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互联网+”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互联网+”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应是建立课堂教学的网络平台和课下答疑的信息资源平台,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最终目标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W习兴趣,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工程力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05-02

工程力学包含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主要研究杆、轴、梁等基本构件的受力平衡以及强度和刚度等问题。我院的工程力学课程承担着全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交通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各专业含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2学时,修完课程考试合格获得3.5学分。每年工程力学的教务任务开课1000人次左右,同时我院的工程力学系还要承担全校其他专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力学教学课程。虽然课程都安排了课后答疑时间,但这种固定时间的答疑,学生平时很少过来请教问题,只是在期末考试临近时学生过来答疑的人数才有所增加,由于平时的一些小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越积越多,即使最后过来参加答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梳理清楚,况且工程力学课程中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又缺少必要的工程实践背景,因此造成传统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收效甚微,学生不及格率高居不下。如何使学生由被动受教变主动学习,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今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使教育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支撑条件。在当今时代“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4G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早已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而一些传播信息的技术软件如QQ、微信等也已被广泛应用,二维码扫描、WIFI等支持信息传播的配套设施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虎添翼。“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对基础类课程。因此,在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互联网+”技术,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目前工程力学课程在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教学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基于互联网+”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并可以将此改革方法推广到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一、教学现状

当前,我校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为合班教学,基本是两个班级为一个教学班,有时甚至三个班级组成一个教学班,如本人这学期所带的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三个班级,达到了141人,并且教学内容繁重。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得不抓紧时间讲授知识点,造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校的工程力学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由作业和考勤决定,而现在学生的作业现状是大部分作业答案都是非常相似。而教务要求教师批改的作业为一半以上,所以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抄袭的学生进行判定,因此也不能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程度。学生的成绩最后基本就由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决定了,体现不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心下降,从而难以符合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二、教改内容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基于“互联网+”下信息新技术的发展,通过微信群或QQ群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时时联系,做到随时随地答疑,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发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软件,学生通过手机扫描课堂习题,并将答案通过手机软件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这种随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堂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且此手机软件还可以与麦可思调研进行数据对接,从而使学校教务也能够及时掌握教学数据,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参考。整理收集适合通过手机软件进行提问并能反映理论知识点的典型习题,建立习题库。录制优秀教师的视频课程,在学院网站或交流平台上进行存储以供学生学习播放。转变考核方式,将学生平时参与课程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重点。

三、教改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首先,要调整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把平时的表现和态度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点,并调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权重,从制度上要求学生注重平时表现,从而为保证考核方式转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其次,收集能够反映工程力学课程理论知识点的典型习题,最好和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避免抽象的理论讲解无章可循,将收集的典型习题整理成适合“互联网+”下应用的习题库。再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习题库进行分类,教师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施教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习题库,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各有侧重。如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习题库的选择上侧重于公路和桥梁方面的习题,而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侧重于选择机械构件方面的习题。最后,在每个学期对全校开设工程力学课程的专业进行调查,了解各专业对工程力学课程的意见和需求,根据意见对课程内容或习题进行逐步调整和更新,优化和完善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2.引入“互联网+”技术。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普遍,单纯地依靠强制学生在课堂时间关机的要求也不可能很好地执行,而且随着学校无线网络信号的全覆盖,这种现象将会更加严重,如何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将堵塞变为疏导,将不利影响转化为有利条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我们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开发基于“互联网+”下通过二维扫描生成习题的APP,建立师生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良性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中的数据可以与第三方评价公司如麦可思的调研相对接,从而使学校教务和评价公司也能及时掌握教学数据,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且这些数据还可作为学校以后统计或评估的主要依据,实现教学数据的网络随时取证。同时,建立工程力学课程的信息资源平台,一些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教案等都可以上传到信息资源平台中,另外,可以录制部分优秀工程力学教师的上课视频上传至平台。大力在同学中宣传此资源平台,平时学生之间可以在平台上互动学习、取长补短,工程力学教师轮流在平台上答疑交流,针对学生的集中问题进行回复,从而实现全天候式学习,即时解惑。

3.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而平时成绩主要是通过批改作业和考勤来决定的,在实行过程中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情况比较严重,而对于考勤,也是被动考察学生的出席情况,并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我们提出以下考核方式:(1)转变平时成绩考核方式。通过在课堂教学的网络平台中的表现和即时测试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兼顾考察在信息资源平台中的互动学习情况。(2)提高平时成绩权重。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由现在的20%提高到50%,积极引导学生多参与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3)调整期末考试习题形式。原来期末考试试卷采用的习题都是统一的,但由于工程力学课程的施教对象专业的多样性,考虑在期末试卷习题中增加可选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可选题进行作答,但要求习题考察的知识点应该是相同的,只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侧重点不同而已。

总之,工程力学课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讲,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更为灵活多样。

参考文献:

[1]陈在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1):79-81.

[2]李印,苗晨,刘国志,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5,(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