了想法,特别是60、90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时,我更让他们说出了为什么?紧接着让学生总结出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能对新课知识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小结时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解决,“借学生的嘴说出教师想说出的话。”问题的内容应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如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下)“倍数和因数”,小结时,我让学生联系本节课内容用自己的学号说几句话。如学号为6的学生说道:我是6号;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6的因数有1、2、3、6;6的倍数最小是6;没有最大的倍数。
以上是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出的一些做法,希望同行们指正,以便改进、完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