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观察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痛点注射结合针刀松解治疗, 治疗组采用序贯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序贯三联疗法;臭氧;针刀疗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005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 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 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治疗本病的方法众多, 包括针灸、推拿、穴位注射、针刀、臭氧等疗法[1], 但各种方法疗效不一, 存在易复发、远期疗效差等不足。2013年1月~2014 年 10月本科结合药物注射、针刀松解及臭氧疗法的优点, 采用序贯三联疗法(即依序糖皮质激素痛点注射、小针刀松解和臭氧注射)治疗48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96例本院康复科收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①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②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 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 久坐直起困难;③检查第三腰椎横突处有压痛, 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④屈躯试验呈阳性;⑤X线摄片显示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⑥血液及其他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⑦影像学检查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肿瘤、腰椎结核以及横突骨折等。将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其中, 治疗组男32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47.5±7.9)岁, 平均病程(15.3±8.7)个月, 单侧疼痛42例, 双侧疼痛6例。对照组男3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46.9±8.1)岁, 平均病程(15.7±8.6)个月, 单侧疼痛43例, 双侧疼痛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治疗组 采用序贯三联疗法。患者取俯卧位, 于第三腰椎横突对应压痛处定点, 常规消毒铺巾。①痛点注射:左手拇指指腹由骶棘肌外侧压向第三腰椎横突尖部, 右手持7号无菌注射长针, 在距左手拇指尖0.5 cm处进针, 针尖与皮肤垂直至有韧感及骨质感时, 将针再进深0.5 cm, 边退针边注入消炎镇痛液6 ml(药物组成:2%利多卡因3 ml, 复方倍他米松1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2 ml, 生理盐水3 ml)。②针刀松解:左手拇指按压痛点,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 其余三指托住针体, 稍加压力不使其刺破皮肤, 使进针刀点处形成一个长形凹陷, 继续加压, 当感到一种坚硬感时, 稍一加压, 即穿过皮肤。针刀抵达横突骨面后, 左手拇指、食指捏住针体, 以免进针过深误入腹腔, 右手持针柄在横突尖部及上下缘分别切割2~3刀, 横行剥离、松解至有松动感后拔出针刀。③臭氧治疗:定好第三腰椎横突, 以压痛点最明显处为中心, 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浓度30 μg/ml的臭氧3~5 ml注射于横突尖部, 留针15 min, 快速退出针头, 针眼用棉签按压止血。每隔3 d 1次, 5次为1个疗程。

1. 2. 2 对照组 采用痛点注射结合针刀松解:痛点注射药物及针刀松解术操作方法与治疗组相同, 但不采用臭氧治疗等。两组均于15 d后进行疗效评定。

1. 3 观察项目 ①疼痛程度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在标尺两端标有0~10的数字, 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严重, 0代表无痛, 1~3为轻度疼痛, 4~6为中度疼痛, 7~9为重度疼痛, 10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测量时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 根据患者标记的位置为其评分。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共10个条目, 包括:疼痛(疼痛程度、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单项功能(提物、坐、站立、行走)和个人综合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和郊游)3大领域的评定。每个条目最低得分为0分, 最高为5分, 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③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药物副作用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关于本病的疗效标准[3]。①治愈:腰痛消失, 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无压痛, 功能恢复正常, 活动自如。②显效:腰痛基本消失, 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无明显压痛, 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有效:腰痛减轻, 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轻度压痛, 功能稍微受限, 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术前比较无变化, 活动受限。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及OD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VAS及OD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 两组的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58%, 对照组为68.75%, 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316, P

3 讨论

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的中点, 处于腰椎生理前凸顶点, 居腰椎椎体活动的中心位置, 其活动较大, 且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两侧的横突较长, 横突是腰肌和腰方肌的起点, 并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附着其上, 故腰腹部肌肉收缩时, 此处受力最大, 易使附着点处撕裂。第三腰椎横突部的组织损伤, 缘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 伤后局部发生炎性肿胀、充血、液体渗出等病理变化, 以后可产生骨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等增生, 进而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病理改变[4]。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包括中医辨证治疗、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电疗、封闭、口服药物及小针刀疗法等[3]。其中, 推拿按摩、针灸、口服药物等起效缓慢, 疗效轻微, 治疗时间长, 封闭疗法起效较快, 但作用不持久, 且副作用较多。因此, 寻找起效快且作用持久的治疗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小针刀疗法是利用小针刀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进行剥离和松解, 以达到疏经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在软组织损伤或劳损引起的疼痛疾患中, 由于局部肌肉和筋膜组织缺血缺氧、软组织挛缩、血循环不佳等原因, 造成炎性因子、乳酸等局部堆积, 导致局部出现酸胀、疼痛等表现。而针刀疗法的主要作用是松解粘连, 通过局部松解, 改善血液循环, 加速局部致痛物质的代谢, 以减轻疼痛, 缓解痉挛[1, 5]。近来多项研究表明[5, 6], 针刀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肯定, 且不易复发。

臭氧(ozone, O3)由3个氧原子组成, 是一种强氧化剂, 在空气中不稳定, 常温下半衰期约20 min , 易分解, 易溶于水。医用臭氧是用医用纯氧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医用氧气的混合气体。臭氧在治疗软组织损伤方面的作用机制为[7, 8]:①抗炎作用。臭氧进入组织后, 与组织内水分形成H2O2。另外, 臭氧还可引起脂质超氧化, 生成脂质过氧化物(LOP)和H2O2, LOP和H2O2均可以作为信使, 迅速进入组织细胞内液, 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刺激拮抗炎症的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增强体内一氧化氮(NO)水平等作用而起到抗炎作用。②镇痛作用。臭氧可抑制无髓伤害感受器纤维, 且可通过抑制中间神经元和释放脑啡肽来激活抗伤害系统达到止痛作用。③舒张血管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氧供。臭氧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 而内源性的NO可以直接导致血管舒张, 不可抑制血小板在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和血小板聚集作用。臭氧可以使红细胞内2, 3-DPG含量增加, 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右移, 增加氧气的释放。以上两种共同作用可以改善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 迅速产生止痛效果。

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作用;维生素B12是一种内源性辅酶, 能起到营养神经的作用。本研究结合针刀疗法、臭氧及药物注射的优点, 采用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8例, 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痛等症状, 改善个人综合功能,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序贯三联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马超, 伍少玲. 软组织疼痛治疗与康复.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2:185-18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2.

[3] 唐杰, 张军, 孙树椿, 等.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 19(2):59-62.

[4] 宋一同. 实用软组织损伤学.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2:365-367.

[5] 孔祥生, 宋寒冰, 姜益常. 针刀斜刺法治疗腰三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1):36-37.

[6] 张琥, 陆世昌, 张明才, 等. 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比较.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6(6):63-64.

[7] 何晓峰. 臭氧治疗的临床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1-6.

[8] 张维斌, 张敬中. 医用臭氧在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人民军医, 2010, 53(5):379-381.

[收稿日期: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