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镇静作用临床前评价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镇静作用临床前评价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对中药镇静作用及机制进行临床前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 查阅相关基础专业书籍及相关文献,并搜索网络材料,对中药镇静作用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目前常用实验存在的问题,系统评价,总结相应的实验结果。结果 中药镇静作用实验应全面包含中药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中药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及拮抗中枢兴奋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三方面实验,并做统计学分析,符合数据标准才可定药效。

【关键词】中药;镇静;评价体系

1前言

中药镇静药物主要包括安神药物和平肝熄风药物,其归经多为心、肝、肺经,如酸枣仁、合欢皮、琥珀、天麻、丹参、川芎、当归、夜交藤等归心、肝经的药物;远志、甘草、麦冬、桂枝、五味子等归心、肺经的药物[1]。常用的方剂多归属于安神剂、化痰剂及治风剂,另有多种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合剂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为安神定志、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高血压、原发性及继发性癫痫、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的治疗[2]。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可彻夜不眠,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3]。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以及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所用的药物等。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发作性睡病、Kleine-Levin综合征、梦游、夜惊及夜尿症等[4]。失眠治疗的最新观点强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迅速改善病人的症状,使病人建立起治疗的信心,对病人的康复作用巨大[5]。

镇静药是一类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达到缓解过度兴奋和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镇静药因所用剂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小剂量时引起安静和嗜睡状态,表现镇静作用。随着剂量加大,依次出现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其中本类药物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还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6]。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要归属于心、肝二经。所以多从心、肝经出发,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以改善这些症状。安神药的镇静作用早已得到公认, 而平肝熄风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渗湿利尿药、清热药、解表药、开窍药等的镇静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发现且证实,它们镇静作用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药理结果表明,中药相互配伍用于镇静时,多以安神药为主,根据临床证候情况,伍以平肝熄风药、补虚药、清热药、开窍药等。而这些药物,多是或大部分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者证实的有镇静作用者,如石菖蒲及其主要有效部位的镇静作用已为广大中医药研究者所认识,其不同部位提取物有降低小鼠脑内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牛磺酸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作用;而由石菖蒲、远志、龙齿、茯苓、党参等制成的安神定志丸,是临床治疗失眠的代表方,与石菖蒲的宣窍安神及远志的养心安神等有关[7]。

下述的试验分组和剂量设计等可以适用于临床复方药物治疗。这里所赘述的不属于指导原则,如有与既往指导原则或现有“镇静类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不符之处,请参照有关指导原则执行。

中药镇静作用常用的实验方法具体分析应包括三个方面,中药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中药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及拮抗中枢兴奋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8]。

2测定中药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

2.1实验目的镇静实验是测定动物自主活动的经典实验方法,此项实验为观察动物自主活动规律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药物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实验方法概述传统的实验方法大都采用人为观察动物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种方法受人为干扰因素和外界环境(声音、光线、动物所处空间) 的影响较大,实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特别是对功效相似的不同镇静药的筛选工作有一定影响,比较经典的抖笼法、轮转法现在应用较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间歇观察法、开野实验和洞板实验(肉眼或者视频监控),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不断更新,诸如换能器技术、光电管技术、红外光电探测技术、热释电效应探测技术等高性能、高精度的传感器已经融入到现代药理研究之中,为观测镇静安神药对实验动物自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更为方便准确的新方法[9]。

2.3实验的优缺点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是研究药物镇静作用的基本实验,此实验可以直接表明应用药物后动物自发活动(如身体翻转,睡眠时间等)的改变,方法简单、便捷,比较容易完成。但是,单纯凭借应用药物观察对动物自发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出药物的作用,实验时应严格区分是安全范围内的镇静催眠作用,还是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引起的中枢作用,中药镇静作用需要采取多种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评价[10]。

2.4实验注意细节

2.4.1镇静实验常用两种动物,当肯定药物的镇静作用后最好选用非啮齿类动物,因为其更接近人类,在动物选择时,还应注意各种品类动物的特点与实验室要求相适应。

2.4.2动物重复使用应用于实验,可减少差异性和节省动物,但动物对环境有一定适应性,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多,其活动逐渐减少,因此,每次实验必须另设溶剂对照组,以给药组,对照组处理前后自身差值的组间t测验检验差异显著性。

2.4.3由于动物自身固有的生物学特征和习性,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种属、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鼠类活动在夜间比白天活跃,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更活泼,鼠龄3个月比10或17个月更活泼。

2.4.4实验室的环境必须具备安静、恒温、恒湿和自动光控制设备,以确保条件的恒定。

2.4.5实验动物必须先放入光控室处理5-7天,尤其与内分泌有关的实验,实验时应使动物在测定室适应数分钟后始能进行正式测试[11]。

2.5评价标准以检测某药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为例,应测定给药前及给药后小鼠活动状况,分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其抑制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要求给药后最低抑制小鼠活动≥50%,高、中、低剂量组应有差异,P

3中药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

3.1实验目的中药镇静作用实验多在测定自发活动的基础上,进步采用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实验,以明确药物作用的有效性及作用强度。

3.2实验方法概述

3.2.1实验准备大多数镇静、催眠药物的药理实验方法是建立在增加巴比妥类药物或其他镇静药物所至小鼠入睡只数,延长其睡眠时间上,由此来判断该药物是否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常选用的巴比妥类药物为戊巴比妥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为使90%~ 100%小鼠翻正反射不消失的戊巴比妥钠的最大剂量[12]。

3.2.2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的确定精密称取0.25g戊巴比妥钠,加100ml 蒸馏水配成0.25%的溶液。取小鼠 50 只, 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称重、编号。各组戊巴比妥钠的注射剂量分别为20mg/ kg、25mg/ kg、 30mg/ kg、35mg/ k g、40mg/ kg。按照小鼠的体重计算出每只小鼠的戊巴比妥钠的注射剂量, 给小鼠腹腔注射,记录入睡只数和睡眠时间[13]。

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确定的实验方法举例,取小鼠72只,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6 组,每组12只。各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戊巴比妥钠30、35、40、45、50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15min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超过1 min 的小鼠数作为入睡的指标。结果显示,戊巴比妥钠 30 mg/kg剂量无小鼠入睡,而35mg/kg剂量只有一只入睡, 45、50mg/kg剂量组均100%入睡, 所以戊巴比妥钠阈下睡眠剂量采用35mg/kg, 阈上睡眠剂量采用45mg/kg[14]。

3.3实验的优缺点及注意细节本实验可进步明确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在明确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上进步研究药物对动物活动影响的强度并可研究其副作用,可以作为Ⅰ期实验明确药物的安全剂量,初筛药物的毒性及不良反应。上述自发活动影响的注意细节,本实验可依照参考,但年龄大动物对中枢抑制药物和兴奋药物的反应性均比较差,不同种属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出现相反的方向。

3.4评价标准以某药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其活动的影响实验方法为例,分别观察各组实验结果阳性结果的小鼠,将其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联合用药后,小鼠的睡眠时间明显缩短,记录实验结果,抑制率≥10%为弱效,抑制率≥30%为中效, 抑制率≥ 50%为强效,P

4中药拮抗中枢兴奋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

4.1实验目的中枢兴奋药物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药物,中药拮抗中枢兴奋药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实验可以排除因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引起的类似镇静作用,排除其它药理作用的参与,进一步明确药物的镇静作用。

4.2实验方法概述

4.2.1实验药物的选用根据中枢兴奋药的作用部位不同,此类药物可分为大脑兴奋药、脑干兴奋药、脊髓兴奋药[15]。实验可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拮抗戊四唑致小鼠惊厥的影响,戊四唑主要用于急性传染病、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呼吸衰竭。主要药理作用部位为脑干嘴侧区大脑,使兴奋性突触异化的作用增强,从而诱导发生惊厥[16]。

4.2.2药物诱发动物惊厥作用实验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试验方法,将体重20~22g小鼠20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0组,每5组小鼠分为1个试验大组,共4个试验大组,每大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地西泮组2.5mg/kg,抗焦胶囊2.0g、1.0g、0.5g生药/kg,每组50只,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30、60、90、120min后各选用一个试验大组进行试验,小鼠腹腔注射0.5%的戊四唑100mg/kg,记录惊厥潜伏期(从注射戊四唑至惊厥发生的时间)、死亡时间(从注射戊四唑至死亡的时间),大于15min者按15min计算[17]。

4.3实验的优缺点及注意细节拮抗中枢兴奋药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实验可以排除因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引起的类似镇静作用,进一步明确药物的镇静作用。此实验操作及观察较前两组实验稍为复杂,对抗戊四唑实验仅仅是多种方法中较为简单的实验方法,其它诱发癫痫的动物模型如点燃模型、持续性癫痫模型、遗传性癫痫模型及药物抵抗性癫痫模型作为更准确的标准渐被使用,但作为镇静实验的标准之一,拮抗中枢兴奋药以越来越被实验广泛的应用,并渐渐成为药物是否具有镇静作用的实验必备内容[18]。前述的实验注意细节同样适用于本实验过程,此处不予赘述。

4.4评价标准以某药物拮抗戊四唑诱发小鼠惊厥实验方法为例,分别记录小鼠阵发性惊厥的发生率、发生惊厥的潜伏期、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对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将其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比较,惊厥发生率≤10%为弱效, ≤30%为中效,≤50%为强效,P

5小结

睡眠是(sleep)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觉醒与睡眠时两个必要的生理过程,它们随昼夜节律发生周期性的转化。睡眠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它们的生理功能表现,特别是脑电图的变化特点不同,分别称为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19]。根据 EEG /EMG的波幅及频率, 睡眠-觉醒时相分为觉醒、慢波睡眠或非快动眼睡眠、快动眼睡眠[20]。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教材中安神药、平肝熄风药中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进行实验数据归类分析结果,相当一部分中药在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为镇静催眠药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但其中仍存在许多的问题:(1)部分实验仍应用过去常用的抖笼法、抖笼滴水法、转轮法、斜论法和运动计量法,不能与时俱进完善实验方法;(2)实验方法单一,不能从多方面分析药物的具体作用,有些实验没有同时完成全方面的研究,就定下结论;(3)药物制备多为粗提物,少数实验采用提取物深度分析药物的有效成分;(4)教材中所列举的镇静药物较多,实验中所应用的种类较少,部分药物甚至没有相关实验基础。

中药镇静作用的实验应完全包括前述三个方面,具体记录并分析中药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中药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及拮抗中枢兴奋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单一实验或者其中部分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证明药物的镇静作用。通过实验数据记录集分析,应用统计运算,得出准确结论,与对照组或空白组比较,P

失眠是临床比较常见又难治的疾病。目前大量使用的西药类镇静催眠药物在治疗失眠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21]。而癫痫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 全球现有约 5 千万例癫痫病人。在中国这个数字近900万,每年中国新增癫痫病人40万左右[22]。脑血管相关疾病诱发的病人难以获得正常的生物作息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更是严重困扰很多病人以及家庭,因此,利用中医药理论,开发出有效且无依赖性的镇静药物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件:(各试验方法)

1测定中药对动物自发活动的影响

例灵芝生料酿制液 ( Ganoderma Lucidum Brewage,简称“ GLB”)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取NIH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LB低剂量组(0.06g/kg)、GLB中剂量组(0.12g/kg)、GLB高剂量组(0.24g/kg)、地西泮组(1mg/kg),每组12只。给药前于下午1时把小鼠投入动物活动箱中适应5min后,记录2min内的动物活动次数作为药前动物自主活动次数,分别按相应剂量给药,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体积为20ml/kg,1 次/1d,连续15d。各组小鼠于给药后60min,按同法测定小鼠活动次数。所得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组间结果作t检验[23]。

2中药协同中枢抑制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

分别观察协同阈上剂量、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参考同上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的确定,最后一次灌胃给药15 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的阈上睡眠剂量或阈下剂量[24]。观察并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以注射戊巴比妥钠后15 min 内翻正反射消失达 1 min 以上者确定为阳性,并清点增加小鼠入睡的只数,将结果汇表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应结论[25]。

3中药拮抗中枢兴奋药物对动物活动的影响

中药对戊四唑诱发惊厥实验举例,取小鼠10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分组灌胃给中药, 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给药1次/d ,连续5d ,并于末次给药后1h给小鼠腹腔注射戊四唑100mg/kg ,诱发惊厥,观察30min ,记录小鼠阵发性惊厥的发生率、 发生惊厥的潜伏期、 死亡时间和死亡率。阵挛性惊厥以小鼠前肢阵挛为指标, 发生惊厥的潜伏期为从给戊四唑开始到小鼠第1次出现阵挛性惊厥的时间,死亡时间为从给戊四唑开始到死亡的时间,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对组间差异进行t检验和X2检验[26]。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 2002.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49,463.

[2]谢鸣. 方剂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1.

[3]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46-150.

[4]贾建平. 神经病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9.

[5]王桂芝,胡海涛. 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09,19:101.

[6]杨宝峰. 药理学. [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0.

[7]王琼,王力为. 常用镇静中药配伍和药理研究概况[J]. 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22):2344.

[8]张侠. 镇静安神中成药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09,50:225.

[9]李仪奎. 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 .第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568- 570.

[10]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专论[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9.

[11]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60.

[12]徐叔云. 药理实验方法学[M] . 第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804- 805.

[13] 吕锦芳,邢丽. 杜仲对小鼠中枢镇静作用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1(5):295.

[14] 霍艳双, 陈晓辉. 北五味子的镇静、催眠作用[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22(2):127-128.

[15] baike.省略/view/122859.htm

[16] www.省略/wiki/%E6%88%8A%E5%9B%9B%E5%94%91

[17]廖磊,刘魁英. 抗焦胶囊抗焦虑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4):74.

[18]汤丽鹏. 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32 (2):38-43.

[19]茹立强. 神经科学基础[M]. 第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9.

[20]邱梅红,岳小芳. 小鼠睡眠生物解析系统与应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24(1):20.

[21]于峰,于兆安. 镇静安神中药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J]. 中医杂志年, 2009,50:244.

[22]蒋国卿,王炯妹. 中西医结合对癫痫伴有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9(10):1247.

[23]黄桂英,周玖瑶. 灵芝生料酿制液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6,17(4):256-257.

[24]游秋云,王平. 龙骨酸枣仁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对比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9(5):28-29.

[25]陈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 . 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661- 662.

[26]周园,王涛. 地龙不同提取部位镇静催眠、 抗惊厥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 2010,33(7):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