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新闻工作室的新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新闻工作室的新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当它移植到新闻媒体身上,电视、广播首先接纳了它。2003年,《深圳特区报》大胆地将“徐华新闻工作室”和“朱文蔚新闻工作室”推到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工作室类属

新闻工作室是媒体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吸引更多受众和提升效益指标,以名人效应特设的新闻策划平台。这个平台的生存风格,不是简单的编采,而是以智慧和灵感去燃烧激情,两个字:策划。

新闻工作室的运作主体、命名形式、及运作状态:

1.按运作主体分类:一是非专业新闻媒体类,如《长江日报》国际新闻的“小穆”工作室,成都电台宇峰主持的广播电视资讯“成都早上好”;二是专业新闻媒体,如公布足球新闻、赛事点评的申花“可汗”工作室;报道财经新闻、大盘走势的“牛股”工作室等等。

2.按命名形式分类:一是以名记者、名编辑命名的实名、个性化新闻工作室,如刊载教育新闻、高考指南的“张晓兵工作室”;二是以喻意起名的“集合性新闻工作室”,如佛山电台娱乐新闻的“五月网”工作室,提供宝物收藏和拍卖消息的吉林电视台“找你”工作室。

3.按运作方式分类:一是“单一采制式”,即这一平台的名记者、名编辑不是主要首脑,只是挂了一个新闻工作室的牌子,单项肩负采访供稿或者是编辑出版的任务;二是“名人主导式”,即确立以被命名者为指挥中心的管理机制。名记者、名编辑的个人名字成为品牌。

新闻工作室的特性在于个性化,否则就沒有工作室的意义。如果说媒体老总的一个主要职责是在政治家办报的前提下,培养有个性的名记者、名编辑;那么,名记者、名编辑的职责就像酒店的大厨一样,要烧制出带有自己风格的“佳肴”,使报纸各个新闻工作室版面就像一个个风格各异的酒店,或“酷劲十足”,或“风情万种”。

新闻工作室功能多元化

1.快速及时的报料库:即通过向社会公开新闻工作室的报料热线电话,以及向读者公开编辑、记者个人获得新闻线索的电话号码,建立热线通信网络,形成汇集新闻猛料之地。《深圳特区报》的“徐华新闻工作室”和“朱文蔚新闻工作室”,就尝到了这个甜头。

2.实现理想的梦工场: 即新闻工作室让名记者、名编辑焕发“灵感”,成为媒体赢得读者的梦工场。新闻工作室每天见报的内容不是记者随机抓的,而是经过一番周密策划而与读者见面的。曾经因为针对深圳春节出现的送礼潮,徐华采写了主打稿《收的都是谁家的礼》,还配发了评论《礼是礼非》;在《鹏城今版》的2版还搞了“新闻联动”,既有分析报道《众口纷纭话送礼》,又有辩论文章《正方:送礼送新意》、《反方:未必非得送礼》,评论《暗访记》和《礼俗渐变》,以及“礼”字的演变;相关链接《商家分礼品蛋糕》、《送礼顺序》等等;副总编辑、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杨黎光还写了《共同感受春的萌动》一文,以壮声威。

3.紧跟潮流的风向标:即根据读者市场和宣传口径,什么时间策划何种报道,达到何种效应,新闻工作室都要冷静、有序地进行传播和调控。春节过后,针对民工潮开始涌动,求职难再次出现,由朱文蔚采写了《外来工,如何在深圳立住脚》;记者谷少传写了《有多少骗可以重来》;并在春运的最后一天,刊发了王剑锋写的《感受春运末班车》,火候掌握得很恰当。对这些热点的把握,尤其是突发新闻、现场新闻的调控,新闻工作室都火速定题,捕捉猛料。如果报道后会带来负面影响,则不发后续报道,并给以淡化处理,促使问题解决。

4.丰富有益的精神食粮:即以高质量的新闻食粮培植“读者圈”,让新闻工作室制作的新闻成为读者最好的精神食品。在清明节前,徐华采写了一篇深圳火葬的纪实《办个丧事怎么这么难》,此稿尚未见报,在报社内部就引起了共鸣,夜班编辑们纷纷议论说这篇稿件抓得好。果然,见报后,市民反映强烈,民政局对此也极为重视,殡葬公司立刻进行了整改,有关负责人亲自到报社来表示向市民道歉。

5.强大的吸金效应:有精彩的报道,就会形成强烈的广告效应,吸引广告商的广告投放。编辑们早已发现这样一种情形:越是有鲜活的新闻、重大的新闻、成群的新闻要刊发的时候,越是有大量的广告占据了版面。设在《鹏城今版》上的两个新闻工作室,由于报道方式的一连串变革,新闻内容像一发发重型炮弹,有关《大灯晃晕了我的眼》、《两岁幼童争讨继承权》、《一个工厂雇工的“算术”》、《那个女人占了我的家》等等,对于广告商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致使《鹏城今版》绝大多数版面都有半版的广告。

新闻工作室模式多样化

凤凰卫视、CCTV等媒体为了扩大受众和提升效益,以名人效应特设的新闻策划平台,也值得分析、借鉴。

1.单项新闻策划模式:即新闻工作室的功能限于新闻发现、制作和策划,全力实现新闻传播的轰动效应。回眸凤凰卫视、CCTV的拓展身影,无论是工作室的初始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单项策划始终都是媒体的一个“看家”本事。即便部门独立核算或制播分离,进行“两个效益”的全景策划,也要把单项策划的招数采纳其中。

2.独立核算模式:实际将新闻和经营合成一体,以年为单位大略测算出该新闻工作室吸引广告的能力和数量,计算出总体的投入和产出,媒体应得多少利润,新闻工作室的记者编辑应有多少薪金,从而测算出“新闻人商品价格”,即名记者、名编辑的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建立这一模式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新闻人随着改革的深化,也会有表现个人价值的货币额度。在韩日世界杯时,曾写了一本《我与米卢零距离》的女记者李响,当时她从《足球》“转会”《体坛周报》,据说是高薪跳槽的。莫论这一事件是否属于特例,亦不管她最后真正得到多少酬金,双方最终毕竟成功交割。这一事件给人以启迪:职业新闻人会和职业经理人一样,本身会成为商品,具有自己的商品价值和价格。

3.制刊分离模式:即仿照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成功做法,新闻工作室可将一部分“专题新闻”的采集、版面的制作,与报刊出版相分离。即由新闻工作室之外的撰稿人、制作人根据媒体的需要,去投标定项;按照有关报道方针,采集新闻,制成成品,按质论价。这可以使媒体进一步节约成本,增强竞争力。

新闻工作室从初步的尝试走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多年风雨洗礼和艰难历练,从架构、功能到工作模式各个方面都日趋成熟。这块璞玉被精心雕琢后,必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① 耿伟:《平面媒体改革的一个新的突破口:热辣辣的新闻工作室》,《新闻传播》,2003年第8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