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恽寿平没骨花鸟新高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恽寿平没骨花鸟新高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起常州画派,人们不能不想到被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他所创立的“没骨法”花鸟画,不仅承“数百年无传”宋代徐崇嗣的风格表现,“为古人重开生面”,而且拓展了花鸟画的历史时空,打破了自宋代院体以黄筌父子为标准后陈陈相习的窠日,使清代花鸟画脱落畦径,洗发新趣。在中国画史上,恽寿平的“没骨法”写生花鸟画与山人的大写意水墨花鸟画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将清代花鸟画艺术自五代、两宋之后推向了又一个新的高峰。

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

恽氏是武进世家大族。父亲恽日初为崇祯六年副榜贡生,拜著名理学家刘宗周为师,成为“东南理学之宗”,名震江南。生长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仕宦之家的恽寿平,自小就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加上天份聪慧颖敏,很快就显示出卓异的才华,“父逊庵授之书,上口即能解义,八岁咏莲花成句,惊其塾师。”这一切都为恽寿平成为著名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不是社会巨变,恽寿平会像祖父辈一样读书,进学,仕宦,终其一生。但是,山海关的战鼓把他带到了大动荡的时代。

恽寿平的父亲恽日初不愿屈从清廷,带着十二岁的南田和两个哥哥在兵荒马乱中远走浙、闽、粤几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最后参加了福建建宁王祈的抗清队伍。不久,闽浙总督陈锦率六万清军强攻建宁,十五岁的南田参加了孤城死守。城陷后,南田被俘虏至清兵营,闽浙总督陈锦无子,其妻见南田聪明清秀,把他收为养子。南田虽在总督府过着悠游优裕的公子生活,但他一心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五年后,在杭州灵隐寺主持具德和尚设计下,终于离开总督府,与父亲团圆,回到了家乡。南田少年时代这段传奇经历,曾被传为佳话,广为流布。

“叔子既经丧乱,少壮时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忽如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叔子意气如常。”(顾祖禹《瓯香馆集序》)南田这段出生人死的历练,对他一生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南田走上了卖画为生的道路。在卖画生涯中,他先后结识了唐宇昭、莫云卿、庄子纯、杨兆鲁、笪重光、毛先舒、诸匡鼎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共同唱和,尤其与王翠友情甚密。恽寿平为王犟作品写的大量题跋,更使王翚的作品锦上添花。《国朝画征录》说:“石谷画得正叔跋,则运笔设色之源流,构思匠心之微妙,毕显无遗。”这类王画恽题的作品。是“世间双绝”。

康熙二十九年,南田结束了劳碌、贫寒、悲凉的一生。此时,儿子念祖年方五岁,孤儿寡妇“不能具丧”,幸得王罩、董珙、邹显吉等老友鼎力相助,才安排好后事。

恽寿平悲欢离合的少年经历,对其成年后的绘画成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性格不像石涛、两位朱氏后裔寄画于恨,而是淡泊其志,雅逸其画。艺术上,恽寿平最初从父亲学习诗文,从叔父学画,又在山水画上师王蒙、倪瓒等元四家及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人;花鸟兼学黄筌、徐熙;书法兼褚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他山水画初学元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隽之致。又以没骨法画花卉、禽兽、草虫,自谓承徐崇嗣没骨花法。创作态度严谨,认为“惟能极似,才能传神。”“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他画法不同一般,是“点染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创造了一种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而成为一代宗匠。对明末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史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

没骨花鸟的全新面目

恽寿平的青年时代,陈淳、徐渭开创的水墨大写意画派风行海内,盛极不衰;周之冕等的勾花点叶画风虽崛起稍晚,而方兴未艾。见于此,他决定力避时风,另辟新径,精研久已失传了的徐熙、徐崇嗣“没骨”画法。以他对自然物象慧眼独具的敏感,对中国画笔墨的精熟把握,更以他不随流俗的风骨与诗人气质,卓然独造,“仰起先匠”,“斟酌古今”,“思抚造化”,“拟议神明”,终于将没骨写生以一种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的画工于形态而风神自足,妍于色相而气韵超逸;鲜活生动,灵气往来,一种自然的化机奕然纸上。当时就有人高度评价他的没骨写生“不用墨笔勾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深浅间妙极自然,妄论道复,即石田未必过也”(邵长衡)。“真得造化之意,近世无与敌者”(王骧)。

花鸟画自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以来,形成了黄筌、徐熙不同风貌的两大流派。恽寿平合理吸收两派的技巧,走出了没骨花卉的新路,以此标立人间,留芳千古。所谓没骨,指作画时摒弃墨线勾勒,不用墨线为骨,直接用彩色描绘物象的一种画法。

恽寿平师法造化,主要是对物写生,他常“对花临写”,为花“留照”,为花”留影”。他以没骨法写青菜、芹菜,用笔洒脱,色彩雅淡,极尽笔墨披离清润之能事,菜叶水渍淋漓,有鲜嫩之感。《蒲塘真趣图》由于数条大小不等的鲦鱼,弯着狭长的身子,争相追逐,形成一个半圆;另有一条脱群而出,鱼头直指落花游去,与边群形成两个弧形的包围。作者用不同层次的淡墨晕染鱼身、尾鳍,再以浓墨点睛,并使这些鱼背上淡黑和腹部细白的边鳞所闪现的银灰色亮光,在水的波动中充分展现出来,一望而知这群鱼生活得十分自在、快乐。此外,浮在水面上的青萍、水藻,用淡淡的橙黄、花青点染而成,或丛生点点,漂浮东西,或密密层层,牵连成片,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既衬托了活泼的游鱼,又使那一片绯色的落花显得格外醒目娇艳。

恽寿平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正因为有这样严肃的创作态度,才使他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高雅的艺术作品。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安石榴》扇面,绘折枝石榴,熟透的榴实硕大饱满,霜皮剥裂,榴子白中带红,晶莹夺目。《半篱秋图》轴,绘秋天常见的老少年和锦葵两种花卉。锦葵由右向左斜冲而上,顶上盛开着黄白色花蕊,层层叠叠,生意盎然;一枝向下斜垂,掌状大叶与老少年相叠,上下辉映。恽寿平的大多数花卉作品,属于工笔没骨花卉法的范畴,构图单纯,主体突出,配以秀美的题字和诗句,典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