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化自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化自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提出我国体育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应当自觉地肩负起使命与责任,找到一种文化的自我定位。高层竞技体育发挥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作用,学校体育担当体育文化的传承使命,社会体育肩负健身娱乐的传播任务。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体育 文化自觉 文化精神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经济的发展是不够的,构建和谐社会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越来越重要。体育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文化事业是我国建设和谐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理当与时代主题融合,保持其应有的文化自觉性。“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世纪性文化命题,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其根本目的是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命题中,体育应当自觉地肩负起使命与责任,找到一种文化的自我定位,确定存在的价值和可能作出的贡献。本文将从体育文化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即高层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探讨我国体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文化自觉问题。

1.高层竞技体育发挥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引领

我国高层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保障下,不计较成本,突出优势,成就了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辉煌,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的重点和基石。就我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成就而言,从洛杉矶零的突破,到汉城遭遇挫折;从巴塞罗那卷土重来,到悉尼历史性的突破,再到北京奥运会的再创辉煌,已跻身奥运第一军团,标志我国竞技体育跃上新的台阶。

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高层竞技体育应当自觉地实现价值转变。处在时代的环境中,首先应该对“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争光”进行反思,重新看待“争”什么“光”,“争光”后能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是否需要不计代价,争得“面子”丢掉“实惠”。我们应当从“后北京奥运”时期,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视野,践行对中国体育引领的自觉使命。

其一,以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全面继承和发扬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追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的共同愿望。“北京奥运开启的和谐的文化对话,树立的公平的社会伦理,营造的卓越进步的社会氛围,必将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时代特征和中国体育文化创生的精神动力,辐射到我国整体的体育文化事业”。至于全运会、省运会等各级各类赛事,不应当演化成持续的“金牌大战”,更应该注重比赛及其相关活动给本地区发展、社会进步、民众需求带来什么切实的利益。

其二,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让更多人欣赏体育竞赛,享受审美愉悦。万千观众观看少数体育精英在赛场上挑战人类极限、比拼对抗,与其说是为了关注国威和民族强大,不如说是为了直接满足非常态的生命体验。在“无目的”地欣赏竞赛中,倾注自己无意识深处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理想,通过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文化,宣泄自己对生命力量本身的咏叹,从而满足“合目”的审美需求。所以,在大众休闲时代,竞技体育的价值重心应当从“工具”转向为大众提供精彩的竞赛表演,在心理与精神的审美层面上,担当起生命的原始抒情任务。

2.学校体育担当体育文化的传承

学校体育也是在社会机制扶持下成长起来的,是我国体育一大基石。百余年的中国学校体育历程滋养了自己丰富的理论。尤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学校体育理论学说纷呈迭现,又各执一词。学校体育分歧和争鸣此起彼伏、改来改去依旧是实用理性情结使然。

从学校体育对应的上位系统来看,一方面,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子系统,学校教育是高度组织化的知识传承系统,因此学校体育应以自身的文化品位和知识身价,在学校教育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学校体育是国家体育的又一大领域,因此其文化品位和知识身价应体现在传承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学校体育中实用理性情结导致以经验话语看待学校体育存在的价值,不论是增强体质,还是健康第一,不论是终身体育,还是快乐体育,都是从某一经验角度把学校体育的价值理解成某种“功用”,而不是维护学校体育的文化身价,最终难以把握其自身存在的独特禀赋。至今学校体育理论各执一词就在所难免。所以,学校体育在两大系统中立足的根本是传承以运动技术为知识介体的体育文化,进而以激发学生感性生命活力为天职。

学校体育传承体育文化与激发学生感性生命活力相通相连。传承体育文化本身就是增强学生体能,塑造个性情感的过程,学生体强力壮、朝气蓬勃就是传承体育文化的展现。学校体育如果离开传承体育文化大谈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就只能流于空谈,因此传承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价值的“第一因”,起决定作用;反过来,学校体育如果不从“有效性”方面为传承体育文化寻求价值参照和支持,会变得干瘪,传承活动的意义就难以展现。故而学校体育系统应当在运行目标、遴选内容、体育课堂内外、考评方案等各个环节切实贯彻自身的天职,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全的身心,为国家体育准备各种人才,为大众体育蓬勃发展预备有生力量,与其他两个体育子系统三环相扣、和谐共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社会体育肩负健身娱乐的传播

社会体育在我国称谓众多,大众体育、群众体育和社区体育都概指其事,体现出这一区域涉及人群最广,且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除了社区居民之外,竞技体育选手在工作之余、大中小学生在假期周末都是社会体育人口的基础。社会体育与高层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相比,是后进的体育系统,它发展壮大的背景是我国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余暇时间普遍增多,以及对体育价值认同和不断增长的心理需求。

自从我国启动全民健身计划十多年来,社会体育得到快速发展,人们对社会体育的传统健身价值观被逐步改变,健身休闲、娱乐放松、凝聚团队力量、增进交流交往等多种价值观被大众所接受。社会体育是利国利民的千秋事业,社会每向前跃进一步,都会给社会体育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阶段,应当突出社会体育为人们缓释身心压力、拓展生活空间、优化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文化价值。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和谐作出自觉贡献。

为了保障社会体育的文化自觉,应当彻底改变过去“重竞技,轻群体”的局面,形成和完善国家行政调控与全社会共同建设的社会体育发展机制,层层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营造全民健身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了解体育、关心体育到身体力行地参与体育锻炼。现阶段,应当乘新农村建设的“东风”,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没有农村体育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体育整体协调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建设和谐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应当自觉担当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使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一体,我国体育的文化自觉尽在于此。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美与共”与人类文明.学习与研究[J].2006,(5).

[2]常先厚.尚力精神――论现代体育的文化符号价值[J].体育与科学,2005,(2).

[3]刘玉堂,李乐刚,刘保昌.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现状及构建途径[J].2016,(5).

[4]李萍,童建军.论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J].2011,(5).

项目资助:淮南师范学院院级科研基金项目: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