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性思维与审美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性思维与审美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大中文系的老前辈林庚先生曾是与何其芳齐名的诗人,又是大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向来反对囿于任何一种理论框架“强作解人”,要求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特别强调艺术直觉的重要性,我称之为诗性思维

上林先生的课就像是在美的海洋里徜徉,因为他的学术探讨从来都是围绕好诗、好作品进行的,所以既是研究,又是欣赏;既让人沉思,又让人沉醉。譬如林先生问:为什么李嘉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王维只在两句前各加上“漠漠”“阴阴”,就使整个画面画龙点晴般地鲜明活跃起来了呢?为什么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青的感受正是来自于曲终的刹那间呢?又为什么《黄鹤楼》前四句一气呵成地连用三个“黄鹤”,并不符合律诗形式的要求,却反而洋洋洒洒地成为七律之冠呢?是呀,为什么呢?这激起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用心去领悟而不能只用某种理论去套的。

事实上,杰作打动人心的方式常常像电击一样,因为诗性思维让人变得易感,而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就如同一座池塘,有一点微风就会荡漾,多么幸福的荡漾!有位同学曾提到他最喜欢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秋日》,为什么呢?因为这首诗不是在课堂上专门学的,而是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偶然听到的诗朗诵,一下子便抓住了他的心。

这首诗正是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诗不长,却有好几种汉译版本,我认为诗人北岛的翻译最有味道:

主呵,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我们中国古人论诗喜欢讲“诗眼”,认为一首好诗必有传神的那个词。比如“僧敲月下门”一句,人们争论半天,还是觉得“敲”比“推”好,把夜半声音的空旷感和寂静感微妙地传达出来了。这可以说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诗性思维,以此论诗,我以为里尔克这首《秋日》的“诗眼”,就在于“主呵,是时候了”这一句,它凭空起势,以祈祷般的力量、圣洁的口吻,一下子就把内心郁积的情思全都释放出来了,也把读者卷进诗的情感丛流里了。有了这样非同凡响的开篇,才呼唤出最后一节的名句:“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可是,这样津津有味地谈诗、谈诗性思维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这不是我的问题,却是如今年轻人经常问到的问题,也让我感到困惑。

因为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完全不同的时期,那时无论物质是多么匮乏,前途是多么渺茫,我最难以忍受的还是精神上的贫困,因为几乎所有中外名著都在批判、禁绝之列。我记得18岁才第一次读到《普希金抒情诗选》,如获至宝,那还是中学语文老师冒着毒害青少年的罪名偷偷借我的。也许,越稀缺的越可贵,在那动荡的年月里,圣殿般的课堂,诗篇般的课本,一天上课后略带疲倦的满足和放学路上懒洋洋的阳光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大多数人却草草结束学业,早早上山下乡,荒废了青春。

人生需要痛苦的磨砺,但不能无谓地痛苦,更不能因为精神的自我扭曲而坠入痛苦的深渊。我试图理解今天年轻人面临的沉重生存压力和挑战,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越是在物质丰富时代,人们越是为《小时代》式的无止境的生存竞争痛苦不安?越是在大众娱乐时代,人们越是轻易放弃读书思考的自由?要是生命的意义仅靠金钱来衡量,那么最成功的人生就只属于世界上最有钱的那个人,显然荒谬!只有内心的精神自足,才能抵御外部世界的严酷,保持心灵安详,免于随波逐流。请看下面这首诗: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这首诗的口吻像陶渊明和蒙田那么恬淡,但却是诗人穆旦在中最悲惨的日子里写下的。这些极具美感的诗句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像在风暴里行船,保持着强者的坚忍、智者的从容和诗人的激情。

有人回忆道:早在1975年,在那个物质极度贫困和精神压抑的年代,穆旦就已指出了物质享受为何不如精神享受那么有持久魅力的道理,而这个道理四十年后中国社会还没有想通。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至今仍旧认为,人是只能或为理想而活着,或为物质享受而活着。享受到手,可能淡而无味,保有理想才能使生活兴致勃勃。”

实际上,即使在最不幸的时刻,穆旦也仍然孤独地陶醉在对拜伦、普希金诗歌的翻译之中。为什么诗人能够如此淡定?因为诗性思维导向的是审美人生。穆旦曾经感叹,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碰到一本好书,“我们往往看了一段时间后,不自禁地赞叹一声,放下书本,看不下去了,因为我们的心灵从阅读中获得了如此丰富的感受,内部感到如此芜杂、拥塞,它不得不暂停一下,咀嚼一下已获得的东西。凡是读过一遍《欧根・奥涅金》的人,就像孩子尝过味道极浓的蜜糖一样,有谁不想再读两遍三遍的呢?”

这正是一个精神自足的人,我曾经说过,我们这个世界即使伤害了他们也奈何不了他们,即使叫他们低头,也够不上和他们的心灵对话,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快乐和超脱。

我一直记得多年前一位活佛对我说的话,按照佛陀所教,生而为人乃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应当努力体验、完善,而不是唯恐失去。因为痛苦来自无穷的欲望,内心的平静总是与朴素的生活相关。肉体欲望,感官享受,只能维持几十年,精神上的追求,才能让人身心充实,修得正果。毕竟,生命轮回不是每一次都能投胎为人的。

但我的看法或许更为直率和直接,我不太相信生命轮回,但却坚信此生身心俱修的必要,因为那是唯一的一次机会,既获得人生的意义,也尝到生活的美感。在一次沙龙活动中,我曾形象地描述了什么是审美人生,我就把这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生前和死后,其实就是永无变化的漫漫死寂和黑暗。只有一次机会,我们的人生就像有幸搭上了一列从黑暗隧洞中隆隆钻出来的火车,在阳光下奔驰一小会儿,就又重归永恒的地下黑暗中。而那一小会儿,车窗外,山坡上,天空是多么碧蓝,景色是多么鲜明,日影交错,草木葱茏,万物生动,情意绵绵,仿如天堂一般。但此时车厢里也跟着喧闹起来,人们在忙着抢占好座位、好食物,有着世间的另一种诱惑。那么此刻,你是愿意用尽可能多的时光倚窗观赏车外的风景,体验此生的难得呢?还是在别人的艳羡下争当头等车厢的看客?也许搞到了镶金边的车票,却很快就要过期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