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情味”的阅读:师生亲子共读不可或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情味”的阅读:师生亲子共读不可或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好多文章甚至一些字词似乎就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或呈现一个故事、或表现一种姿态、一种行为、一种情致。笔者认为,倡导师生或亲子共读,或许能给一些阅读匮乏的重灾区带来或许希望。聪颖的教师应该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在联手共读的路上渐行渐远,渐行渐深,收获馥郁的芬芳和沉甸甸的果实。

关键词:师生共读 亲子沟通 多元解读

新课标下的语文,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好多文章似乎就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或呈现一个故事、或表现一种姿态、一种行为、一种情致。由于阅读视界及生活经验的不同,孩子们解读语文、阐释发现也是千姿百态的。如何阅读,如何让阅读成为学生自由的“呼吸”,这需要语文教师以及更多有心之士(包括家长)给予阅读乃至整个语文学习以特别的关注。

笔者认为,倡导师生或亲子共读,或许能给一些阅读匮乏的重灾区带来或许希望。

一、慎思:从两个层面释读师生共读

第一个层面:师生共读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把写师生共读视为语文学科的事,其实我们错了。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①同时,他提倡:应该把这样的活动视为“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如此,所谓的“共读”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如同呼吸,宛如吃饭,意味着师生、亲子的言说、行走以及彼此“打量”的方式都已悄然发生变化。

第二个层面:师生共读其实是彼此心灵的欣赏与接纳。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从表面上看是立足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实更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改变传统的说教为心灵的对话与沟通。通过师生、亲子的共读共写、就可以实现师生、亲子间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增强教育的效果。新教育的实验意在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发展学生个性和潜能,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交流,方能化“代沟”为“代桥”。可以创造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如搭建共写平台设置共写窗口,体验互动乐趣。通过开辟师生共赏日记、共评日记等形式设置日记展示窗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通过课堂互动、网络互动、书信互动、家校互动等方式进行交流。

二、探索:共读时别以自己的阐释代替学生的理解

对于阅读将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人们(包括教师)似乎总缺少一种深刻地理性质疑:阅读为“什么”而阅读?阅读为“谁”而阅读?将要取得什么样的阅读效果(收获什么样的果实)?显然,当我们倡导共读时,也许会跌入另一个的陷阱:孩子们缺失属于“自己”的阅读秩序。因为我们总是时不时就发现:阅读秩序被牢牢地控制在“成人”的手中。一直以来,人们试图构建出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阅读教学范式。教师从一篇篇教材中“拎”出来一些固定的问题,让学生“按图索骥”,人为揣摩和迎合教师或编者企望的答案。这种情况很糟糕:个性化阅读“让位”于标准化阅读,孩子们的个性体验、独立思考被遮蔽被扼杀,由此造成的儿童语文素养的畸形发展也是得不偿失的。

福建教育学院的鲍道宏老师值得我们学习。他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中读出“别样滋味”。《景阳冈》一文的教材编者把武松定义为一个“豪放、倔强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武松果真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吗?对此,鲍老师提出了异议:武松其实是一个“有所畏惧”的英雄。鲍老师从文本细节处反复揣摩,如武松“转身回酒店吧,一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最终得出结论,武松是“有所畏惧”的,但这不影响他的英雄形象。因为诸如“有过畏惧、有过犹豫、甚至想过‘退却’”等心理,使武松这个英雄更加复杂、真实,也更加丰满。②

对鲍老师满怀敬意吧,并且耳濡目染,行以成之。因为阅读,始终是一种带有鲜明个性创造且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其本质更多的是指向多元性、模糊性与体验性。

三、畅想:打开富有理想远景的共读窗口

畅想之一: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恢复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恢复师生之间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密切联系。朱永新等人发起的新教育实验通过开发“在农历的天空下”、“走进孔子”等课程,提出构建人格课程、书香课程、社团课程,其理念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倡导,因为“新教育实验,将培植此一自强不息、仁心充溢的本质生命,并从其存在的诗意中,开出一系列人文课程”。③

畅想之二:把最好的书籍带给孩子,并用共写以及主题探讨等方式引领学生的自主阅读。儿童阅读‘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每一个学习的关键期有其适合导引的图书可阅读。共读一本好书可以以生命温暖生命,共同打开一扇又一扇奇妙的窗口。而打开之后,说不定一股股富有诗意、滋润身心的气息就会扑面而来。在师生共读的实践中,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式的隔靴搔痒都不可取,要读得熟,读得深,读得透,实现真切、自信、个性、畅快的阅读体验。

畅想之三: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用书来装点家居环境,不单单是孩子的方寸之地,也包括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描述:“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当然很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书作为家居的重要组成,日常的书籍、报刊、杂志放置在随手可亲近的地方,大人能经常很自然地进入阅读状态,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哲学大师卡缪说:“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的确,有很多孩子喜欢“同行”的感觉。但愿成人和孩子在联手共读的路上渐行渐远,渐行渐深,收获馥郁的芬芳和沉甸甸的果实。

参考文献:

①③《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第十一届年会报告

②鲍道宏《武松,一个“有所畏惧”的英雄》《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