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受压抑状态下儿童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受压抑状态下儿童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

摘要: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体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焦虑是神经症的动力中心,个体早期关系的优劣是基本焦虑是否产生的决定因素。受压抑的敌意可能会产生焦虑,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

关键词:神经症;基本敌意;基本焦虑

0引言

霍妮认为,幼儿出生后有两种基本需要:满足和安全。但儿童本身是无能的,他必须依赖父母才能满足需要,如果父母不给予子女真正的温暖和爱,就会造成子女的不安全感。父母不良的行为和态度会使子女产生敌对心理或敌意,这被称为基本敌意。对基本敌意的压抑使人陷入焦虑,这被称为基本焦虑,它是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一切人和事物都潜伏着危险。因此,个体人际关系失调,尤其是亲子关系失调是产生基本敌意的直接原因,文化环境则是最终根源,而各种敌对心理又是产生神经症焦虑的主要根源。焦虑的模式为:基本敌意压抑基本焦虑。如果孩子有充分的理由与神经质的父母对抗,那么孩子性格形成的危险就不在于感受或表达抗议,而在于对这种抗议的压抑。

1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

1.1 无助感儿童的无助感通常被认为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事实。而实际上,儿童长期依赖周围的环境来实现自己的需要,因为与成人相比,他们的体质不够强壮,经历也不够丰富,在儿童经历生命的前两三年后,对最初占优势的生物基础的依赖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开始转入一种依赖包括心理的、智力的和精神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儿童对于自己的父母的依赖程度,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而这取决于父母试着让自己的后代接受的教育。儿童在敌对的环境下成长,其无助感常常因为恐吓、纵容,或始终处于感情上的依赖状态而被人为地强化。儿童形成越多的无助感,他就越不敢表现自己的敌对,这种敌对状态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潜在的感受是(或我们称之儿童信奉的格言):我不得不压抑内心对你的敌意,因为我需要你。

1.2 恐惧恐惧可能直接由恐吓、禁止和惩罚而引起,也会因为孩子直接看到一些突然的脾气大变和大发雷霆而引起;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恐吓而引起。让孩子对这些产生越多的忧虑,他就越不敢表现甚至是不敢感受到自己的敌意。这时孩子信奉的格言是:我不得不压抑我对你的敌意,因为我怕你。

1.3 亲情感亲情感可能是压抑敌意的另一个原因。当父母缺乏真正的感情,他们就会在口头上强调自己是多么地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甚至可以为孩子做出任何的牺牲。一个处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如果又不断受到恐吓,就会屈服于这种爱的替代品,而且不敢有所反抗,唯恐会失去做乖巧孩子所得到的奖赏。这时孩子信奉的格言是:为了不失去你的爱和这份重要的亲情感,我必须要压抑对你的敌意。

1.4 罪恶感儿童压抑对父母的敌意是因为他担心对敌意的任何表达会破坏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清晰的恐惧驱动着,即他担心这些强有力的大人会抛弃他,会收回他们的仁慈。另外,在我们的文化中,通常会使儿童对一些敌对的或反抗的感受和表达感到内疚。使孩子对自己侵入的罪恶感越强,他就越不敢对父母有丝毫的怨恨和指责。

在我们的文化中,性是最经常激发个体罪恶感的一个领域。儿童通常感受到的不仅是对性的好奇和性活动是被禁止的,还能感受到如果自己沉迷于其中的话就会变得卑鄙下流。如果他们有一种与父亲或母亲有关的性幻想或欲望,虽然由于普遍地对性的禁止的态度会导致他们并不表现出这些欲望,但是即便如此还是可能让儿童觉得内疚。这时儿童信奉的格言是:我必须压抑我的敌意,因为如果我感受到敌意那么我就是一个坏小孩。

2分析与结论

上面提到的种种因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可能会让儿童压抑自己的敌意,并最终产生焦虑。如果儿童有幸有一个慈爱的祖母,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一些情投意合的好朋友,这名儿童与这些人之间的交往经历就会避免他觉得一切人都是没安好心的坏人。但是他在家庭中的处境越困难,他就越倾向于形成不仅是对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敌对反应,而且还会形成对每一个人的不信任感和怀恨态度。一个孩子越是被孤立,并且被阻止学习别人的经验,反而更加促进他在这方面的发展。最后,一个孩子越是掩盖自己对家庭的怨恨,他就越会把焦虑投射到外部世界,并因此认为世界是危险和令人恐惧的。

上面提到的这些因素引起的状况,是一种置身于敌意世界时暗暗增长的、普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这种对他人的愤怒的激烈的反应具体化为一种性格态度。这种性格态度本身并不会构成神经症,但它是一块富有营养的土壤,通过这块土壤特定的神经症随时可能形成。

3问题与展望

通过研究单独的焦虑形式,我们会逐渐意识到一个事实,即基本焦虑存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基本焦虑的表现形式在每一个案例中都不一样,它们可能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情感状态上,它们可能表现出混乱、攻击、聚会和示威等;在心理层面上,焦虑的形式会表现出各种类别的症状。

基本焦虑在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中,具有特定的涵义。它意味着情绪的隔离,因为伴随着自我的内在脆弱感,这种情绪性隔离更让人难以接受。它也意味着自信心的根本基础的弱化。它也为患者潜在的内心冲突播下了种子,因为患者渴望依赖他人,由于对他人的强烈的不信任感和敌意又使得他不会这么做。它还意味着,因为内心的脆弱,患者渴望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渴望受到保护和照顾,然而由于基本敌意产生太多的对人不信任使得他们又不可能实现这种愿望,最终的结果是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寻求安全的保障上。

到目前为止,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病理学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对焦虑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实证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效。但可惜的是有关焦虑的现论模型仍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今后研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发展更多更有效的焦虑理论。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霍妮的焦虑理论述评 [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3).

[2]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M].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3]明.透视焦虑——焦虑本质的哲学心理学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4]吕渔亭.论人之焦虑[J].心理学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