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穿戴”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穿戴”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的一位朋友一直对“可穿戴设备”充满期待,直到她中了Fitbit一箭。

最近一次我碰到她的时候,她正对着一个Fitbit Flex“智能手环”抓狂:用来同步数据的应用只有在美国App Store才可以下载,为此她必须折腾出一个美国账号—曾经注册过App Store美国账号的人们,你们懂的;与此同时,作为一位奋斗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女士,她认为Fitbit的长相太朴实,戴了一下午都没人注意,自己偶尔瞄一眼,还以为是个粗一点的绑头发的橡皮筋,太失败了。

对于第二点,我坚决跟我的朋友站在同一战线。一件除了每天戴着走来走去、晚上还要一起睡觉的东西,要求它长得好看一点是应该的。另外我还有一点看法想供你们拍砖,那就是外观、易用性,还远不是眼下所有这些“可穿戴设备”最大的问题。

Fitbit Flex、Jawbone Up、Nike+FuelBand……现在你可以买到很多类似产品,包括不少国产货。我还见过两只手腕上各戴一个的家伙,但它们能做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差别:告诉你心率是多少、每天走了多少步、睡了多长时间、跑步跑了多少公里、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对了,“消耗多少卡路里”这个功能现在还有点搞笑,它需要你自己输入当天吃了什么成份的食物,接着模拟出一个结果。对我这种五谷不分的人,这听起来更像个“猜猜看”游戏。

后来……后来,就没有了然后。

我走了多少步、我跑了多少公里,够了吗?我需要更多运动还是缓和一些?我的食物是不是足够健康?我还需要……我想知道的还有很多。除了数字,更应该包括此后我要干什么。用一些产品经理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说,这叫“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现在这些设备还没一样可以做到,它们只是一堆社交玩具而已。

原因说起来有点令人沮丧。据我的了解,采集“体征数据”仍然还是一件吃力的活,现阶段多半是利用各种传感器,但精度其实就那么回事。比如Nike+FuelBand在骑车时手腕动作幅度不够大的话,监测就会出问题;另外你也最好别戴着Fitbit Flex洗碗,因为它很可能会认为你此时在走路。

这样看起来,那个想出在牙齿中嵌入传感器的计划的人还挺有想法的,这的确是识别你吃了什么食物的好办法,至少比“猜猜看”游戏要靠谱一点。如果这个计划能保证足够安全的话,我大概、可能、也许会考虑去试一试。

除了数据不够多、不够精确,另一个让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只是玩具的原因是—它们真的只是玩具。我的意思是,这其实不能怪它们。解决“接下来我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接入那些积累了大量健康模型和解决方案的平台,这跟采集数据相比又是另一回事。

我另一位投资界的朋友,不久前目睹了“可穿戴设备”的喜人形势,决定投身其中,至少帮助几家国内公司,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在转了一圈之后,他觉得还不到时候。要接入模型和解决方案,意味着它们必须也变成另一种开放平台,而目前存在的国内外几乎所有“可穿戴设备”公司,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平台的资质,这比设计和制造几部设备要复杂得多。对此除了嘲笑他“你都不敢冒险还做什么风险投资呀”,我还真没有什么好反驳的。

所以你看,这就是现在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它看起来很热闹,但其实就像角色还没有到齐,Cosplay就已经玩起来了一样。它应该是从最基本的设备制造和销售开始,之后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对比数据,最后提供解决方案,需要不同角色的公司和机构参与其中。例如在健康领域,医院难道不应该对此热情一点吗?另外那些著名的、几乎都在猜测会推出“可穿戴设备”的大公司,最合理的角色似乎也不是设备制造商,而是提供一个用户平台。

目前这个行业还只是在为淘宝做贡献。我那位买了Fitbit Flex的朋友最后总结说:整个过程最高兴、觉得效率最高的环节是在淘宝上买了个美国App Store账号,1.5元瞬间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