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视节目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节目中“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族文化与电视媒介

1.弘扬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不断积淀形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文化的传承和积累对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存亡,不论在过去和现在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都趋于大同,在一座城市里,人们难以分清本国和外国,难以分辨故乡和他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感悟:越是全球化,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越应当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

其次,民族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有力保障。党的十以来,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强调实现“中国梦”就务必要“建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见优秀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民族文化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是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价值取向的认同、遵循和坚守显得更为重要。这些优秀的文化血脉对当今国民素质的基础稳固和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2.民族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电视媒介

电视媒介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巨大影响。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记录有其特定的文字、语言或画面,而电视媒介通过画面和声音的配合,可以将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电视媒介又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电视媒介在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立文化大国形象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电视的发展毋庸置疑要有全球化思维以及国际化视野,适当地引进外国优秀电视节目未尝不可。但目前很多收视率火爆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是国外的,而本土文化节目没能引发受众足够的观看兴趣。我国电视人不但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应担负起电视传播的社会责任,担负起传播、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民族文化”元素运用

1.寻找民族文化精髓,填补市场空白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以传承汉字文化为宗旨,以汉字书写竞赛为主要形式”,带领大家共同关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这一定位及时弥补了电视市场的空白,使媒体承担了其应担负的满足受众获取知识的社会责任,以及传播、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仟。

2.内容蕴含民族文化,满足受众需求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从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以来,一直被华夏民族使用。中国方言不计其数,但书同文、车同轨的文化意识,使“汉字”成为人类文明中被应用最广泛的文字。然而就是这每天都用的汉字,也存红我们听过、说过但不会写的字,比如“颤颤巍巍”、“荦荦大端”、“蹙额”、“邋遢”、“虹鳟鱼”、“丘壑”,还有很多人听都小一定听过的古汉语字,比如“锋镝”、“铲刈”、“叱拨”、“裂罅”、“倚徙”。而正是这些听过不会写,甚至是从未见过听过的字,不佩唤醒了观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感受,更让不少人陷入深思:千百年留下的民族文化正在被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慢慢吞噬!

3.环节设计巧妙,凸显文化内涵

首先,在形式上一群中学生、几个主考官,四个田字格,尽管节目看上去很像学生时代的听写测试,但现场及电视机前的大多数人都考了低分,这引发和唤醒了观众强烈的求知欲。

其次,节目组特意邀请了汉字语言方而的专家,就少见的、陌生的汉字进行适时讲解,包括由来、释义等,使比赛呈现出来的不仅是汉字的书写过程,还仃汉字的历史和文化。

再次,节目组共邀请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队参加,选手覆盖全国各地。地域问的合作、团队间的竞争,又成了该节目的一大看点。

最后,节目中播放小片介绍选手的爱好、备战经历等故事,并穿插播放第二现场的老师、队友实时观看比赛的情况,对被淘汰选手的采访等,使比赛更像一场团体真人秀。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使这档看似严肃的文化科教类节目获得了同娱乐节目一决高F的资本。

没有明星的参与、没有绚丽的舞美、没有可炒作的话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原创本十文化节目却成功突围,获得了巨大成功。语言学家江蓝生指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实际上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润物无声却又点滴在心,要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这种教育也必将提升国人的书写兴趣,激励我们更加自觉地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全面带动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对电视媒介的启示

其实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不少传承民族文化的节目,比如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专题栏目《中华民族》,朗读古今经典的《子午书简》,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东方》,以及国学节目《国学堂》等。但很多节目昙花一现,原因主要在于挖掘和表现“民族文化”元素缺乏一定的技巧。以《国学堂》为例,虽然节目表现的内容均是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节目自开播以来,便一直采用主持人问、嘉宾答的固定模式,节目整体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

1.“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应趣味化,增添娱乐性

电视自产生之日起,便担负了诸多社会责任,除了传播消息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娱乐大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节目中添加了解说嘉宾、第二演播室采访等环节,使严肃、枯燥的文化类节目同样可以紧张、有趣。再比如节目设置成“团队合作”的比赛模式,使这档文化类节目具有了团队真人秀的外包装。这样巧妙的节目设置使文化类节目一改往日严肃沉重的脸孔。

2.“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应潜移默化,由小见大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尢疑会引发同类节目的制播热潮,但“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应潜移默化,而不是强行灌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解说嘉宾对于汉字由来衍化及释义的适时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受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更多民族文化精华。

5.“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应化被动为主动,从受众需求入手

道不远人,民族文化之所以谓之文化,因为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满足需求是传播文化的最好方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正是看到了生活中“提笔忘字”的现象,掌握了受众急需汉字知识的心理,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受众在观看节日的同时,主动地学习、研究汉字文化,进而补上汉语知识这堂民族文化课。而很多文化类电视节目,没有找准切入点,小管受众需不需要,只是通过主讲人沉闷的讲述来让受众被动地学习。因此,“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应当化被动为主动,从受众需求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