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湿热体质人群之养生护理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湿热体质人群之养生护理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中医体质的概念入手,探讨目前中医对不同体质的分类及分类方法,不同体质人群所占的比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了湿热质的概念以及皮肤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的养生调理方案,并介绍了治疗湿热质人群的内服和外用组方,以及改善湿热质皮肤状态的药膳和外用护理品即化妆品。

关键词:湿热质;皮肤养生;组方;药膳;化妆品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对人体体质的认识与研究方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其中,《黄帝内经》为中医体质理论的源头,《伤寒杂病论》为体质理论应用的开端、历代医家为中医体质理论的延伸与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认识。

中医体质(con stitution of TCM)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学中的体质概念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先天因素是人体体质形成的重要基础,而体制的转化与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个体体质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个性特征,即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可以看出,中医学的体质概念与其他学科体质概念的不同点就在于,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关于中医体质的概念王琦认为,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王琦的九分法把体质分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并且这些标准也纳入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中。

1 中医体质判定方法

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见表1(这里只列举湿热质的判定方法,其他体质略),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2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包括湿热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见表2。

二、湿热体质的人群调查及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

关于体质体质辨识的研究工作还有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12月1日,有相关专家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人群,其中包括到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体质辨识者,也包括自然人群健康体检选择中医体质辨识者。排除病情危重者及拒绝填写体质调查问卷或不能配合完成中医四诊检查者。数据见表3和图2。

本次研究的6525例中,男2703人,占41.43%;女3822人,占58.57%。平均年龄为(34.7±13.2)岁,男性与女性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

另外,地域的不同,体质也有不同。在广东地区,湿热体质所占比例(11.92%)明显高于全国(9.88%),人的体质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饮食结构、风俗习惯、、生存环境,都会影响到个体体质。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淤体质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较多。气虚体质在西部和东北较多,可能与西部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阴虚体质在西部较多,可能与西部地区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特殊气候环境有关湿热体质在南部和东部较多,可能与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易酿生湿热,且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裕,常吃热量大的饮食有关注意了上述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三、湿热体质的概念与特征

在了解湿热体质之前,首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湿,通常被称为水湿,它有表4内服方剂外湿和内湿两种类型: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侵入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人体消化功能有关。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热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所造成,因此,湿与热几乎都是同时存在的。

湿热体质的定义: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成因: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喜食肥甘,或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特征:①形体特征:形体偏胖或偏瘦。②常见表现:主项: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副项: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煤结,或粘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③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④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此外,湿热体质还可能引起脂溢性皮炎的发生。

体质分析:湿热泛于肌肤,则见形体偏胖,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口干;湿热内阻,阳气被遏,则身重困倦;热灼血络,则目睛红赤;热重于湿,则大便燥结;湿重于热,则大便粘滞;湿热循肝经下注,则阴囊潮湿,或带下量多。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湿热郁于肝胆则性格急躁易怒,易患黄疸,火热等病症;湿热郁于肌肤则易患疮疖;湿热内盛之体,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1 湿热体质的界定

湿热体质是否可以定位于病理体质?首先,从概念上讲,体质是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固有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和体质状态。除平和质外的其他八种体质,由于其体质特点处于某种失衡状态,这种特点或隐或现地会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中,造成其对某些疾病或证候一定的易感性和倾向性。但就体质本身而言,我们不能将其界定为一种病理体质。

病理,是指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原理。也就是说,病理是以疾病发生为观察时点,观察其演变过程和机理;而湿热质只是一种失衡的状态,只有疾病发生的倾向性和易感性,却还没有达到疾病的阈值,二者是质与量的区别。故湿热体质只能称其为偏颇体质,而不是病理体质。

2 湿热体质和湿热证表现的关系

湿热体质的定义如前文所述。湿热证则是指湿热互结,热不得越,湿不得泄,以身热不扬,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泄泻,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从湿热体质与湿热证的定义对比来看,二者的着眼点不同,描述的表现程度也不同。前者主要从其形体外貌特征、体质演变趋势等生理角度出发进行综合描述,而后者则是从疾病状态人手,描述湿热证这个阶段的病态特征。

证候一词最早见于《伤寒例》,其谓“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也就是说,证候是指已病状态下,用来概括和解释这一群症状、体征特点的。

王琦认为,体质与证是有区别的,体质主要是在先天因素、后天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经历很长时间缓慢形成的,跨越健康与疾病的整个生命过程。证则不然,其形成从发生、发展、变化到结束,其过程是伴随在疾病过程中的,是随疾病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证候的表现是在机体发病时的特殊反应。因此,与湿热证相比,湿热质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缓慢而持久的,信息表达强度较弱,表现于外的症状程度也较轻。

四、湿热体质的生活调理

1 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可多食赤小豆、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丝瓜、葫芦、冬瓜、藕、西瓜、荸荠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芫荽、辣椒、酒、饴糖、胡椒、花椒、蜂蜜等甘酸滋腻之品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应戒除烟酒。

2 生活起居:避免居住在低洼潮湿的地方,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不要熬夜、过于劳累。盛夏暑湿较重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

3 体育锻炼: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锻炼。

4 情志调摄:克制过激的情绪。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5 药物调理:酌情服用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

五、湿热体质与疾病的治疗用药与治疗要点

1 内服方剂(见表4)

2 外用方剂

外用多选用膏、霜、酊、中药喷雾、中药面膜、中药倒膜、中药熏洗、等系列疗法治疗痤疮。例如:玫芦消痤膏、复方消痤霜、复方甘草酊、复方丹参酮祛痘胶等等。

六、适合湿热质人群皮肤养生护理的食品与化妆品

1 适合湿热质人群皮肤养生护理的化妆品

湿热质人群一般容易患有青春痘、面部易出油,因此湿热质人群宜选用祛痘、去油、控油、去头皮屑等化妆品。

2 适合湿热质人群皮肤养生的食品(见表5)

七、结语

中医体质学将大千世界的人分为九种体质,它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的结合,是人体与环境的结合。皮肤的健康是整个人体健康的直接反映,湿热质人群在各种体质中占有比例较大,研究针对湿热质人群的化妆品如湿热质人群养生护肤品将大有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