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奇葩说》作为一档从网络上兴起的现象级节目,从人员配置到节目形式都打开了网络自制节目的新局面。马东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将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根据马东在《奇葩说》上的表现,遵循电视艺术理论,细致分析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对节目起到的作用,为主持人培养良好的控场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奇葩说;马东;主持人;控场能力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43-02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新媒体终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大视频网站逐渐脱离对电视台的依附,一改往日转播电视台节目的路数,走上了自制剧、自制节目的道路。2014年末爱奇艺成功推出《奇葩说》,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各种观点的激情碰撞,受到了广泛关注。不容忽视的是,马东作为主持人,在整个《奇葩说》的节目进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奇葩说》的推出与现状

2014年末,爱奇艺率先推出语言类辩论节目《奇葩说》,以“寻找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秉承着“思想就是火力,能说就是武器”、“脱下虚伪假面,好好说话”的理念,吸引了专业辩手、主持人、大学教师等诸多领域的人参赛,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普遍关注,并获得了青少年的广泛好评。

从2014年至今,《奇葩说》已成功推出三季,并且在第三季,导师高晓松再次回归,其话题设置从社会热点到情感生活,再到人性关怀,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提倡多元的观点,不局限于对错,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多样的意见,在激烈的语言碰撞中让观众感受到对生活的思考。

《奇葩说》第三季已经结束,第四季正在酝酿当中。从当前情况来看,它集娱乐意义、商业意义、思辨意义于一体,实现了较高的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确可以称之为网络自制节目中的现象级节目。它不仅实现了娱乐节目应有的娱乐意义,也实现了人文类节目应有的文化内涵。

二、马东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表现对节目起到的作用

(一)花式作为的口播广告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不乏大笔赞助节目的“金主”,而马东为了获取赞助商的支持也是把口播广告的能力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不管是自黑法、自恋法还是讲故事法,马东通过诸多花式播广告的能力,成功将《奇葩说》的赞助广告融入到整个节目的形态中。例如在“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澜”这一期,马东在两位导师发言完毕之后,分享了自己的职场故事,“我在两个伟大的单位工作过,第一个叫中央电视台,伟大之处我就别多说了;第二个单位叫爱奇艺,它在五年内走到了整个行业的领先位置上,伟大之处也不用我多说。两个如此伟大的单位,我仔细回想他们的共同点有什么呢?”就在此时,所有人都认为马东要说些关于正题的话,他却画风一转,借用上面的铺垫一本正经做起了广告,成功借用自己的故事将赞助商说了出来,引得全场大笑。马东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播广告,前一秒还让观众回味于他的故事中,后一秒成功带出赞助商产品的卖点,这绝非偶然,而是马东对自身主持能力的充分把握,他懂得什么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正是他深谙节目所需要的效果,才能够把广告融入整个《奇葩说》的氛围中,不显得突兀。而这种广告确实容易让受众放下对广告时间的厌恶和戒备,代之以玩乐的姿态去接受广告,这样效果自然加倍。[1]

(二)协助观点的均势平衡

作为一档语言类辩论节目,观点的冲突交锋自然不可避免,对于这类节目如何保持观点的平衡,就极度考验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在《奇葩说》的舞台上,“奇袭”环节的加入使得部分逻辑性不强的选手经常被带入对方的节奏中迷失自己的观点,或多或少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局面。例如在“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这期节目中,选手柏邦妮在遭到导师蔡康永的“奇袭”后,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驳,只是一味重复着“康永老师太厉害”的话语,使得现场一度陷入到尴尬的局面中。此时,马东为了打破僵局,也为了缓解柏邦妮的尴尬,顺势接过蔡康永攻势说:“我们说开天辟地之后,中国人说天长地久,我们说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我们不知道青山何时所始又何时所终,但不耽误青山在我们心中的美。”他的出手缓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可以看到,马东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他深知《奇葩说》是为了告诉观众一种多元的价值观,而不能出现一面倒的局面,他适时地出手诠释题目,不仅升华了观点,也使得双方实力趋于平衡,让受众得到更客观的认识。

(三)节目进程的节奏掌控

语言类节目最怕的就是节奏拖沓、不知所云,因为它需要依靠语言的魅力来吸引观众,那么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甚至是让观众跟着节目走,主持人对于节目进程、节目节奏的掌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奇葩说》中马东手上的一个木鱼贯穿三季,它不仅仅是众人调侃的笑点,更多的是在马东意识到选手发言拖沓而提醒他们的工具,这种工具的运用一方面提示了选手,让选手了解自身发言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传统打断选手发言方式的尴尬,既提醒了选手,也照顾到了选手的情绪。除了利用到木鱼之外,马东也经常会在选手发言后让其他选手用简练的语言来概述或重新解释上一位选手的发言,例如在“老婆收入高我三倍,还该在一起么”这一期中,王韵壹发言完毕后,马东意识到她的发言或许会造成诸多困惑,他适时地提出“有人能翻译一下么”,然后马薇薇成功接过话茬,完成了对己方观点的阐述。《奇葩说》作为一档语言风格犀利,且节奏明快的辩论类节目,马东深谙节奏的变化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每次都会在关键时刻或运用道具,或作出提示来完成对节目节奏的掌控,使得《奇葩说》的节目节奏保持一致风格,完成了节目的稳定运行。

(四)随机应变的规则更改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演出台本及应急台本,以便能保证节目的正常运转。但节目的进行有时未必会按照台本、及应急台本所预设的那样,整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可控的因素,那么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奇葩说》的舞台上曾经出现了两次的规则更改,第一次是在第一季“要牺牲贾玲救大家么”这一期中,首次出现了导师改变立场的局面,而由于话题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与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上,马东第一次改变了规则,没有淘汰任何一位选手。第二次则是在第三季“该鼓励病危者活下去吗”这一期中,马东首次破除生死忌讳,谈起了自己的父亲马季,他说:“我们都没有逃过,我们文化基因里面对我们的那个束缚,所以尤其有必要去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结果才是最不重要的。”他认为这一期节目已经不再是一场辩论,而是起了一个话头,让我们认真理性地去思考生与死的关系,只要能去思考,就叫“善莫大焉”,所以这一期没有结论,也就不需要所谓的胜负。规则的更改并没有改变节目的原有初衷,而是把节目推进了更深的思考,马东从辩题出发,提升了娱乐节目背后的人文价值,正如马东自己所言“在做综艺娱乐节目的同时,也要心怀一颗对文化认知的心。”[2]

三、主持人控场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储备的扩充

这点对于主持人控场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播音专业的术语当中,有个词叫“广义备稿”,通俗的解释就是要有充分的阅读量,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为什么这么要求?是因为在一档节目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可控因素,而场上的主持人此时就成为了掌控局面的关键人物。节目在这个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按照台本,一步一步进行的人,而是需要一个能够随机应变控制节目节奏的人。主持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得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识储备。设想一下,如果马东没有那么强大的知识储备,他就不可能很好地解决《奇葩说》上的各种问题,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说出“青山不老为雪白头”这种话。强大的知识储备,不仅可以帮助主持人成功控制好节奏,转变局面,甚至由于主持人个人的出色表现,会为节目增色不少。

(二)实战技能的训练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理论最后还是要付诸实践。就像主持人一样,他们在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了解了自身能力后,怎样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践。诚然,不同平台、不同地域、不同位置的主持人所能获得的实践机遇是不等的,这是必须承认的问题。那么,对于主持人来讲,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自设难题”。马东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这个人就是闲得没事,会拆解题目玩。”他会习惯把所有的辩题都正反拆解给自己来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说,这就跟上面所说的“自设难题”不谋而合。在主持人自身没有那么多机会来训练的时候,给自己设想几个可能会遇到的突况,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来应变,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持续进步。

(三)现场的观察思辨

尽管机遇不同,但是主持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现场主持的机会,那么这时候对于现场细节的观察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场是最真实的,嘉宾观众的反应能够直接反馈给主持人,如果主持人对现场的细节捕捉不到位,很有可能会让节目失去一些原有的效果。比如马东在王韵壹发言的时候,如果没有观察到现场观众的困惑,很可能那个观点就不会有后来的解释,可能就真的成了一个“困惑”;再如马东在柏邦妮失措的时候,如果没有捕捉到蔡康永观点的漏洞,适时做出应答,很有可能节目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主持人对现场的观察和对现场的思考极为重要,这种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度的训练。每一次现场,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它值得主持人去为它思考。

四、结语

《奇葩说》在历经了三季打磨之后,节目风格越来越成熟。马东作为节目的主持人,他亦庄亦谐的风格也早已经与《奇葩说》融为一体,成了节目的一大亮点。他在节目中随机应变各种状况及控制现场的能力,既为《奇葩说》增添了节目效果,也展现了他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养成的,只有经过多年的打磨,这种能力才愈加强大。

参考文献:

[1]刘姝君,孙晓.“奇葩”说广告,浅析口播广告的另类读法[J].科技传播,2015(6).

[2]陈雨.《奇葩说》的成功模式探究[J].电影评介,2015(1).

作者简介:

杨勇勇(1991-),男,河南平顶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