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该培养怎样的国际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该培养怎样的国际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外国人来中国留学成为平常事;从中国大量流通的白银被纸币取代,到人民币成为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储备货币;从世界强国可以不经中国同意随意割让中国利益,到世界上一些重要的会议没有中国参加会被舆论认为没有实际内容;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外国枪炮逼迫下开放海关,到世界各地的日用品大多由中国制造……种种进程、改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在主动或被动的国际化进程中发展、崛起。在这样背景下,中国又该培养怎样的“国际人”?

“国际人”对于国人而言,显然不是说家里有个弟弟在国外读书,或者因为自己娶了个老外那么简单。在中国国际交流日益繁多的背景下,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人要有自己在世界上的话语权。美国人在基督文化背景下提出普世价值,认为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各项基本人权,随后将其作为理由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以暴制暴,普世价值随之不得人心并显得虚伪。中国与各国交流往往致力于对各方有利,实际上是基于对各方利益综合考虑基础上一种博爱、大爱、普爱。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外交舞台近年来越来越大,中国的声音也越来越为世人重视。中国的外交形象,也应是国人在国际化背景下一种高尚形象,中国的“国际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当是占领全球道德高点的一代人,具有博爱、大爱精神,爱每一个人,爱每一个生命,爱我们的环境,爱这个星球上乃至外太空的未知生命。这种爱可以超越于意识形态斗争,超越于社会发展模式,进而得到世人的认同和尊重。

中国的“国际人”,应当具有经济和科技本事。前些年,有观点认为未来一代应当掌握驾驶、计算机、英语,这些是基本的生存手段,但也并非那么重要,各种翻译软件、工具发展得可以使不同语言之间的人打破交流障碍。在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话题取代政治话题、意识形态话题成为中心议题之后,经济知识和科技本领成为个人发展的关键。美国,欧洲、中国、印度等各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会对经济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因应?会成为经济生活国际化背景下经常需要解答的问题。而经常见诸报端的因为轻信外国金融机构而投资亏损倾家荡产的报道告诉我们,经济头脑比驾驶本领和一口流利的英语更为重要。中国在未来几年,凭借人口优势会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只要及时调整生育政策,这个全球第一的地位就有机会维持下去,重要的问题是,国人有了这个市场之后是否能够占领这个市场。有爱心的服务理念之外,是否有过硬的科技本事则是最终能否在国际上立足的关键。

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会越来越频繁。只是如同任何正常交往改变不了炎黄子孙的黄皮肤蓝眼睛一样,理想的中国“国际人”,是有着中华文化烙印的。不必张扬,中庸有礼,勤奋进取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应该在未来的年青人身上见到。只有尊重自己优秀历史的国际化,才会赢得别人尊重。首先是中国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中国“国际人”的自信首先要表现为有勇气承认自己和先人的优秀。如果连自己和自己的祖先都不爱,世界凭什么相信我们会去爱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