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棣文:对中国教育和科技的不了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棣文:对中国教育和科技的不了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科学来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年轻科学家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

“对所从事的研究一定要有兴奋感。激情很重要,再加一点才干,就是锦上添花。”

中国的大学生很聪明

虽然朱棣文不会说中文,但是他对中国的感情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祖籍的留恋,更表现在他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热情和对中国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关心。早在1998年,朱棣文就成为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经常访问中国,促成了多项合作。

朱棣文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誉教授,在朱棣文的影响下,上海交通大学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一个Bio-X生命科学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颇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朱棣文受邀担任了中心的名誉主任。

他认为中国的大学生们都很聪明,但不要感到满足,不要就此停步。即使一个小问题也要试着找到几种解决方案。“对所从事的研究一定要有兴奋感。激情很重要,再加一点才干,就是锦上添花。”他说。面对中国大学生,朱棣文说:“要说有什么不足,可能是你们比较恭敬、崇拜权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批判性地思考,要敢于怀疑前人,像那个刚进哈佛就对校长说‘我跟踪了几年您的数据,我发现它们有错’的一年级新生那样。人脑不是容器,不是往里填东西,而是要不断问自己:这东西――也许是家长要求的,也许是老师塞给你的――它对我有意义吗?这是我成长的体会。”对于每一个中国年轻学子,朱棣文建议,要能够专注于一件事,而这件事可以是任何事,超过个人的舒适、意愿,有一股源源不绝的热情推动、探索,但却不是打发时间式的专注于某些事情。“特别是青年学子最好要有一个梦想,然后努力追求,对于在乎的事情,尽力达到。”

对于中国的教育,朱棣文说,科学,还必须融入文化,需要透过文化的辅助,才能发挥科学的精神。许多家长也许对子女喜爱音乐、体育活动有偏见,认为对于往后的学习或未来发展,没有任何帮助。但事实上,这些活动都有助于科学方面的思考。

朱棣文建议年轻家长,可以适时鼓励子女读书或在寄望的领域发展,但千万不要施与过多的压力。设定较高的标准,一方面是求好心切,但另一方面也许会造成反效果。因为并不是每个学子都对研究科学、学术领域,或成为一名学者感到有兴趣。朱棣文介绍说,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国学生都是最优秀的。他们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而这些方面美国学生要强很多,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成就。“包括我们的高校,也应多与企业接触。高校不应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也应是哺育知识型企业的场所。美国好多高校的教授和学生就在公司兼职。”

对于留学美国的中国学子的帮助,朱棣文从来都是无私的。曾经有几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搞“希望工程北美爱心活动”,找到在美国的华裔百人会,朱棣文得知后第一个捐了款。曾经有一位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在斯坦福研究高温超导,别的学校要用高薪挖他,朱棣文为了他的研究事业,亲自找他谈心,说:“你不要走,我去找学校,让他们给你涨薪水,肯定涨得比你要去的学校高,如果不够,我把我的薪水拿出来。”这个研究生相当感动,最后留了下来。

中国人和西方人有同等的创造力

1997年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后,第五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家。事实上,海外华人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上均取得超卓成绩,但究竟何时,中国的科研单位,才能真真正正冒起一位诺贝尔新星?朱棣文认为,中国采取与跨国企业结策略性联盟发展科技的做法,方向正确,而中国更应透过此方法引进技术,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朱棣文又向有意问鼎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授予锦囊,要得到诺贝尔奖有两个条件,一是要聪明、二是要靠运气。

朱棣文所指的诺贝尔得奖条件,当然不是单单的“一命、二运、三风水”。他解释说,除了聪明外,运气对取得诺贝尔奖亦是十分重要。但要运气降临,科学家便要有先进的技术开发,有了技术后,再思考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上的突破,进而获得发明的成果。

其实,中国人在国际科学研究的领域已占有重要席位;反而,高科技商业发展上,却罕有中国人能成为国际性跨国企业的总裁主管及领导阶层。

朱棣文认为,不值得为此情况担心,无疑,成熟的跨国企业中,华人担当管理层的比例较低。但是在统计的五百强企业,新兴企业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当中,不少新兴企业均是由华人创办或出任总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除了靠本身的力量外,引进外资进行技术转移是较为快捷的方法。朱棣文说,发展高科技对中国未来的繁荣很重要;朱棣文指出,中国发展高新产业不光是要解决资金的问题,人才培训、技术人员对高新技术的态度也十分重要。中国目前与跨国企业以合作伙伴的形式,组成策略性联盟,中国可藉此吸取外国技术。他认为,最重要是透过与外国企业合作,中国最终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朱棣文说,在科学这一领域,中国人和西方人有着同等的创造力。目前的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朱棣文相信,到了一定阶段,国家对科研会有更多的投入,中国的科技及工业基础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提高。他十分愿意在这些领域,特别是发展科技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说:“中国的建设,不单是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重要的是要超越。” 朱棣文说,中国最宝贵的资产是人,中国人勤奋而善良。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对中国而言,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很重要的事。“我认为目前很多方面的发展都在往正确、好的方向走。对科学来说,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年轻科学家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获诺贝尔奖的是很好的科学家,没获奖的可能是更好的科学家。不应为获奖而学科学,要对科学作贡献。”

朱棣文就是以他的实际行动和精辟的言论,表达了一个海外华人科学家对中国的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热切希望和真诚帮助,而从中流露出的正是他那一腔深厚浓重的中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