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仙镜 黄莺的影像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仙镜 黄莺的影像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寒冬的一个下午走进艺术家黄莺的工作室,主人温暖而亲和的招呼着,四周墙上的作品里却没有一丝的暖意。那里面是一个冷酷的世界,让人联想到末日景象。而以艺术家为原型的人物在别无他者的世界里孤独地坚守着。面对超大尺寸的图片作品,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真实的电影场景,让人有一种人类原始孤寂感及强烈的生存欲望。我喝着斯里兰卡红茶,欣赏着对面一头柔顺长发的黄莺静静地坐在那里,时尚美丽且智慧端庄,这和作品里的她似乎是不一样的。黄莺说她有时候只是扮演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注视着那个敏感痛苦而执著的自我。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她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距离,安静少言,更多是生活在艺术之中,而当谈论艺术时她又是那么勤于思辨、坚持己见甚至有些倔强。面对她时你会觉得我们是多么需要一个这样美貌与创造力并存的女性艺术家。

Q=艺术财经 A=黄莺

Q:在中国油画依然是最主流的创作媒介,影像作品时髦却依然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你为什么却专注于影像?

A:无论是油画还是影像,它们都是表达自我观念的媒介和手段。当油画不能更好表达我的思想的时候,我就寻求新的媒介,寻找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就是后来选择影像的原因。我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从自我经验出发,旨在深层挖掘探索人性,及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小时候对古典油画特别迷恋,很自然就选择用油画这种媒介。随着内心体验更加深入,思想认识上的提升,油画的表达方式就显出了它的局限性。数码技术带来了比传统绘画更加丰富的手段,也带来了更加新鲜的视觉体验,很多绘画表现不出的东西用数码手段都能构建出来,这样我创作的可能性就更大、更宽泛了。我觉得油画太古老,在表达当今社会诉求方面,的确有局限。尽管媒介改变了,但是我不是心血来潮,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很早我就对影像感兴趣了,当时我并没有想去运用这种媒介进行创作。生活在冲击着我们,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体会,我觉得用影像来表达我对艺术更深入的思考,创作上更加到位、更加宽阔了。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Q:《仙镜》这组作品表面看起来更像是2012景象的预现,但是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被破坏而是被冰冻隔离,人在里面感受的不是寒冷而是漠然。仙镜是人类末日还是开始呢?

A:《仙镜》是我最新这组作品的名称,也是我这次个展的主题。这里的“镜”是“镜象”的“镜”,英文翻译为“My Mirrored Realm”,也就是“自我之镜”。我作品里面传递的确实是对这个世界的忧虑。作为艺术家,我会敏感于一般人容易忽视掉的细节,这样导致我忧患意识很强烈,容易善感。我们可能无力改变周遭的世界,但应该对人生之苦怀有深深的同情。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对人们都是有影响的,只是大多数人没有从自身去深入思考。比如现在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安、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冷漠、隔阂、难以沟通等等。这所有一切外部世界的纷繁复杂,我并不想原封不动地把它们展现出来,这些变化和冲击在我内心产生了反应,我想把这种感受抽离出来,变成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放大,所以我觉得我这一系列作品更像一个被我抽象化的世界,它们就是我内心对现实感受的一个物化。

Q:在你作品里面出现了很多以你自己为原型的形象,女性艺术家对于自己身体的使用不乏先例,你的初衷是什么?

A:我想我的作品比较关注人性,所以人物是我作品中最主要的因素。对自己身体的使用,不光是女性艺术家吧,很多艺术家包括男性都在使用,这应该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方式,你的身体已经存在,当你不由自主地不断在表达自我经验时,你需要寻找一个更适合承载你的内容的容器。我会经常反省和审视自己。选择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的载体,是因为我对自己的状态非常了解,表达起来更为准确,同时我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表现能力。我也想过找别的模特,但因为出现沟通和表达上的困难放弃了,过于复杂的程序反而会影响我对作品的控制。我的作品中有很多肢体语言,都是非常个人化的,甚至是私密的。每次创作之初,我都会做功课,有一些构想和设计,在前期拍摄的过程中,我把这种方式当作一种自我了解和探索的过程,当然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必须是经过慎重选择的。我不否认自己有表演的欲望,这倒成了我创作的一种优势。

Q:作品中很多冰冻素材都来自拍摄的真实场景,工作中会不会受到很多限制?

A:今日美术馆展览的这12件作品,里面所有的场景都不是现实世界里完全真实存在的,开始创作时一般我会先想一个大概的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去拍很多素材,根据素材组合再创造出我想要的东西。在现实中寻找素材必然会受到场景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季节的限制。比如很多场景只能在冬天拍,就要去寻找或等待这样的素材。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就会借助三维技术,这样投入的时间和技术成本都会很高。如果每一幅作品在前期都想得很完美,再根据想法找相应的环境,这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就跟做菜的道理是一样的,你会知道这道菜的大概味道,真正的结果只有等到你烹饪之后才知道。当然会有一些遗憾出现,但是更多的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虽然作品的制作过程饱受折磨和煎熬,看到最终的成果这一切也是值得的。

Q:你作品定的元素是否都有某种指向性?

A:我会选择一些自己有感觉的元素,习惯摒弃繁杂和过度世俗的呈现,追求简洁震撼的效果,也就是与人类自身生存境遇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元素。我没有直接拍一些受苦受难的底层的人,而选择制造一个场景,制造一个画面。我为何不选择夏天而选择冬天?为何不选择直接拍摄完成而选择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来制造一些非现实的场景、超真实的环境?这和很多电影场景的制作方式类似,也是我在工作中逐渐完善的表达方式,通过我所构建的抽象场景,能更加深刻地抵达我内心世界的感受,体验到那种极端的“冷”。

看到我作品的人都会觉得冷,但这个“冷”和温度无关。虽然现在大家好像活得热热闹闹,很多时候是自我欺骗和麻木,是一种虚假繁荣。这样的热闹就像一群人在悬崖边跳舞,不知道哪天就掉下去,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想知道。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会很敏感。看到的东西太接近真实,太接近本质,就觉得内心其实很恐惧,很担忧,结果弄得自己就好像自讨苦吃一样。大多人会觉得环境就这样了,你无法改变,索性高兴一天是一天。可是我有深深的忧患意识,不愿意自我欺骗。我选择诚实地面对自己,来和这个世界对话。

Q:你作品中的场景都很谜幻,现实和精神在你的身体里是怎样的一对姐妹?

A:在大家眼里,我可能是生活得还不错,自由自在的那种人,但这不完全是真实的我。我不否认物质的重要性,但我更偏向于对精神生活有更多要求。当外部环境的种种干扰对你构成压迫,你就无法无视它的存在了。现实社会的生存环境,并不代表是你内心希望的环境。你会寻求跟环境相适应的方式,一方面抵御它对你的冲击,一方面在对抗和防御中寻找协调。如果完全是对抗,就会分裂。你必须适应它,你无路可走,人只有选择努力自我救赎。反省和自我拯救常常都是在自己的宇宙中完成的。有些人很不理解,觉得生活过得很舒适为何还那么忧虑,可能是因为我天生敏感吧。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很完美,没有忧虑,没有苦难,可能精神会愉悦一些。但这只能是你心中美好的愿望。

Q:你希望观众怎样解读你的作品呢?

A: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解读出不同的声音也将会更丰富,对于艺术家来讲这是一件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