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致BOSS们逝去的青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致BOSS们逝去的青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由赵薇执导的首部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自上映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引起了一股“怀念青春”的热潮。

就连中国著名企业家、巨人网络创始人史玉柱也在4月25日的微博中感慨万千,并晒出了一张“青春旧照”:听说《致青春》要公映了,期待得抓狂。一则这是小燕子赵薇导演的处女作;二则这片子有些场景是在巨人园区拍的,我想看看电影里的巨人办公楼。顺便发一张大嘴巴青春老照片,致我弄丢的青春。

青春这个名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命当中最美的一段回忆,那么作为当代中流砥柱的企业家们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他们稍显青涩时在做些什么?有没有遇到和现在年轻人同样的迷茫与困惑?

说到这些,我们不妨翻出被岁月带走的时光去寻找老板们已经逝去的青春,看看如今身价不菲的他们,是否已经在青春年少之际就暗藏了日后的成就与辉煌。

李彦宏 创业,因为爱情

李彦宏,1968年生于山西阳泉市,19岁就以阳泉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当时较为冷门的图书情报专业学习。正值风华的李彦宏在1991年的秋天正式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放弃读博的机会,进入知名的道琼斯集团子公司IDD工作。?

如果说考上北大是李彦宏第一次春风得意,那么第二次得意就是在美国用六个月时间“搞定”了读博士的老婆马东敏。

1997年,互联网飞速发展,李彦宏在信息搜索界成了知名的专家。当时他已经拥有道琼斯子公司的70余万股权,事业也有了高度,豪宅、名车都已在他手中。于是,享受田园之乐在他看来已经无可厚非,当时他在别墅门前开辟了一块菜地,想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调。

然而马东敏对丈夫的懈怠有了本能的抵触,“你在信息技术领域是顶尖专家,应该独立创业。”在连续几周劝说没能引起李彦宏的重视之后,马东敏狠心拔掉了李彦宏悉心栽种的所有菜苗和西瓜,并坦白告诉他:“我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只是一个‘加利福尼亚农夫’。”?

妻子的举动激发了李彦宏的创业激情,他决定立刻回国,并借助本土化优势成为日后中国搜索市场上的绝对老大。

梁明明 选择改变

与很多商业大佬的传奇相比,梁明明的青春里似乎带有更多的坎坷与磨难,不过他却把这当作上天给予自己的恩赐,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962年,出生在介休市连福镇赵家窑村的梁明明,18岁就进入山西电力制杆厂工作,在工会、团委搞过宣传,在子弟学校当过老师。本以为生命的轨迹就此延续,谁料四年之后的一次严重工伤,几乎让他万念俱灰。但他最后没有向命运低头,看过大门、当过保安、在家里苦练书画艺术,年纪轻轻的他曾因制作精巧的玻璃画作品而远近闻名,推光漆作品一度远销国外。

如果人生就这样走下去,梁明明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但是32岁时,他选择了改变:从商。

多年来习惯于精耕细作的梁明明,在收购赵家窑煤矿后随即投资18500万元对矿井进行技改扩建,并变更为“山西青云煤业有限公司”。2007?年他再次追加投资26500万元,继续推进技改项目,扩建为年生产规模达90万吨的机械化生产的主焦煤综合开采生产基地。

1980年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而主动创业的人当中,就有年逾不惑的柳传志。

尽管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

他们甚至在“骗子比彩电还多”的时候去倒彩电,结果被骗去14万元,让公司的维持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事情才出现转机。转折点便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经过改装再出售。

于是,曾茂朝的妻子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一群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则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就是这样,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系统,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王波 南辕北辙的薪资

上世纪50年代末,王波出生在山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中兄弟四人,父亲在山西日报社工作。1984年,王波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出国研究生。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世界银行丰厚的佣金和著名的国际机构都令年轻人神往。而1988年,还在上学的王波就开始在世界银行做顾问,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政策的研究。

在世界银行工作的六年安逸而又平凡,但在王波的内心,却总有某种强烈的缺憾,找不到激情与责任感。

于是在1994年冬天的某一天,他回国了。很多世界银行的同事对此难以理解,要知道,不是谁都有魄力放弃税后8万美金的年薪回国挣1000元人民币的月薪的。

回国后单位分给王波一个宿舍,是个地下室,两个单身合住。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搬进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厕所。大概两平方米的厕所,他用了3瓶强力清洗液,花了两个小时才把它清洗干净。有一次去南京出差走了十天,回来的时候天下着雨,等他回到宿舍时,发现被子发霉了。

直到回国后的第二年,万通地产总裁邀请王波担任总经济师时,这位归国博士才算摆脱了千元月薪度日的尴尬局面。

冯仑 胆大心细会说话

冯仑20岁就入了党,还在上世纪80年代,先后在中央党校、、国家体改委任职,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当“下海”“倒爷”等新名词出现在中国商业舞台时,冯仑终于不愿辜负青春的激情,放弃仕途毅然下海。

1991年,此前已在牟其中属下的南德集团经过2年历练的冯仑又踏上了海南那片热土,与王功权、王启富、刘军、易小迪、潘石屹等六人成立了海南万通。手里只有3万元的冯仑找到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大谈海南房地产的机会。

谈话的目的当然是从对方口袋里拿到钱,在某次交谈中,冯仑盯着对方的眼睛说,“这一单,我出1300万,你出500万。我们一起做你干不干?”

对方点头后,冯仑立即骑着自行车跑回去写文件。在最短时间内将手续做完后,他让王功权负责将钱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回来。王功权是谈判高手,他在最短的时间拿到了500万元。冯仑他们拿着这500万元,又立即从银行贷了1300万元,接着又用这1800万元购买了8栋别墅,重新包装之后卖了出去,赚到300万元。这就是万通的发家史。

贾樟柯 青春就要播种

贾樟柯从来都不是一个困窘的文艺片导演,即便是在他的影片不能在国内上映的时候。他现在拥有15部影片的版权,而其中有2/3都被认为是非常杰出的电影,曾获全球各大电影节的奖项,这些还在持续为他带来收益。

1970年出生于山西汾阳的贾樟柯坦言自己身上有“晋商”的传承,爷爷是成功的外科大夫,有自己的药厂和医院,曾经富甲一方,现在当地医院里药房用的家具还是他们家留下的。

这种殷实而又不与人争长短的家风让年纪轻轻的贾樟柯就有了对事业的渴望。“我通过拍电影赚来的钱不比任何大片的导演少,因为我是自己的老板。”

凭着对电影的执著与投入,28岁的贾樟柯最多的时候有将近500万元。他当时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买车置房,而是把钱接着投在下一部电影里去,“当你需要播种你的理想跟激情的时候,你真的不用考虑房子、车子这些东西,把自己的电影拍好,它会变成财富。它会在你35岁、40岁的时候等着你,你就先存着,先忙别的,不用急。”

江南春 “巨债”逼出来

大学时代,江南春是华东师大颇有名气的“夏雨诗社”社长,还出过一本诗集《抒情时代》。

江南春的人生转折点出现在华东师大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在该校历史上,竞选学生会主席的一般都是大三学生,江则提前了一年。

后来出任分众传媒副总裁的师兄嵇海荣透露,在最后竞选的6个候选人中,第一个上台的江南春也是惟一一个脱稿演讲的,给其他人造成了很大压力。据说,江南春当时还找了很多院系的学生会主席,一顿十块、十几块钱地请吃饭,沟通想法兼拉票。一圈下来,江南春欠下了160元的巨款。

就在江南春上任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下属一家广告公司到学生会招聘兼职,每个月300元,为了还债他便前往应聘。

第一个客户是汇联商厦,给了1500元让他策划影视广告。江南春连夜写了脚本,随后客户痛快地投入了十几万元拍广告。第一单的成功,让原本准备只干一个月的江南春打消了回校过惬意生活的念头。1993年,江南春所在的广告公司一年收入400万元,其中150万元是由他贡献的。

1994年,还在念大三的他与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大学还没毕业,江南春就已经成为学生中少见的百万富翁了。

???

马云 从黄页开始

大学毕业后的马云在一家学校当英语老师,每天骑40分钟单车到西湖边上的香格里拉酒店做国外游客的导游,练习英语。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云碰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游客,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度假。

这次出国彻底改变了马云的思维,让他内心潜在的商业激情被瞬间打开。

于是,马云决定辞职。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也换过几份工作。1995年,他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的概念。

1995年4月,马云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多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

那时的马云与其说是总经理,不如说是个推销员。一位曾在大排档里见过马云的老乡这样描述他:喝得微醺、手舞足蹈,跟一大帮人神侃瞎聊。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而他还是一遍遍地“对牛弹琴”。转眼到了1997年年底,经测算,网站的营业额居然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