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保局区域环境改善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保局区域环境改善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局部区域有所改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一、20*年工作回顾

(一)突出重点任务和热点问题,克难攻坚,合力推进,取得生态环保工作新成就。

一是落实污染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双下降。污染减排作为“*”时期必须完成的一项约束性指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作为全市环境保护统一监管的职能部门,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环保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来狠抓落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拟稿《实施方案》、《应急预案》、《“*”污染减排规划》,提出工作意见,主动加强同各有关部门联系和沟通,全力以赴投身到这场攻坚战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6.2%和0.26%,首次实现了双下降。在工程减排方面,列出污染减排重点企业,把二氧化硫减排重点放在华瑞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停产停业措施,共减排495.47吨,使全市的排放总量削减6.2%,超过年初的下降3.6%的目标;把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放在污水处理厂,促使其在6月底投入了试运行,10月份计算减排量,共计减排COD395.82吨。在技术减排方面,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促使优化能源结构,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监管减排方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着力提高达标排放率,并强化环境污染整治,特别是开展废塑料整治后,可计入的COD减排量27.2吨,加上污水处理厂减排量,全年合计减排COD423吨,另向温州市减排办预支227.74吨,20*年COD排放总量削减0.26%。

二是开展废塑料业专项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整治过程中,采取了多项灵活的举措。第一,把开展调研和拟定方案作为重点任务,多次深入有关乡镇、街道开展专题调研,多次与重点乡镇、街道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在此基础上拟稿《实施方案》、《专项整治通告》,此后,市政府及时召开动员大会部署整治工作。第二,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路,在制订《专项整治通告》时,给整治对象1个多月时间处理完原料,最大限度减少他们的损失,降低抵触情绪。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印制1500多份市政府通告,发放到全市各乡镇、街道,还制作播放了5集专题片,聘请大学教授分析废塑料洗涤加工业的危害性,请村民讲述危害性,在全市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促使100多家场点自行关停,也为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打下良好基础。第四,全力以赴参与整治工作,特别是在全面整治阶段,我们举全局之力参与有关乡镇、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有力促进了整体工作的扎实推进。通过努力,专项整治工作按部就班,扎实有效推进,各地取缔关闭的非法废塑料洗涤加工场点合计达到1284个,拆除违章建筑3万多平方米,非法点集中的村,如桐浦乡的桐浦村、弯前村和塘下镇的山官村、沙渎村,整治前后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有臭气熏天、垃圾成山的现象,生态修复工作提前实施的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任务,为全面普查奠定基础。我市作为我省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试点单位,在短短的2个多月时间内圆满完成了普查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局班子统一思想、全面部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普查队伍,自始至终按照全国污染源普查办的要求,模拟污染源普查全过程,做好每项工作,走好每步棋,以饱满的热情、少有的高效率,圆满完成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取得了普查试点的圆满成功,提出的一系列建议被国家污染源普查办采纳,得到国家、省、温州市普查办的充分肯定。11月下旬,试点结束后,立即开展全面普查,37个乡镇、街道及园区成立污染源普查组织领导机构,相继开展污染源普查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清查工作任务。

四是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查封了一批影响恶劣的企业。20*年,我们立案查处的案件数量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数量比上年都有所增加,其中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达310件,突出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的环境违法行为。比如,仙降镇4家再生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了周边甚至全镇的空气环境质量,20*年被我局立案查处以来,多次被法院强制执行,但是业主总是想方设法恢复生产,群众意见非常大。去年,我们把这些企业列为重点执行对象,加强与镇党委、政府沟通,统一了思想认识,并通过他们的宣传教育,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氛围,市法院通过两次强制执法和我局多次回头看,最终予以彻底查封,切实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塘下镇八水村附近的小熔炼环境污染问题、市区虹桥北路一家慢摇吧环境污染问题、林溪乡几家石材厂噪声污染问题、桐浦乡非法电镀点污染问题等都得到了妥善处理,维护了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

五是加强在线监控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效率水平有所提高。建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不仅是污染减排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提高环境监管效率和水平的迫切需求。去年,我们把这项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在全市工业企业环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在全市环境监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强调,明确了安装对象、建设要求、时间安排等事项,全市共计11家省控、温州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成为第一批安装对象。目前,除*市华瑞发电有限公司因停产没有安装外,其余10家企业都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市环境监控中心投入运行后,末端与企业在线监测监控系统链接、上端与温州、省监控中心联网,形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

六是强化建设项目管理,“三同时”执行情况有所改善。建设项目监管工作一直以来是我们的软肋,为了改善后进的工作局面,我们把强化建设项目监管工作摆上了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监察工作制度,规范了验收工作管理程序,明确了工作职责,不断健全完善“三同时”监管台帐,还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全面检查20*年至20*年审批的1860个建设项目,对查出的334个违规项目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限期整改、督促申请验收等措施,促使建设单位落实“三同时”制度,并对其中19个未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的对象进行了立案查处,改善了“三同时”执行情况。共验收建设项目129个,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同时,日常工作中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积极落实项目“以新带老”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不批准其上新项目,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削减;还坚持做到“四个一律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不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批,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新增污染项目不批。

七是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标准。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20*年末我市要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市)的建设标准。对照这一目标,突出四项重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首先,积极推进任务落实。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并主动做好相关协调工作,促成全市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按时召开,年度建设任务及时下达,市政府还与18个重点乡镇签订责任书,协助市委办开展专题督查,督促和检点乡镇生态建设情况,有效地推动了生态市任务的落实。其次,努力促进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在建设资金方面,通过不断沟通,使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从1000万元增加到1500万元;在规划编制方面,积极参与市里各种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督促乡镇加快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或方案,使全市31个乡镇中30个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同时以自身力量为主力,加快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在全省较早完成编制工作,上报省环保局审批,并受到省局的表彰;在工作机制方面,通过深入调研,拟稿《*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初稿)》,并进一步深化细化;在管理规范方面,印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理细则(试行)》,规范项目管理。第三,促进生态村镇建设。加强指导和督促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全年新增7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温州市级生态乡镇、41个温州市级生态村,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覆盖率达52%,温州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覆盖率达71%。同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作为生态村创建的主要条件,加快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63个,总容量9680立方米,连接的排污管网总长53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3200吨。第四,落实生态建设环保指标。分解落实任务,加大工作力度,使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等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努力,我市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县建设考核要求,并据此向省生态办提出了考核申请。

(二)落实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环境业务水平有了新体现。

一是污染整治成果不断巩固。以巩固电镀业和小熔炼专项整治成果为主,继续保持“打非”高压态势,制订《*市打击取缔非法电镀、非法熔炼,巩固污染整治成果的行动方案》,督促并积极协助有关乡镇,通过采取拆除设备、抽取镀液、断水断电等措施,取缔非法小电镀场点91个;通过拆除违章等措施,取缔非法小熔炼场点37处;通过断水断电、拆除转鼓等措施,取缔非法制革生产加工点20处;采取发现一处打击一处的工作方法,取缔小褪色加工场点8处。在强化“打非”力度的同时,一方面着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监督工作,对取缔后继续恢复生产的对象,及时函告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督促及时查处,严防再次回潮;另一方面,把落实监管举措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电镀企业总量控制工作,严厉查处擅自扩容生产行为;加强熔炼企业限期治理工作,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建立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累计85家企业完成治理,废气达标排放,改善了区域空气环境质量。

二是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加大。以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察力度为主,增加监察频次,促进稳定达标排放;加大辐射监管执法力度,联合执法检查全市70家涉源单位,督促整改辐射防护设备;完成废弃物焚烧、制浆造纸等17类、1*家单位的二恶英类重点排放源现状调查;加强对列入环保信用等级管理企业的监管,对2006年度信用等级较低的60家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继续强化非工作时间环境监察工作,组织“瑞剑”执法行动6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4家次;充分利用投诉案件的信息收集渠道,强化突击性环境执法,坚决查处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坚决严厉查处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配合省环保局、温州市环保局开展了7次“飞行监测”和5次“督查行动”,检查监测企业87家,达标排放率符合省市要求。一年来,我们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6854人次,检查企业9182厂次,立案查处526起环境违法行为。对7家偷排废水企业进行了现场查封,实行停产整治,处以9.9万元的个案高限处罚,有力地打击了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排污申报和收费工作扎实。深化排污申报工作,规范申报登记程序,积极推广使用新的排污申报软件,共计680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了申报登记,新增项目列为申报对象,纳入排污收费征收范围;开展针对广播电视、通信设施等发射系统及工业、科学、医疗等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的申报登记工作,申报登记单位12家,设备总数32台。在排污申报基础上,加强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管理工作,强化年检,加强许可证管理,全年共换发排污许可证235份,首次将辐射源使用单位列入发放范围,放射源重点监管单位持证率达到100%,射线装置使用单位持证率达到70%以上,走在温州前列。在排污费征收方面,积极创新收费方式,实行按季收费,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征收情况在市府网站上公布,使排污收费工作更加公正、透明。全年征收排污费1726.3万元,完成预算内排污费征收工作任务,征收对象1201家,收费总额和对象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四是环境综合防治持续深入。继续深化实施治污设施“再提高”工程,在印染行业推广了一批以生化法为主的治污工艺,更新改造污染治理设施,提高达标排放稳定率;完成酸洗业污染整治试点工作,关停一批非法场点,8家酸洗企业经过整改后实现达标排放;强化限期治理工作举措,全年对9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以处置电镀污泥等危险废物为重点,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电镀污泥转移量达2923吨,转移处置率达100%,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6.87%;深化和推广环保信用等级管理工作,新增管理对象8家,使全市17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均列入管理范围;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分别完成投资9179万元和2931万元;积极推行并协助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全年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8家,通过环境管理认证企业5家。

五是投诉处理成效明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投诉案件受理、查处、沟通、反馈等一系列制度,充分发挥“12369”环境投诉热线作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受理群众投诉,对重复投诉的突出问题进行汇总,通过重点监管、强化执法,重点解决。全年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来信来访共计2028起,调查处理率达100%,成功调解了2起环境污染纠纷。同时以开展“阳光投诉”活动为载体,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组织广场接待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受理并及时查处环境投诉20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在中、高考期间开展噪声严管活动,为考生们营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此外,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件13件,其中主办件8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六是环境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完成飞云江、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环城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空气等常规环境监测工作,获得有效数据5.2万个,为更好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基础。狠抓省、温州市及*市重点污染源的年检、应急污染纠纷监测、执法检查监测、治理设施验收等监测工作,开展监测1004次。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市污染源普查的环境监测工作。飞云江水系文成县与*市交界断面和温瑞塘河温州市与*市交界断面两个自动监测站投入使用并实现联网。完成1项研究课题。及时编制环境质量月报、季报和年报,并通过适当途径进行了公布。

七是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创新宣传形式,举办生态市建设摄影比赛,配合开展“我取浙江八杯水”飞云江取水活动和第二届杭甬温环保生态行活动,展示和宣传了我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紧紧抓住主流媒体,宣传我市环保工作进展,在《温州都市报》、《*日报》等媒体刊登55篇相关报道,及时向社会通报了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充分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以“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阳光行动”,使环境保护意识走进寻常百姓家。继续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工作,开辟环保第二课堂,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组织绿色学校环保骨干教师、街道文明办主任、社区书记(主任)进行培训,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小卫士、绿色公益使者评选活动,1人入选温州十大环保形象使者,新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社区2个。

(三)强化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转变观念,优化服务,队伍自身素质有了新提升。

一是行风作风建设扎实推进。按照上级部署,在环保系统相继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科学发展创新业、为民办事树风范”主题实践活动和以推进温州“第三次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市机关作风建设八条禁令”,结合环保工作,开展“走访千家企业、调研百个村居”活动,为10个企业、6个村居解决了实际问题,做到了方便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使干部在活动中素质得到提升,使群众在我们开展的活动得到实惠。

二是服务能力水平有所提高。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积极开展“阳光政务”活动,继续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布排污费征收情况、行政处罚情况和行政审批情况等,及时通过媒体公布重点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增加了我局各项办事、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为群众参与环保事业提供了信息。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审批窗口的“形象作用”,始终做到热情、耐心,在严把环保准入关的同时,遵照“审批提速、服务改进”的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推行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共审批建设项目221件,均在承诺时间内给予办理。

三是队伍自身素质有所提升。领导班子带头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好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职工的集中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大会精神。深化和拓展廉政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不断完善分权制衡有关制度,构筑起防腐长城。强化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对团、工、妇的领导,组织团委换届选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染减排面临巨大压力。20*年我市的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任务没有完成,主要原因就是作为主要减排途径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不稳定,进出水浓度差变化大、数值过低;根本原因是城市排污管网非常不完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内的绝大部分污水不能进入,平均日处理能力只有2万吨,负荷率远远低于设计要求。由于排污管网建设周期比较长,今年以及“*”最后几年的COD减排压力非常大。

二是区域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公众环境满意度比较低。区域性、行业性环境污染还在一些地方继续存在,非法行业和场点集中的区域,往往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水环境质量不理想,除了飞云江水系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外,温瑞塘河、瑞平塘河、环城河水质均劣于Ⅴ类,超标因子多,富营养化严重,整治难度非常大,短期内无法达到功能区标准。市区酸雨污染较重,近几年一直在较重酸雨区、重酸雨区之间徘徊,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功能区标准的天数还较多。公众对环境满意度比较低。

三是环境准入门槛逐年提高,总量控制的压力加大。我市的工业布局不合理,平原地区普遍存在环境容量低、水环境污染重的现象,但这些区域往往经济发展较快,要求新建的项目比较多,总量控制面临巨大压力,而且区域限批的制度将成为长期性的政策,大量新建项目因过不了环境准入关而被否决,社会各界对环保部门的意见会逐年加大,促使我们进一步被推上风口浪尖,总量控制的压力逐年增加。

四是群众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社会缺乏大环保氛围。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提高,但是他们自身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还偏低,社会生态文明理念还比较淡薄,个别单位的自身环保责任意识差,环境宣教工作面临新课题。

五是环保队伍尚不适应需求,自身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环境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基层环保队伍人数少、任务重,还不能适应环保执法和环境监管需求,同时执法能力水平不高、环保科技水平落后、环境监测能力不足、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弱、环境信息化水平低等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