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模式 破解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模式 破解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区经济是在聚集经济、增长极、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高级经济形态。它正在成为各级落实科学发展、循环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经济增长模式。园区化承载、聚集化发展、生态化建设、城镇化配套,已成为时展的主题。当前,园区建设普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难、企业发展融资难、企业生产技工技术难、企业合作配套难的四大难题。近年来,旬阳生态工业集中区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方式,努力破解园区发展中的“四难”问题。

企业主导 产业立园

把山大水多、平地少的劣势,转化为生态绿化间隔,粉尘废气消减,森林绿化覆盖,形成山映水绿、林掩工厂的美丽园区。紧紧围绕秦巴山区丰富的特色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县域园区支柱产业。旬阳县委、县政府通过“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明确定位县域工业着力培育发展“烟草食品、新型材料、水泥建材、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和生物制品”六大主导产业。在产业布局上,坚持资源就地就近初加工,精深加工全部向园区集中。园区发展按照一个小区布局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促成一批企业配套,形成相互协作、相互配套、规模耦合、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循环产业链。

龙头引领 两园融合

以县域烟草、黄姜、油桐、魔芋、畜禽、粮油等特色资源加工的11个龙头企业,在园区周边县内镇村建设十大百万亩原料种养基地,建设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现代新技术,发展标准化、规范化和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园,通过龙头企业精加工、细包装、拓市场,实现园区工业与县域农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传统农民向农业工人转变。

园城共建 服务配套

为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围绕县城10万居民的生活服务业和园区企业生产业,在园区建设四个专业物流园,发展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市场。把县城的市场功能承接到园区,既优化了园区工业企业的市场营销,降低了交易成本,又优化了县城市场分工和划行归市,完善了县城功能,又增加了城镇就业,促进了城园、城乡一体化发展。

县校合作 创新发展

旬阳县委、政府为加强园区建设和管理,提升了园区服务能力,提高了园区管委会的规格,增加了园区管委会的职能,加强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园区建立了旬阳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旬阳县检测检验中心、旬阳县硅镁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了园区法律服务站,建设标准厂房。把园区培育成设施配套、服务便捷的投资洼地,努力提升园区集中企业、吸引投资、承载项目的能力。加强县校合作,园区管委会和园区企业与省内外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县校合作关系,共建研发中心,吸引院校专利专有技术和专业人才服务园区企业,改造提升园区产业,推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强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在发展两个小额信贷公司的同时,积极与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西安城市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融资关系,直接吸引资金,不断破解企业发展融资难题

规划先行 设施共建

把园区建成县城规划的产业就业支撑地。按照统一规划、城市标准、设施共建的要求,对园区的桥、路、堤,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按照政府资助、市场运作,项目捆绑、资金集中,统一规划、分段施工,共同出资、园城共建的方式,加快园区污水、垃圾处理、电网改造、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和生态绿化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抢抓陕南移民机遇,在园区建设五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带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农民到园区居住,实现农民向市民的根本转变。既实现了园区就业,达到了安居乐业,又留住了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通过三化融合、城乡统筹和循环生态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园区发展的活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县城发展的潜力。建园五年来,园区规模企业由建园前的4家,到2012年达到20家;规模工业产值由建园前10亿多元,到2012年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上缴税收突破10亿元;实现就业近万人。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0%,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0%,县城就业人数的50%。截至2013年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4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46.3亿元,上缴税收6.9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