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值得关注的转移价格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值得关注的转移价格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出于整体利润最大化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常常利用转移价格来实现避税的目的。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对我国财政收入,民族企业的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需要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完善引资机制,加强关税管理。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转移价格 动因 负面影响 对策

目前,我国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的利润都在不但增长,唯有外商投资企业的利润不但没增长,反而下降。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理应很容易赢利,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根据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和《中国税务》杂志社统计, 2004年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纳税百强贡献税收的627.77亿元。不仅与2003年纳税百强的627.65亿元基本持平,而且入围门槛还由上年度的2.21亿元下降为2.02亿元。

面对这一“巨亏”的事实,为何外资企业专作“赔本买卖”,并且越是“亏损”,越要加大投资呢?这正是因为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转移价格”。

转移价格的动因

转移价格又称转让价格、划拨价格、调拨价格等,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时所执行的价格,它不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服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和跨国公司全球利益最大化目标。

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的一种战略性价格,是跨国公司经营一体化,特别是垂直一体化的产物。具体说,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战略的动因有一下几个方面:

1.减少所得税和预提税。世界各国的企业所得税率是存在差别的。跨国公司可以利用转移价格把盈利所得从高税率国家的公司转移到低税率国家的公司,以减少向所在国政府缴纳的税额,从而减少整个公司的纳税总额。各国对外国公司或个人在本国境内取得的消极所得(如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往往征收预提税。并且税率大都在 20%以上,其税负是比较重的。跨国公司通过转移定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预提税的负担。

2.避免外汇风险和东道国的外汇管制。跨国公司母公司获得子公司汇回的利润通常要等到子公司年终结算后。在此期间,如果发现东道国或母国的汇率即将变动,跨国公司就利用转移价格促进提早或推迟付款,以减少因货币贬值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或者获取汇率差价利益。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里,东道国政府为了保持外汇收支平衡,对外国公司汇出的利润在时间上或数量上加以限制。如果东道国政府外汇管制过严,或子公司保留利润过高时,母公司可调高转让定价,提高产品成本,降低子公司的利润,从而间接地调回利润。

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数目和规模的不断加大,其在经营中采用转移价格的策略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刘恒教授的研究,国内60%~70%的跨国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转移定价行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1.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对跨国公司的税收构成了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转移价格策略却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税收流失。多年来我国为了吸引外资, 规定了“三资企业”在税收上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然而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断增加,到目前,世界500强中大约470家左右在华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在我国引资保持持续上升趋势的同时,外企所纳税却没有随之增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4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664家,同比增长6.29%;合同外资金额15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33.38%。但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却高达55%。

2.转移利润,侵吞中方利益。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结构来看,外方独资和外方控股占多数。这意味着由于外商控制购货渠道,他们会出于获利的动机以高价进口其在国外子公司的产品或以市场价格进质量较低的产品,这会明显损害我方的利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 63%的外方控股合资企业在我国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所占比例低于 25%, 而中方控股合资企业中, 40%的企业其采购原材料50%~75%来源于国内。凭借绝对的控股优势,外商利用转移价格直接造成了我国财政收入的减少与巨额损失。

3.将我国的民族企业推向困境。跨国公司利用各种途径避税,使内资企业的赋税相对较重,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在资本、技术等方面本身不具有竞争优势,再加上税负方面的不公平竞争,使我国很多的民族企业被挤出市场。

防范转移定价的对策

面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种逃税行为予以重拳出击。首先,针对“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规定,应将外商投资企业免税的期限由“开始获利年度起”改为“企业投资经营后第X年起”;其次将投资型优惠转为产业导向型优惠,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提供主体优惠,对投资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以及出口创汇企业提供一定的所得税优惠;同时,加强外资引进活动的监管,注重外资质量而非数量;进一步完善税收法规,加强海关监督,加强国际间的税收协作,构筑有效的反避税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曹洪军:“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宏观经济研究》 ,2007.12

[2]杨 斌:“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效应和政府避税对策研究” 《财贸经济》,2003.3

[3]林康:《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崔日明 徐春祥:《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版

[5]于保平:“考验中国税制.跨国公司转移定价每年挪走几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4

[6]张 辑:“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动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中国物价》,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