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药联用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强中西药合理用药研究以及药学监护工作,对于推进中西药的合理联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西药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其次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研究状况,并进一步研究了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药联用 研究现状 药物代谢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30-02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在临床上已经非常广泛,合理的联用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药间可能产生理化性质的相互影响或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药效毒理的相互影响,如果联用不合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随着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西药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与中西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有关的。因此为了临床安全有效的进行中西药联用,深入了解中西药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1 中西药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起到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但不合理联用,可能因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以及中西药相互影响而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非预期的作用,导致联合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后果。
随着中西药联合应用研究的深入,以及通过对中西药的物理化性质的深入了解,有些不合理联用可以避免。而中西药联用后因对药物代谢酶、药物吸收、代谢、排泄产生的影响,以及因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导致的药物相互作用,出现的配伍禁忌,或者两者因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导致药效过强或过弱而影响疗效的发挥甚至产生不良后果的情况往往比较隐秘,需要认真观察与分析,这种情况在与安全系数小的西药联合应用时,尤其需要注意。
因此充分了解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作用机理,了解联合应用后可能的利弊,对于安全合理的进行中西药联合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节约医药资源以及维护中医药的声誉都是非常重要的。
2 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研究状况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以及由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受到广泛关注,有关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的配伍研究在近10年内发展尤为迅速。除了从研究中药注射剂与输液以及与其它药物的配伍产生的理化性质改变判断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外,更深入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如配伍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以及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2.1 配伍对微粒的影响
输液中的微粒是在生产或操作过程中从各种途径进入药液,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导致微粒增加的因素较多,如生产环境,配液环境以及操作过程等各种途径进入药液。而添加药物不当造成微粒数增加,也是微粒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粉针剂溶解不完全,或由于药物分子之间发生理化相互作用、溶媒的改变、输液中pH值的变化等可能导致在药液中产生新的微粒。微粒进入血管会导致急性、亚急性、慢性输液污染性疾病。如输液时如有大量微粒进入血管,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红疹、瘙痒、肿胀,有的甚至堵塞微循环发生肌细胞坏死,或出现热原样反应,甚至出现栓塞等疾病。
因此研究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后微粒数量的变化,是评价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可行性的评价方法之一。关注配伍对微粒的影响研究,对于合理进行中药注射剂的配伍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溶于5%GS注射液中微粒数较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NS)中显著增多。提示临床使用双黄连及清开灵注射液时宜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及维脑路通注射液与10%GS配伍,参麦注射液与5%GS配伍,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与0.9%NS配伍后的微粒数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明显增多。
2.2 配伍对稳定性的影响
中药注射剂与溶媒以及西药配伍后,是否稳定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安全。因此这方面的研究需要注意,有关的报道也较多,主要从配伍前后药物的外观、pH值和含量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清开灵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后,再加入硫酸卡那霉素或维生素B6后即刻出现浑浊,属配伍禁忌,与青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维生素C配伍后pH值有下降趋势,且276nm处的吸收度在放置2小时后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清开灵与上述抗生素及维生素的配伍应避免。如清开灵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混合后在2h内稳定,4h紫外吸收明显降低。
可见,中药注射剂配伍研究因方法不同,结论可能有差异,比如从外观性状以及稳定性考察可能配伍后无变化,认为是可以配伍,但通过含量测定可以说明不能配伍,或药效学和毒理学等研究证明有些药物配伍后可能毒性增加或疗效降低。
因此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性,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开展中药注射剂的配伍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中药注射剂本身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如果与其他药物配伍,将发生何种反应往往不可预知,配伍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不了解药物配伍情况时,应避免中药与其它药物混合使用。临床应用时,应在充分了解配伍后果后慎重进行配伍应用,否则应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它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尤其应避免同一输液瓶中混合使用。
3 中西药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药动学相互作用可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阶段,其中代谢性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约占药动学相互作用的40%,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1 中西药对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小檗碱可明显增加透析外液中华法林的浓度,小檗碱与华法林联用,小鼠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小檗碱与硫喷妥钠联用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小檗碱与甲苯磺丁脲联用能明显降低小鼠血糖水平,说明小檗碱能与华法林、硫喷妥钠、甲苯磺丁脲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其游离药物浓度增高,药效(或毒性)增强。
3.2 中西药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和黄芩苷合并用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用药组的Cmax、和AUC0-24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合并用药组的数值仅为单独用药组的20%,说明左氧氟沙星对黄芩苷的体内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的机理为左氧氟沙星抑制了微生物水解黄芩苷的活性,阻断了肝肠循环。而黄芩与左氧氟沙星配伍,可使左氧氟沙星尿中排泄量减少。而黄芪与左氧氟沙星配伍药动学参数无明显改变。
还有一些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关系,如:甘草甜素、芍药苷、人参皂苷、番泻苷、芦荟苷等,它们大多数被肠道菌群代谢后,产生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在肠内滞留时间较长而易受到肠道菌群的水解,当与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并用时,很有可能影响其前体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从而影响中药药效的正常发挥。
3.3 中西药在药效学上的相互影响
通过体外最低抑菌浓度试验证明:双黄连可使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及青霉素对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降低,抗菌活性提高,其中以使头孢唑啉及苯唑西林对耐苯唑西林金葡菌的活性增强最为显著。另外,比如:半夏茯苓胶囊有明显止吐、抑制5-HT合成与释放的作用。
4 总结
中药与西药可能从不同的环节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产生有利于临床治疗的结果,但也可能相反,干扰临床治疗,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中西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问题。由于目前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在临床用药中更需要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苗相波.张锡纯中西汇通思想的产生和发展[J].光明中医,2010.
[2]徐冰,米宏杰,王瑞华.药学监护论述[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