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形成阿申巴赫悲剧结局的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形成阿申巴赫悲剧结局的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申巴赫是托马斯・曼《魂断威尼斯》中的主人公,他原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声名显赫、受人尊敬。但当他去威尼斯度假,偶然遇到小男孩塔奇奥后,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他放弃了原有的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一心想着他的美少年,情愿为他放弃所有。当瘟疫席卷整个威尼斯城的时候,他依然舍不得离开,舍不得和他的美少年分别。整部小说是从阿申巴赫的角度来观察体验一切,这种爱是阿申巴赫一个人的,小男孩塔奇奥不过是提供了一个绝美的肉体而已,这种爱是不公平、也很难被常人所理解的,所以恋情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剧收场。

同性恋是造成阿申巴赫悲剧的直接原因

阿申巴赫在去威尼斯度假时已经年过五旬,而他爱上的人是男性且只有十五岁,这种恋情无疑是不正常的。

他在第一眼看到美少年塔奇奥时就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脸色苍白,神态悠闲,一头蜜色的鬃发,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张迷人的嘴。他像天使般的纯净可爱,令人想起希腊艺术极盛时代的雕塑品。他秀美的外貌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阿申巴赫觉得无论在自然界或造型艺术中,他从未见过这样精雕细琢的可喜的艺术作品。”阿申巴赫就这样陷入爱情的深渊,把一切都毫无节制地花在对美少男的冥想和情思上。阿申巴赫就像一个刚坠入爱河的毛头小子,尽管这种恋情是不被社会和道德所接受的,他还是甘之如饴、迷恋不已。当阿申巴赫情不自禁使以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句“我爱你”挣脱了所有艺术层面上的掩饰,展现了裸的。在梦里,阿申巴赫渴望与他心爱的美少年一起放纵,体验放荡的生活。他认为这种与男童的关系在美学上是“美的”,因为男童本身是美的,对男童的感情就像对所有派生出美的事物的情感一样。男童的身体是那么的青春而具有活力,他的魅力如同“黑夜里突现的一束光亮”,“一看到他,没有人……不感到心灵激荡”。①对男童的爱情煽动让人快活不已。阿申巴赫就这样陷入自己想象的恋情当中不可自拔。他经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一方面,他渴望拥有塔奇奥,渴望与他结识,渴望自己的爱能有所回报,更渴望与他有肉体上的接触;另一方面,他的精神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折磨,他认为这种恋情是可耻的却没有办法摆脱,他爱小男孩,爱得无法舍弃。

同性恋作为一种异类在社会中存在,是不被人所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它被认为是一种病态的、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性取向。但在古希腊,同性之间的爱情和性关系尤其是男童之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让人们能够对男人和女人产生欲望的,完全是自然安插在人心之中的爱恋‘美’人的欲望,才不管美人的性别如何。”②按希腊人的观念,阿申巴赫这种同性之爱、娈童癖是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如果阿申巴赫生于古希腊,我们甚至可以断定,阿申巴赫会有一段美丽的甜蜜的爱情经历,他的生活应该是明媚灿烂、充满诗情画意的。但是,他生活的年代错了,他的人生也就出现了重大的差异――他生活在由基督教和现代文明控制的时代,他的性取向也就必须符合他所处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要求。

在现在看来,我们无法去断定阿申巴赫的这种爱是否非道德或不正常,因为他的爱没有危及任何人,但我们可以断定的是,阿申巴赫由这份爱情直接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

过分的自恋是导致阿申巴赫悲剧的重要因素

从表面上看,阿申巴赫似乎是由于爱塔奇奥至深至极而不舍离开他,最终身心交瘁客死他乡,但笔者认为,阿申巴赫的悲剧由他过于自恋所致。

小说从头至尾都是以阿申巴赫为中心,他从爱己的本能出发,来寻求精神与肉体上的满足。他看似是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但透过表象不难发现,阿申巴赫从看到小男孩的第一眼起,就一直在索取,从塔奇奥那里获取对“美”的享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阿申巴赫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充实而不断“夺取”外部世界,把小男孩摄入到自己的性情之内。而小男孩塔奇奥一直以来都在不自觉中成为阿申巴赫性情索取的对象。这时的塔奇奥的一举一动都给阿申巴赫以美的享受,让他获得审美的满足,于是虽没有和塔奇奥有任何直接的接触,但他美丽的姿态被夺取到阿申巴赫的个性之内,他便爱他。

在第一次窥见塔奇奥的时候,阿申巴赫被少年的美震惊了,塔奇奥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了阿申巴赫笼中的“金丝鸟”。第二天,阿申巴赫在餐厅里吃早饭的时候,塔奇奥“穿过玻璃门进来,悄悄地斜穿过餐厅走到姊妹们坐着的桌子旁。他的步态――无论上身的姿势、膝部的摆动或穿着白皮鞋的那只脚举步的姿态――异常优美、轻巧,显得既洒脱又傲慢,他走进餐室时两次回头上顾下盼,这种稚气的羞赧又平添他的几分妩媚”。这时,阿申巴赫又一次对于塔奇奥容貌上那种真正的、天神般的美感到惊讶,甚至惊异不止。“妙啊,妙!”阿申巴赫用专家那种冷静的鉴赏眼光想着,像艺术家对某种杰作有时想掩饰自己欣喜若狂、忍俊不禁的心情时那样。他又接下去思忖:“要不是大海和海滩在等着我,只要你在这儿耽搁多久,我也想在这儿耽搁多久!”这时,塔奇奥俨然成了阿申巴赫所牵挂的对象。随着进一步的观察,他在阿申巴赫心中的地位便越来越重。阿申巴赫因他的喜而喜,由他的悲而悲。当漂亮的塔奇奥被一个叫亚斯胡的小伙子吻了一下的时候,阿申巴赫真想伸出一根指头吓唬他一下;在塔奇奥即将离开威尼斯时,那个身体结实叫“亚斯胡”的小伙子把塔齐奥打倒在沙滩上,骑在他的背上不住地拿他的脸往沙土上掀的时候,阿申巴赫“惊恐万状”,“要跳起来去救他”。可见,这时的塔奇奥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阿申巴赫已把塔奇奥视为自己的一部分。

审美过度是阿申巴赫悲剧的导火线

阿申巴赫,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比常人更强烈。阿申巴赫后半生的悲剧,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美”所导致的。去威尼斯度假,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遇见塔奇奥,是在所难免的劫难。

从一开始,从看到小男孩,被他的美所吸引,阿申巴赫就作为一个审美主体而存在,他时时观赏小男孩,由他俊美的身体得到无穷的享受,整部小说里塔奇奥都作为阿申巴赫的审美客体而存在,没有阿申巴赫的审美活动,塔奇奥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与必要。

审美主体阿申巴赫从塔奇奥的身上获得了美感,这是人类高级社会性情感之一,是人对事物(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的情感体验,是人在感受美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性情感(愉快、满足、赞赏、舒畅等),归根结底,是人类审美需要(一种高级的精神需要)得到不同程度满足时产生的精神性愉快。审美需要及由于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萌生的美感,是人类心理结构中一个较高的层次。审美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但是,审美过度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这里所说的审美过度,是指审美主体把审美精神与情感寄托在审美对象身上的程度。审美主体若将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审美客体身上,一旦此客体消失,主体就会面临崩溃的境地,悲剧也就此发生。阿申巴赫,开始时欣喜于塔奇奥带给他的无穷的审美享受,欣喜若狂地感到他真正看到了美的本质――塔奇奥这一形象是神灵构思的产物,是寓于心灵之中唯一的纯洁的完美形象。到后来,塔奇奥逐渐成为他的情感与所倾注的对象,这时的审美需要从纯粹的对美感的体验上升为对爱、对欲望的索取。而人生的意义,在阿申巴赫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追求的不再是艺术上的成功,而是人的本质欲望的实现。当已预知自己面临的灾难后,阿申巴赫仍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塔奇奥的身边,看见他,就算死去也心甘情愿,阿申巴赫这时已将自己的所有倾注在塔奇奥的身上,作为审美主体的他已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而被他的客体所控制,当塔奇奥一家要离开威尼斯,离开他的时候,他终于经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从精神到肉体完全垮掉,一命呜呼。

纵观阿申巴赫的一生,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到一个为爱痴狂而最终送命的老人,阿申巴赫完成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蜕变,艺术家曾是他头上美艳无比的光环,为了一份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的恋情,阿申巴赫抛弃了他的艺术也葬送了他的生命。出于爱己本能的阿申巴赫对“美”的热爱与追求更是直接导致了他后半生的悲剧,宛如美神降临的塔奇奥发掘了阿申巴赫人性的弱点,使他这个作为社会存在的人的本质欲望淹没了他的理智,最终孤身一人惨死他乡。

注 释:

①色诺芬,会饮篇,转引自福柯著,余碧平译:《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②柏拉图,佩德罗篇,转引自福柯著,余碧平译:《性经验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页。

(作者为衡水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