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比分析,优化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比分析,优化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英语作为初中生必修的一种第二语言,对于初中生的意义可想而知,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成了英语教学中最大的一个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比分析的方法,以期为初中英语课堂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对比分析;中英对比

初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时培养起的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学习道路,英语学习更是如此。初中生的思维已经逐渐成熟,十多年来汉语的语言习惯已经潜移默化地使其接受。笔者在初中英语(人教版)的教学实践中,也曾受其困扰,因而逐渐摸索出一种中英对比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收到了一定效果。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中英对比分析的方法,希望为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教育创新提供帮助。

一、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对比

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人们不难发现,汉英在词汇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汉语属于一种象形文字,词语都是由单音节的汉字组成,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所有的英语单词都是有A至Z26个英文字母排列组合而成。对于了解并经常使用英语的我们来说,也许不会被这种差异所影响,但对于英语初学者的初中生而言,这种差异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搞懂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词汇开始就让学生看到并适应这种差异。在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中,是没有涉及这种差异比较的,但作为教育者来说,我们有必要让学生看到中英词汇之间的对比。比如在教学中,尤其是单词教学时可以简单提及,例如“苹果”这一词汇在英语中就是“apple”、“书籍”这一单词在英语中写作“book”,让学生看到,中文的词汇是单个的字组成,把词拆开之后也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英语的词汇都是字母的组合,是不能任意拆分,或者说拆分之后是不存在实际意义的。这样教学能更清晰地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词汇上的差异,让学生摆脱语言的思维定势,真正融入英语的学习习惯当中,避免学生“中文式英语”学习。词汇是一种语言的细胞和基础,我们必须从根基上摆正学生的观念,不要在发现学生已经陷入学习误区之后再去纠正。另外,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音译词的知识,比如“沙发-sofa”、“坦克-tank”等例子,一方面让学生更了解中英差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真正营造一种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理解和兴趣中学习英语,在对比和观察中不断进步。

二、汉英两种语言的结构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起源地不同。汉语源于亚洲,而英语源于欧美,这就使得两种语言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语言成分的使用和位置方面有着诸多差异。例如,英语句子中,一般是只能有一个动词谓语的,需要双动词时,一般需要加不定式to do形式或者变为动名词的doing形式。此外,英语在语言成分结构方面更是与汉语差异巨大,比如“There are some pens(这里有一些钢笔)”一组中英对照中,“there are”词组一般是需要前置的,另外其疑问句变式“Are there some pens?(有一些钢笔吗?)”一句是提前be动词进行变式的,而汉语中只需要加一个疑问助词“吗”就搞定了,这种知识在讲解的时候学生是不易接受的,这就需要教师多做几组对照给学生看,让学生深入体会这种语言的差异,在学习中避免被母语的习惯所干扰。在人教版的教材中,针对各种句子的变式课本会给出多种例句,这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优点,可以让学生在多次练习中记住语法,但在缺少中英对照的情况下,学生能理解多少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局限于课本,而是可以巧妙地将自己的例子和给出的对照融入课堂中,把中英的差异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这种差异了然于心,从而在运用中更加熟练。另外,加强训练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布置作业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中英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给出汉语句子,并翻译以及变式,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差异,获得提高。语言最终是需要运用的,“中文式英语”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入认识什么是英语,并学好纯正的英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让学到的英语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子对比

从词汇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基本路线。人教版英语较为合理地遵循了这一路线。所以,句子的学习到了学习的深入阶段是无法绕行的,而中英句子之间的差异点更为繁琐,句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经实践验证,在句子教学中使用对比分析法也是十分可行的。

首先,时态是英语句子与中文句子差异的一大难点,比如“我昨天去了学校”一句话,一个“了”就表达了过去的意味,而在英语中则要说“I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要把句子中的动词“go”变为过去式“went”形式以适应时态的变化,我们必须中英对照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让其简单地以为一个“yesterday”就把过去式表达详尽了。根据此,将来式和完成式的“doing”和“be down”形式,我们也不能纯理论化的告诉学生应当怎么变化,这是需要大量的例子来做对照的,学生对理论化的概念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而对中英对照中的异同点则记忆更深,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教条。

其次,英语句子的倒装和位置变换也是很难讲明白的一点。比如上文中提到的“there be”的前置,一般疑问句的变式都是如此。除此之外,以What,Where,Who等特殊疑问词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也需要改变句子成分的位置。比如对“My name is Bob.”一句中的“Bob”一词划线提问,我们就要用到“What”引导的“What is your name?”句子中的be 动词也要前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中英对比的形式给出,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

语言习惯的差异,往往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大障碍。针对此,笔者提出的对比分析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已经对这种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为初中英语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吴婧.浅谈学困生学好英语的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09(10).

(作者单位 江西省余干县黄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