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英语课程实施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英语课程实施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我国的英语学科教学在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上有诸多弊端。本文在分析了学科成绩评价体系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英语课程 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 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29-01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交流。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以考试过关为目的的教学现状。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要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及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考核制度,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从而实现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

英语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取上与其他课程递进式的安排有所不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单元为教学单位,以话题为切入点,听、说、读、写、译、五项内容齐头并进,相辅相成,而个单元各个话题之间相对独立,前后关联不大。而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又有其独特的习得规律。所以,英语课程应将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放到首位,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1 存在问题

1.1 终结性考核所占比重过大,把考核当做教学目的与终结

现行的考核方式中,终结性考核所占比重过大,从而对教学双方带来一种误导: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通以过考试为目标,从而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评价,忽视了不同学习态度后面不同的学习状况和努力程度。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评价模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缺失,这与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1.2 过程性考核评价随意性较强,评价概念狭小,考核标准不健全

目前,我校的英语课程中,教师对平时成绩的给付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

主要体现在考核评价标准还不够健全,导致教师的过程性考核随意性较强。教师往往通过一次提问、一次作业或一次对话就决定平时成绩的高低。这种评价的方式及内容明显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没有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培养目标来确定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如此随意的考核评价方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1.3 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主客体之间缺乏交流

目前任课教师多采取教师单方评价,没有将考核对象纳入到评价过程当中,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缺乏总结与回顾,没有发言权,对评价结果只能被动接受,这必然会导致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缺乏第三方评价,也有可能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公。

1.4 考核评价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本课程任课教师较多,教师工作任务较重(很多教师承担3-4个教学班的授课任务),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工作量很大,而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对考核评价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教学管理不到位,课程的考核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很难做到公平、客观、合理,已制定的评价方案得不到落实,很难做到善始善终。

2 解决办法

2.1 构建合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获得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构建形成的而非终结的、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发展的而非奖惩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叠加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合理分配赋分权重,使课程考核能够达到如下目的:第一,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素质目标;第二,达到以考核规范教学的目的;第三,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2 确定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及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的确定:考核内容确定应遵循多样化原则,考核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又要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技能,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学习程度的投入状态。在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的教学目标。考核内容还应该包含对学生平时学习状态的考察,包括学习态度、表现、技能方法的掌握等。

考核形式及标准的确定:考核形式的确定应依据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通过探索基于不同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听、说、读、写、译不同内容的考核形式。开发诸如演讲、课本剧、网络作业、作品展示、小组汇报等多种考核方式,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针对每一项学习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内容(观测点)及评分标准。同时,制定合理的学生平时学习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踪。考核应采取多元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一人改为多人参与,由任课教师、学生本人、学习小组成员组成,必要时也可由其他相关人士参与。同时,加强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交流,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

通过进行考核评价的研究,探索适合本课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制定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叠加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即可进行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全程评价。评价过程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次评价不是对一段过程的总结,更是下一阶段活动的起点、导向和动力。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功能和激励作用。

通过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明确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选取适当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学生语言基本应用能力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针对本课程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同时,考核内容、方法的选取,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走上社会的基本需求。要实施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辩证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由任课教师一人改为多人,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他评等。加强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对自身学习状况有一个准确定位,明确努力方向,以评促学。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 刘丽红.高职院校实施动态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