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报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报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本文就右室心肌致密不全1例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脏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603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404-01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一种先天性心室发育不良的罕见疾病,属于未分化类心肌病,是由于心内膜心肌形态发育过程中终止发育,导致正在发育过程中的肌小梁压缩不良,心肌呈海绵状,故又称为海绵状心肌或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目前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报道较多,但右心室受累不多见。本组为罕见的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心悸36年,胸闷、气短11年,加重伴腹胀、尿少1周”,于2012年07月18日入院。患者于36年前劳累后出现阵发性心悸,持续约3~5分钟逐渐缓解,有时伴颜面及双下肢水肿,间断口服强心、利尿等药物治疗,体力活动不受限。于11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曾多次在我院以“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 三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返流 房颤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功能不全”住院治疗,经强心、利尿、改善供血等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出院后坚持服用抗凝、强心、利尿药治疗,病情控制稳定。1周前无诱因上述症状加重,伴尿少、腹胀、夜间不能平卧,在家服药治疗,症状无缓解。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家族史无殊。入院查体:血压100/70mmHg。端坐,口唇发绀,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性音,无干性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尖搏动弥散,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0次/分钟,心音低钝,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三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4/6级吹风样杂音。肝肋下4cm。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异位心律、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心肌酶、尿常规示正常。血电解质示低钾血症。胸片示心影增大、右侧胸膜肥厚、双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心脏彩超示:①主动脉硬化、瓣退行性变。②右房(148mm*116mm)、右室(94mm*79mm)明显增大、右室下2/3部内可见网状条索,心肌壁明显变薄,室壁活动明显异常、右室心肌致密化不全。③三尖瓣重度返流(返流面积约为83.8cm2)、二尖瓣轻度返流(返流面积约为4.0cm2)。④轻度肺动脉高压表现(33mmHg)。⑤心律失常 房颤。⑥右室EF=77%。肝胆胰脾双肾彩超示:①淤血肝。②脾大。③腹水。④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返流、右心扩大、心律失常、房颤、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Ⅳ级。

2 讨论

心肌致密化不全是先天性心室发育异常的疾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其病因不明,文献报道与基因突变有关。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少数累及右心室及双侧心室。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进行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其他还有猝死、特殊面容、发绀及生长受限等。查体:心脏扩大。心脏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目前超声心动图是诊断NVM的首选方法,其主要表现:①心腔内可见无数粗大、突出的肌小梁,纵横交错,小梁间深陷的隐窝,病变以室中段至心尖部为明显;②病变区域室壁心外膜下可见变薄的致密心肌呈中低回声,而内层非致密化心肌疏松增厚;③彩色多普勒显示网状结构的隐窝间隙内有血流与心室腔相通;④病变区域心肌运动降低,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减退;⑤少数患者可见于病变区域的心腔内发现附壁血栓。根据NVM典型的超声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即可作出正确诊断。NVM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心功能不全者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抗心衰治疗,晚期药物无法改善的心力衰竭可选择心脏移植;心律失常者可予以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植入除颤器;预防栓塞也是治疗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否发现心脏内血栓,NVM患者宜行长期的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治安,何怡华.值得重视的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及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76-79

[2] 薛莉,刘晓方.我国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文献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4,20(3):137

[3] Bleyl SB,Mu mford BR,brown-Harrison MC,et al.XP28-linked 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prenatal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affected individuals.Am J Med Genet,1997,72:25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