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色小镇用文化点石成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年前的乌镇之旅至今仍让《经济》记者记忆犹新。那时乌镇还没有真正被称为特色小镇,不过在当时,站在桥头看着房屋下潺潺的流水,手持印有“乌镇”独有设计的河灯,让记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鱼米之乡的别样风光,也深陷在南方水乡特有的文化韵味中难以回神。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像乌镇这样以地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小镇不在少数。而在今年五一,记者又去了位于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这座以“北方乌镇”闻名的小镇同样主打起了文化牌,在水乡旖旎的基础上,添加司马台雄伟长城的霸气元素,摸着长城的一砖一瓦,再望着古镇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让记者感受到这亦柔亦刚的北方味道。
从乌镇和古北水镇不难看出,文化对于一座城市和一个地区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凝聚力,也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未来特色小镇发展应该如何融入更好的文化元素?
特色小镇的“新基因”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特色小镇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T纪武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谈文旅小镇建设,首先要明确文旅小镇和特色小镇的关系。文旅小镇是指核心产业是文旅产业的小镇,是特色小镇的类型之一。特色小镇是建立在特色产业基础上的小镇,特色产业可能是旅游、文创,也可能是丝绸、茶叶,还可能是环保、健康。在国民经济众多的产业门类中,都可能因产业集聚、消费集聚、人才集聚而产生特色小镇。
记者了解到,国外以文化闻名于世的小镇众多,像瑞士达沃斯小镇以论坛著称,新西兰的玛塔玛塔小镇因《魔戒》实景拍摄地而闻名,苏格兰文创类“爱之小镇”又是文化创作者的大本营,有“亚洲艺术中心”之称的日本仓敷古镇和英美以品牌大学为依托的教育类特色小镇也常常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标杆。
冯纪武则认为,对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小镇来说,如果文旅资源开发得好,就能形成游客集聚和消费集聚,最终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或文化产业集聚。比如浙江乌镇,每年能吸引700多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小镇需要的是特色,而不仅仅是旅游特色。”
住建部日前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其中,发展旅游业是小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旅小镇”的建设和“特色小镇”的发展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无论中外,那些闻名遐迩的文旅小镇,除去形态和类别的差异,都有一些共同的核心要素:有足够支撑品牌的精神价值,有体现主题特色系列的文化元素,有体现本土文化空间高度、信仰象征的精神和政治地标,有教化民众和凝聚民族精神的教育传承体验空间,有依托历史资源或特色企业及仪式节庆、展会赛事等孵化出来的产业经济等。
孔蓉表示,特色小镇泛热的背后,不再是新一轮房地产主导的城镇化建设,也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再造,特色小镇应该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由一种新的基因繁育成长为一种新的生命形态,而这个基因就是文化。
文化如何从“软”变“硬”
文旅小镇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就《经济》记者了解,很多历史文化发展薄弱的地区往往出现两个极端。第一,虚假伪造历史文化根源,生搬硬套找历史遗址和名人原型;第二,否定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作用,打着“产业为上”的口号打造看似与文化无关的产业小镇。
针对此种情况,孔蓉承认目前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确实有两个方面制约小镇创建,一要明确文化的整体价值定位,二要提升文化附加值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地位。当我们再用新的视角和新的逻辑关系去审视“文化”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处于何种地位和作用,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目前,多主体利益诉求始终在分割特色小镇的建设成果,所以在运行过程中无法保障小镇建设是一个具有系统、完整、科学的有机体系。规划只管画图纸,纸上谈兵居多,投资方可能不懂市场需求、业态配置与运营,而运营商因为左右不了规划与资本方意志,空间建设可能与后期商业运营服务不匹配,还有可能在资源配置范围和配置能力上存在短板,导致业态配置不合理、营销渠道不畅通、目标消费者不精准、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但是文化作为一种纽带,无论在小镇发展还是经济效益上,都会发挥巨大作用,所以文化创新作为小镇建设的共同发力点,就成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是为发挥各自优势,为实现重大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将要承担的是在产业融合实践中探索跨界聚合、要素聚合的责任,从而推动市场主体以新的经营方式、经营技术、经营手段来运作传统或创新的文化内容,实现以文化元素体验为核心的文化创意驱动下的技术嫁接、产业金融化与金融证券化。”孔蓉说,这也是文化新经济一个发展方向。
文旅小镇发展新模式
特色小镇目前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据统计,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名单中,四分之三的小镇主打旅游观光产业,可见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现象从建设初就是建设者一直保留的底牌,那么对于一些文化底蕴不是很雄厚的地区来说,如何利用好文化元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文化部在建设特色小镇上有着独特的评判标准。孔蓉告诉《经济》记者,文化部在2017年正式立项承担《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创建模式及评估标准体系构建》的课题框架讨论,他们初步将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定义为:构建文化、生态、生活、产业和谐融合的空间体系,使之成为具有历史记忆、文化传统、现代时尚、充满活力、面向未来的生命体。
“文化的价值在品牌的构造中是有形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文化就是最强的广告。”孔蓉这么理解。她认为,这样描述是为了让文化不再是人们口中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空气”,而是具象到可操作的产品形态以及产业业态,建设者就可以像列菜单一样告诉别人:文化到底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文化就是从品牌定位到运营,从产品再生设计到产品价值提升,从小镇整体环境营造再到社区整体运营与生态体系营销的点金石。
《经济》记者与多家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进行沟通,他们均表示,目前文化是吸引游客和带动经济的主要手段,但是令他们顾虑的是,文化透支过后带来的就是“吃历史的老本”。
对此,孔蓉表示,文旅融合是打破行业边界、打破传统产业分割、打破组织边界的一个新兴发展趋势,因此需要立足大局。据孔蓉透露,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完成打造100个特色文旅小镇、培育100家文旅龙头企业。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