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外洗在小儿外感急诊中的应用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外洗在小儿外感急诊中的应用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在治疗小儿外感高热和咳嗽急诊中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7年6月~2008年11月收治的60例小儿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和物理降温法,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

[关键词] 中药外洗;外感发热;外感咳嗽;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89-02

小儿的正常体温:腋下正常温度为36~37℃,一般24 h内,以清晨2:00~6:00体温最低,下午5:00~7:00最高。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0.5℃以上时,称为发热。临床上按体温高低分4类(均以腋下温度为标准):低热为41℃。高热是内科、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并发症较多的临床特点。多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性疾病及各种急性传染病高热阶段,属中医热病范畴。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1月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外感高热和咳嗽患儿3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热患儿60例,均来自本院内、儿科急诊,其中,男35例,女25例,发热温度在39.1~40℃之间50例,40℃以上者10例。年龄为6个月~6岁,平均2.5岁。病程最长者15 d,最短者3 h,其中有5例发生惊厥,多为细菌感染或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多数患儿伴有咳嗽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重、面红赤、咽红或肿痛、少汗、舌质红、口渴、苔薄黄、脉浮数。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①物理降温:包括头部冷敷、温水擦浴,及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头部冷敷适合于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患儿;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②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5~10 mg,3~4次/d。③常规病因治疗及一般护理。

1.2.2治疗组 该组患者30例,均采用纯中药外洗方治疗:金银花30 g、连翘30 g、淡竹叶50 g、荆芥30 g、紫苏30 g、鱼腥草100 g、大青叶100 g、青蒿100 g、板蓝根100 g,加姜50 g、葱50 g,生石膏500 g,煎水外洗,2次/d,水温根据具体患者而定,每次洗5~10 min,以微微汗出为止。然后以清洁棉球蘸取藿香正气水10 ml+水40 ml,用毛巾擦浴头面、胸背、耳后,以曲池、太阳、颈侧、大椎、腋下、腹股沟等穴位及大血管循行处为主,后用轻柔手法揉按患儿耳尖穴每侧1 min,可同时或交替进行。两组患儿治疗1 d后,进行疗效和毒副作用的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后体温下降≥1℃,并继续下降至正常;②有效:治疗后体温下降0.5~1.0℃,并继续下降至接近正常;③无效:治疗后体温下降≤0.4℃,或虽有下降随即回升[1]。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毒副作用比较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皮疹2例,无呕吐及胃肠不适反应,无一过性外周白细胞下降病例。对照组出现呕吐3例,皮疹3例,注射局部出血2例,胃肠不适2例,一过性外周白细胞下降1例,酒精擦浴后患儿出现皮疹1例。治疗组的毒副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8 h后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

3 讨论

发热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故常感受外邪;小儿又为“纯阳之体”,故外邪又极易从阳化热。若邪热炽盛,心火肝风肺热交相煽动,变证遂生[2-3]。小儿高热咳嗽,以热咳为多见,如病毒性肺炎,热高而反复,病程较长。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发热是人体防御疾病、适应内外环境温度异常的保护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机体是有利的[1]。但是,发热过高或发热持续的时间过久,也会对婴幼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引起一些不良的影响[4]。对于小儿高热的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能够减少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研究表明中药外洗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3.3%,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的83.3%,P

[参考文献]

[1]曲红梅.浅谈儿童发热的治疗及护理[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3(21):2309.

[2]方爱姿,汪海洋,万晨俊,等.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高热86例临床总结[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75-76,84.

[3]付丽珍,邓小红,李双平.中药外擦为主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1):78-79.

[4]赫淑倩,胡清文.安儿宁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53-54.

(收稿日期: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