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采·情怀·精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采·情怀·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的电脑桌面上,有一个文件已经存放多日,这就是孟建国先生即将付梓的文集《秦中赋》。这部电子版的文集,收入了他近年来创作的15篇赋文。这些作品,既是作者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余勤奋笔耕,在赋文创作园地中收获的丰硕成果,也是在我省方兴未艾的赋文创作热潮中,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赋文佳作。我有幸得以先睹为快,实在是一大幸事。

三个多月来,我已经多次阅读这些赋作,每次读后都感触良多,然而却一直未能形成一个明晰的思路,从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稿。直到前不久,在又一次阅读这部文集之后,情怀、文采和精神这三个词语,猛然从我的脑海中跳出。顿时,以前那些纷呈的感受,像一堆凌乱纷杂的音符,瞬间被这三个主题所集中整合,成为流畅和谐的旋律。就是那天,我坐到了书桌前,在键盘上开始了这篇文章的写作……

首先来说“文采”。这个词语既可以指文章的辞藻雅丽华美,也可以指一个作家的文学才华。用来解读《秦中赋》,可以说是两种含义兼而有之。

众所周知,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文体之一,兴盛于汉唐,融韵文和散文于一体,“铺采の模体物写志”,并包含有骈赋、短赋、骚赋、律赋、文赋等多种形式,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近年来,赋文写作在全国乃至我省逐渐兴起并掀起热潮。孟建国作为我省赋文写作队伍的引领者,以其《秦中赋》的写作实践,展示出底蕴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和融古铸今的赋文写作追求。阅读文集中的赋作,其笔健深逸,文采斐然,作者对文赋写作的规律驾轻就熟,又能与时俱进,用赋文的句式结构,组合现代词语,扬弃典故堆砌和古奥辞藻,写出符合现代读者欣赏和审美要求的优美赋文。

他创作的这些赋文,四六骈文应用自如,文辞华美,气韵顺畅,对仗工整,佳句迭出,注重韵律节奏,句式长短变化,读来朗朗上口。其中《岐山赋》《秦岭赋》《西安交大百廿年赋》等,有如汉大赋的恣意纵横,铺排渲染,结构恢弘,气势磅礴,而《忧农赋》《杨凌赋》等俱彰显短赋特色,文字精炼,角度新颖,形式多样,妙笔屡屡生花。

在本书的15篇作品中,《大树赋》和《桂赋》两篇是现代的赋体散文,这种形式也早有成功之作,如著名散文作家杨朔和峻青,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分别写下《茶花赋》和《秋色赋》,或叙事抒情,或状物抒情,成为享誉文坛的精品之作。孟会长不薄古人,更厚今人,用自己成功的实践延续了这一赋文的形式,证明了现代赋体散文的强大生命力,的确是难能可贵。

文集中的赋作写作手法多样,既有从容叙述、深刻评述和激情赞述,更有像《大树赋》拟人化的自白,形象鲜明,语言灵动,人树合一,十分别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说过文采,再说情怀。情怀是对作者而言,包含着胸襟、境界和兴致的含义。用“情怀”二字来解读《秦中赋》,首先是这些赋文中,充溢着浓烈的热爱故土、感怀家园的赤子情怀。

孟建国先生籍贯宝鸡市岐山县,他对曾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热土充满深情,《秦中赋》中第一篇赋作,就是《岐山赋》,还有《宝鸡赋》等其他篇章,故乡在其心中的位置可想而知。在这些赋文作品中,作者用激情洋溢的文字,历数故乡的辉煌历史、雄秀山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豪之情溢于笔下,游子之心牵动乡愁。

在这些赋文中,还凝聚着一个曾主政几多县市、情系热土的公仆情怀。在他的从政经历中,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曾先后在凤翔、泾阳和杨凌等地主政一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写下的《凤翔赋》《东湖赋》《泾阳赋》和《杨凌赋》等,表达了对自己曾工作过的这些地方的深厚感情。

作为一名曾经的华夏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学子,作者的《西安交大百廿年赋》中,让人感受到的又是一个热爱和感恩母校的校友情怀。

而《忧农赋》《大树赋》《小草赋》和《人民政协赋》中,凝聚着的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忧乐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说,作为一名担任过多种要职的领导,孟建国有着一般文学作者都难以企及的境界、视野、胸襟和素养。他的这一情怀,让他的赋文创作高点起步,从题材到构思,具有许多真知灼见,有着厚重的政治责任与历史担当,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有着优势独具的高境界和大情怀。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要说的是精神。这部《秦中赋》,凝聚着勤奋的精神。孟建国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公务繁忙,而这些作品,都是他在繁忙公务之余,挤出业余休息时间所完成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无疑应该是他写作情景的写照。

更因为作者在大学时所学的是理工科,不是文科科班出身,赋文写作完全是一种爱好,在实践中自学成才。这些赋文中又凝聚着他多少心血、多少汗水。

特别是这部赋作文集,全部是由作者用楷书书写。写楷书是一种功夫,需要凝神静气,一笔一划地书写,不能有丝毫的粗疏和浮躁。15篇赋文的楷书书写,一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多才多艺;另一方面,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劳动凝聚和时间的付出。

我曾请教过孟建国先生,如何在繁忙的政务工作压力下,完成如此大文字量的书写?他告诉我,关键是要能够抓住点滴的时间,很快地平静并转换心态,投入写作,这让我想起了“学问深时意气平”的古语,并深深为之叹服。他的这种勤奋精神,对于我个人乃至广大的业余作者,都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而“精神”二字的另一重含义,则是“精神到处文章老”中的“精神”。在这里,《秦中赋》所辐射出的精神,是“精神充实,文章方显老道”(清代进士巩建丰语);是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学熏陶和滋养,在字里行间所迸发出的才情和风骨,学养和性情。所以《秦中赋》中的诸多赋文,无论篇幅或长或短,文体或古或今,都显示出一种大境界和大气象。高扬着主旋律,给人以正能量,鼓舞人心,e极向上。

综上所述,情怀、文采和精神,像三个坚实而又具有高度的支点,托起了《秦中赋》的文化品位。文集中的这些赋文充满了一种文化色彩,是有着巨大文化含金量的赋文。

其中有着地域文化的内涵,像众多名县、名区、名村的赋文,都有着这些地区的历史传承、风土民俗的记述;有着戏曲文化的内涵,像《易俗社百年赋》,一篇赋文就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秦腔百年剧社的一部发展简史;有着山水文化的内涵,像《秦岭赋》,展示了中华龙脉大秦岭在哺育中华文明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和独特意义;有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像《西安交大百廿年赋》,高度概括再现交大一百二十年建校史,突出交大西迁的重大历史意义,彰显了现今西安交大的中华名校世纪风采;有着政治文化的内涵,像《人民政协赋》,高屋建瓴地展示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宗旨和作用,文笔所论从全国到陕西,从历史到现实,开阖纵横,大气恢弘。这一题材非常人所能驾驭,让人击节赞叹。

相信这部《秦中赋》的出版发行,对于我省的赋文写作将会起到积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省赋文乃至文学创作的繁荣,为陕西文坛增添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