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固定资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财政部新了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的对比,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制度;高职院校;固定资产;问题;对策

2012年12月19日财政部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2014年1月起《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开始施行。新制度在定位、财务报告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多方面进行了改进,更加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内在一致性,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促进高职院校良性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要紧紧把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精神,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的理念、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一)提高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划分标准

在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划分标准是500元以上。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其中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的划分标准是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划分标准的提高更加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

(二)明确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按照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仅按照事业收入或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因此也无法及时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和真实价值。而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必须要计提折旧(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等之外),新制度还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金额、折旧方法、起止时间等具体操作都做出了说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采用了“虚拟”折旧模式,即在计提折旧时冲减资产,这样可以及时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净值及使用状态等相关信息,有效避免旧会计制度下容易产生的资产虚增情况。

(三)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第九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这样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制度计量基础由全部的收付实现制转化为有部分权责发生制,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固定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及时入账,从而为资产损耗费用的计提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这个改变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因收付实现制而引起的信息核算不完整、不真实,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的现象。

(四)细化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要求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核算更加明确、具体。比如新制度中科教项目资金等形式的资金记录做了详细的规范要求,要求对资金的来源、数量、去向、份额等都要有详细的记录,这样的规范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为严谨、科学、精确,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丰富而翔实,促进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在学院的生存发展和内涵建设上,学院领导往往关注更多是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没有意识到强化固定资产管理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普遍都存在重添置轻管理的思想。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甚至领导都认为院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投入的,是无偿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与学校及个人关系不大,无须注重其使用效益。认为只有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知名度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样也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往往消极管理,无法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效能。

(二)多头分散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院校机构和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资产管理部门,但是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又与学院的其他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越位、缺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由于管理主体的分散,也无法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规范要求,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全程管控,也无法形成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良性管理的局面。

(三)队伍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在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等方面都不尽合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体素质偏低;有些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没有财务方面的专业背景,严格的说并不具备上岗资格。这样的一支队伍显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也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弱化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另外有些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只是兼职人员,且调换岗位过于频繁,更加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熟悉和开展。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有的高职院校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高职院校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只是摆摆样子,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由于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投入与实际需要脱节;固定资产维护使用失控;固定资产处置更新随意性大;固定资产流失等等问题。

(五)信息化程度低,资源共享性差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逐步推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经费购置信息化的软件、硬件设置,建设网络系统。但是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很好的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手工管理的阶段,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信息滞后,数据核算不准确,这些都给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高职院校二级部门的负责人存在小集体的思想,在购置固定资产是各部门都希望充分满足自身的需求,力求小而全,导致学院一些通用的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高职院校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信息无法沟通。比如有些部门将学院购置的固定资产作为自己的专用财产,不愿与其他部门共享,不能调剂使用,造成了一些部门资产紧缺,而有些部门却闲置浪费,资源共享性差。

三、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领导加强重视,转变管理观念

首先,领导重视。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分管学院领导牵头,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形成由上至下的一个管理体制,这样才能便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进。其次,转变管理观念。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媒体,制度建设等手段转变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旧观念,由学院领导到教职员工都要树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上下齐心、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良性发展局面。

(二)合理设置机构,明确管理主体

高职院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由上至下、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分管的学院领导牵头,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学院其他二级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分级管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全院固定资产的分配、调拨,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和个人,明确管理主体,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越位、缺位的问题,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三)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或外部引进的方式优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在选拔人才时不仅要综合考虑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拔优秀的人才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有战斗力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其次,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专业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通过专业讲座、培训班、集中业务学习等方式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包括相关法规、制度、专业技能、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等内容。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提升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提高。

(四)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高职院校要依据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及地方规章制度,再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校具体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固定资产的产权管理;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报废;固定资产的调配;固定资产的清产等等环节都要制定统一的制度。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价体系,按照“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进行动态的评价考核,做到依法依规办事,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树立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得到真正切实的执行,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管理效能。

(五)改进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管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逐步推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改进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摒弃落后的手工管理,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高职院校要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固定资产的基础数据库,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拨、维修、清查盘点、出租出借、出让、报废清理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管理,及时统计固定资产的各种数据信息,这样才能及时、清晰的反映学院各类固定资产的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实时化。同时还要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资源的共享性,避免重复购置、闲置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何金龙.新制度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财会通讯,2014;31.

[2]郭芳.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4;1.

[3]凌学军.新会计制度下高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高教论坛,2014;3.

[4]彭利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立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SKY2015014)。

作者简介:

吴迅(1975-),男,广东汕头人,副教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教师,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