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责反思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责反思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哈尔滨塌桥事故让人惊心,延安发生的特大车祸事故,三十六人遇难,更让人震惊。面对这一系列暴露出大问题的大事故,这几天媒体都在反思

反思不可谓不全面,也不可谓不深刻,可是,这些角度各异的反思并没有让人感到释怀,而是让人感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重复感和悲怆感。反思,成了每一次灾难和事故后习惯性的舆论大戏,可再沉重再深刻的反思,也不能阻止下一次悲剧的如期而至。悲剧在重复,反思也在重复,今天的反思,不是昨天悲剧的终结,而是明天悲剧的开始。今天的反思,可以一字不改地拿到下一次的悲剧反思中去,因为问题也是顽固地毫无改观,悲剧只是换了个时间与地点。

面对重复发生的悲剧,写一些重复的新闻,作一些老生常谈的评论,在悲剧和坏消息的轮回中一天天地走过,这是让很多新闻人和评论员常常感到无力的地方。

看看这几天的反思,都是谁在反思呢?媒体和公众。被悲剧震撼的公民,不忍同胞命丧大火的民众、痛不欲生的亲人、目睹过无数次类似事故的网友、从现场发回报道的记者、寻找事故根源的时事评论员——他们在反思,他们在追问,他们在寻找事故背后的元凶和祸首。可是,他们本没有责任去反思,他们对事故的发生并不负有责任,都只是与事故不相关的旁观者。

真正应该反思的是哪些人呢?不是媒体和公众,而是当事人当事部门,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负有直接责任的相关企业,与暴露出的问题有关系的事故相关者。是谁让夜间停车休息制度形同虚设?是谁对一再夺命的双层卧铺客车视而不见?又是谁在疲劳驾驶?什么逼迫和纵容司机疲劳驾驶?应该反思的是制造了这些悲剧的人,还有那些可能发生悲剧的其他地方的掌权者和决策者。

媒体和公众的反思,虽然暴露了问题并提上了议程,可是,不客气地说,这些反思是没有用的,无助于现实的改变和制度的完善——因为,出问题的不是媒体和公众,媒体和公众也无法改变决策的结果,只能营造一种“反思的幻觉”。只有那些犯错的人反思,掌握着决策权的人自省,能够以实际行动改变结果、强化监管、完善制度、避免悲剧的人痛定思痛,才能够达到反思的效果。

这正是当下中国出了问题后的反思困境。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群没有决策权的、不负有责任的人在作沉痛的反思状,在反思各个环节上暴露的问题,而那些负有责任的人却集体缺席。只是为了化解舆论危机而四处灭火,只想平息舆论。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没有严厉的、制度性的问责,就没有真正的反思。

其实,很多事故发生后,都没有真正的反思。媒体和公众并不是在反思,而是在通过分析事故背后的问题追问相关部门的责任,可很多时候我们的问责制并没有运转起来,所谓的调查结论是在舆论催逼下像牙膏一样慢慢挤出来的,处理几个人也不过是为了平息舆论。没有“犯了错就要付出代价”的问责,有几个人会认真反思?失职者可以轻易逃脱追究,渎职者逍遥法外,不作为者稳坐高位,作恶者毫发无损,谁想反思?有什么必要反思?而没有反思的结果,就是悲剧的不断上演。

【选自新华网,标题有改动】

插图 / 空对空 / 蒋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