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对话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对话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自由对话的过程。对话能有效地拉近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思想上进行碰撞、情感上产生共鸣、精神上最终相遇;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对话,关注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语言、思维、情感、意识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必须让对话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渗透于教学的细节,从而逐渐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一、挖掘文本矛盾,在思维碰撞中进行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和创造的能力,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与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或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达成默契。因此,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于认知的层面,即强调“读懂了什么”,而应拓展到技能和情感的层面,即强调“如何读懂的”和“读懂后有什么感受或想法”等。这必然要求我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因素,设置合理的悬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让一个个矛盾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迎刃而解,让语文课堂在学生思想的摩擦中折射出智慧的光芒。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我巧妙地利用文本矛盾,引导学生对话:“为什么年轻力壮的游客们登山累得气喘吁吁、望而却步,甚至半途而返,但是扫路老人却不以为然,连声说‘不累’呢?”学生们紧扣教材,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一矛盾展开自由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同时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更深入地了解扫路老人,感受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二、捕捉情感因素——在情感交流中进行对话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应重视语文学科本质所要求的语言指导和训练之外,切不可忽视情感教学,这也是新课程赋予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学主要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或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或是生生之间的情感对话,或是生本之间的情感对话。这三种对话都离不开文本教材这一重要载体,教材是对话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应当备受教师的关注。语文课堂离不开积极的情感投入,教师必须以自身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鼓励学生,但绝不可以自身的情感体验代替或左右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情感交流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捕捉文本中有利的情感因素。《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小学六年的校园生活,表达了对校园、老师和同学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应该说,文本易于捕捉的情感因素十分丰富。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要求说真人、述真事、抒真情、表真意,让学生在真正的情感交融与共鸣中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深化对文本的感悟,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多元解读——在个性体验中进行对话

对文本的个性化多元解读是语文新课程所提出的理念,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教材本身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意识、习惯、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对话,让对话真正成为张扬学生个性和展示学生人格魅力的过程,从而让语文课堂不断地收获惊喜与精彩。例如,教学《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孔子关于“水”的论述,课上我鼓励学生对课文中所提及的“水”的特征:有目标、有志向、有情义、善施教化阐述不同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水”还有什么特征像真君子。学生在个性化认识和体验中进行自由对话,甚至争论不休、畅所欲言,从而很好地实现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和感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四、夯实语言基础——在拓展训练中进行对话

追本求源,语文课必须凸显一个“语”字,这是语文新课程针对语文学科的本质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关注语文课堂人文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语文课堂的语言功能。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彰显语文特殊价值的基本着眼点和立足点。对话,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常用形式,能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从而有效地奠定了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使语文课堂进入更为广阔的教学境界。例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40年后美穗子专程赶到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那么美穗子是如何感谢的呢?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教材巧妙地为读者留下了空白,教学时我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留白,展开对话训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想象、表演、感受,有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与人物的距离,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总之,对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态,是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的深化,是师生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的动态呈现。唯有让对话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语文课堂方能惊喜不断,精彩无限!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