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实际英语教学经验,分析了影响学生交际技能培养的障碍,就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英语口语 交际能力 有效措施

1.英语口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是为了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口头交际的能力。原因是:第一,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教学双方互动的结果。即,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第二,教学是活动,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手脑并用地练习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即,Teaching is by communication.第三,教学的目的是交际。师生两主体有各自认识的客体。学生认识的客体是英语及其规律,教师认识的客体是英语教学及其规律。学生习得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即,Teaching is for communication.

2.影响学生交际技能培养的障碍

2.1现存的课堂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自中国开展外语教学以来,在中国盛行的、使用最广的教学法是翻译教学法。在中国使用翻译教学法培养学生已经有很长的时间。在这种教学法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又把这种教学法带到他们的教学课堂内。所以在中国的大学,教师和学生普遍重视阅读和写作,普遍认为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掌握。能否听懂英语,特别是能否与英语人士进行交流,在老师和学生看来并不重要,也无所谓。教师使用汉语授课已经成为习惯,课堂的重心放在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和单词的掌握上。课堂的时间基本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解,留给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

2.2大班教学及四六级考试阻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师资匮乏成了普遍的现象。鉴于聘请费用和教学质量等因素,很多大学选择扩大英语教学班规模。所以,六七十人挤在一个班上课的情况在很多大学司空见惯。在有些学校,有的英语教学班甚至出现了100人以上的规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教学班,面对一周有限的四五节英语课学时,连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都不容易,时间紧,哪里还可能有时间开展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口语训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来说,大学英语教学还要面对四六级考试带来的压力。为了获得较高的过级率,为了获得高毕业率,大学的英语课堂就转向了四六级考试的准备和应考上,这又阻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展和进行。

2.3大学生的年龄因素也阻碍学生开口说英语。

对于学习一门外语,特别是就培养外语的听说交际能力的学习者来说,年龄是决定其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学习的时间越早,接触外语越多或生活在此门外语的国家越长,就越容易比成年后再学习外语的人掌握该语言。很多学习新语言的成年人学习外语到一定的阶段后就出现了停滞不前、僵固的状态。他们自身感到难以有更大的语言能力突破。对他们来说,语言的学习似乎永久性地停止了。用语言学家的话来说,这是“fossilization(石化)”。而且,与孩子习得外语的能力相比,成年人似乎缺乏孩子天生所具有的学习语言的特别能力,特别是在培养流畅、地道口语能力方面。

中国学生开始英语学习的初期就没有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学生进入大学,成为成年人的时候,在面对社会、工作和出国需要的时候,学校和学生才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希望在大学最初的两年英语学习期间就让学生自己能够拥有用口语流畅准确地进行交流的能力。这项任务的艰巨,以及学生不利的年龄因素带来的阻碍,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2.4缺乏口语学习和练习的环境及氛围,阻碍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开展。

对于学习另外一种语言,特别是把这种语言当作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者来说,他们身边缺少类似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上有限的一点接触英语的时间外,他们接触的几乎是母语。他们没有练习语言的环境。即使在课堂上,在练习英语、说英语过程中,学习者也是凭借想象力在一种脱离语境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学家Finegan就指出了外语习得与母语习得以及第二语习得的明显不同:外语习得缺乏母语习得和第二语习得中自然存在的学习、练习和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自然环境。

3.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

3.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 M.Rivers认为,听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建立的过程。听的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感觉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能初略地识别,能根据自己所有的学习第一语言的经验对所听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切分音段,这基本上是一个被动和接收的阶段。第二阶段被称为识别阶段。它是一个通过切分音段和组织音段来识别的阶段。学习者把所接收的信号一个一个地加以识别,把已经识别的与正在识别的联系起来。这个识别过程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为领悟和建立阶段。学习者通过认知系统重复一遍所听的材料,而且不时地把已经理解的东西与听到的加以对照和修正。学习者通过重新理解使所听材料成为一种比较容易保留的形式被存入记忆里。这样,理解了的材料得到了改变,被保留下来的是语义信息。有了语义信息,人们再寻求表达形式。从听的理解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

3.2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3采用分级教学。

英语口语教学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此原则体现在口语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采用分级教学。

第一级为初级阶段。在此阶段,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与运用对象语。教学内容要具体,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小故事与对话的内容,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又能熟悉外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应答方式。这些内容可包括饮食起居、节假日、舞会、晚会、作客、信件、电影、电视、求医、求学、购物、旅游等。除此之外,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英语最基本的句型和习语、惯用语,要能熟练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背诵在语言学习中,特别是初级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级为中级阶段。此阶段的训练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贯说话的能力。教学内容可包括公共道德、人际关系、个性特点、生活习惯、趣味爱好、生活经历、体育运动、学习方法等。教学方式可采取复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图画、回答问题、观点讨论、角色扮演,把故事编成对话,把对话编成故事等。第三级为高级阶段,亦可称为创造性阶段。通过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强烈欲望,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口头交际的技巧,又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由运用语言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可扩展到对各种问题及现象的讨论与辩论,比如孩子的教育、种族歧视、广告的优劣、浪费问题、人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住房问题、对时间的看法等,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总结发言等。

通过这3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就能逐渐地做到运用英语清楚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及观点了,也就具备了比较强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4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具体地说,在口语教学中,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内容包括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打招呼和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以及其他社交礼节等的差异介绍也都属于此类。比如我们常听到许多英语国家的孩子直呼其教师、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我们会认为他们不懂礼貌,长幼不分,而他们的教师及长辈却不认为这是不尊重人或过于随便。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

4.结语

通过以上途径,既培养了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又使他们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学会得体地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界,1997.1.

[2]Bachman,L.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3]Bialystok,munication Strategies:A Psychologi cal Analysis of Second Language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Canale,M.&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 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