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解 关爱 引导 激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 关爱 引导 激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职学校的后进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人虽少,但“负能量”却很大,是学校教育的隐患,常常会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深远。而如何提高转后工作实效,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将马斯洛的人的发展需要的层次理论(“分层需要”理论)运用到转后工作中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正能量”得到体现、教学技能取得双丰收,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萧山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

【关键词】 班主任资源中职后进生“分层需要”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作为中职学校的后进生则是学校中的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所学校里存在着一些后进生并不足奇,但后进生却是令人既心痛又头痛的教育对象,他们人虽少,但“负能量”却很大,是学校教育的隐患,常常会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希望工程”。实践告诉我们,成功转化一名后进生的意义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样重要。由于后进生的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他们往往形成了不良的习惯、较差的品德、乖戾的性格和不够健康的心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工作又经常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正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难点所在。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后进生出现的“负能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厌学

主要表现为不听讲、不写作业。有些后进生整天玩手机、迷恋网络;有些后进生经常神情恍惚做“白日梦”,明明坐在教室里,却根本没有听见老师在说什么;有的后进生干脆请假回家休息。很多老师喜欢把后进生厌学归结为思想问题,认为只要把思想问题解决了,厌学问题也就不成其为问题。甚至一度有人强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实在是一句不经思考便提出的口号,因为后进生表现的厌学只是冰山一角,其根源可能是心理问题、习惯问题、个性问题,甚至是能力问题。不加分析、分类就将一切行为根源归结为思想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

(二) 思想有偏差

主要表现是打架、骂人、欺负弱小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经常离家出走,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等。这些后进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已踏入社会。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总得有人去陪伴他们的成长,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走上社会前,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对这些后进生的成长,老师需要等待。即使他们在学校里没有太大的改观,只要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话有道理,他们的心理就会种下一颗善苗。一旦时机到来,善苗就会抽枝发芽、开花结果。

(三)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自闭、忧郁、退缩、多疑,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与他人沟通等。这类后进生在班级里往往容易被忽视,他们的问题是隐性的,一旦心理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我们若不能细心观察,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可能会酿成悲剧。

作为职校班主任除了把中职后进生的问题加以分类外,还应该把各种教育观加以分类,并明白什么样的教育观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教育只有爱是不行的,还需要智慧。智慧型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冷静分析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因为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种种困惑、矛盾、痛苦、不满,解决心理、习惯、个性、能力问题,如果仅仅有师爱、权力,或讲空洞的大道理,效果显然不好。我们必须要多一点教育科学含量,借鉴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分层需要”理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研究措施

作为一名职校班主任,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成长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思想状况有更多的认识、分析机会。近年来因普高热的升温,职教整体的滑坡,职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大批分数较低甚至没有分数的直升生都进入职校,使得后进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大。我看着那一双双迷茫的目光,听见一个个家长充满求助希望的言语,在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在后进学生身上花了许多心血,吃了一些苦头,也尝到劳动收获时的甜头。酸甜苦辣之中,体味出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要有效结合马斯洛“分层需要”理论。

(一) 用关心和细心保证后进生实现生理和安全的需要

后进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同样有着满足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生理上需要是一个人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的需要,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与一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于青少年时期,正处于长身体和发生生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关心后进生的生理健康发展,满足其正常的生理需要,是转后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我所管理的班级中有不少来自萧山城区及中心城镇的学生,他们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来到学校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存在很多不适应处。

(二) 用理解和爱心帮助后进生满足情感和自尊的需要

后进学生在情感、自尊方面的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强烈。后进生往往内心很自卑,虽然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无所谓甚至骄横暴戾,但他们实际上是学生中的弱者,更需要人们的关爱、理解。

人是感情动物,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充满着丰富的各种情感,因此,注意满足后进生情感的需要对转后工作的实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后进生比正常学生更需要关爱,因此,我在工作中注重给予后进生的情感倾斜,这并不是对正常学生的不公平,因为我也是一个重情感的凡人,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也会流露出厌恶的情感,这就需要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其实我们细心分析一下,可以知道后进学生是失败者,是弱者,更需要情和爱,因为这方面,他们失去了太多。

三、研究成效

(一)成效

1、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很好体现

通过班主任三年“分层需要”教育的尝试,有效地缓解、调适甚至改变了后进生的厌学、冷漠、自卑、自我、逆反、矛盾等心理。后进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有了一个更积极向上的态度。

2、教学技能获得双丰收

通过班主任三年“分层需要”教育的实施,化解了后进生的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中去,这几年自己所带的服装班可谓硕果累累。学生参加杭州市服装统考会考等级考年年都第一,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市级以上获奖33人次。其中,浙江省“牧童杯”童鞋创新设计大赛比赛中俞艳同学获得个人一等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存在严重厌学心理的服装091班朱林燕同学在2012年全国服装技能大赛中勇夺金牌,为杭州的职教立下汗马功劳。

3、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

近年来“分层需要” 教育的实施与推广,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过去我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三少”的现象,即研究学生心理因素少;心理疏导少;教育的内化过程少。因此不少的教师对后进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常常归因为思想品德问题,通过“分层需要”教育,教师们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认识到他们同样是有丰富感情的人,是能够转变的,增强了育人的责任感。我校不仅干部党员带头与后进生交朋友,每一位教师都与1-2名后进生交朋友。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参与协调家庭关系,给单亲和重组家庭的学生以温暖,形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建堂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北方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建周 《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