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对正式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渐弱化,而对各类非正式群体却越来越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要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影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按照形成原因分类,可以划分为:趣缘型,地缘型,情感型,学术型(和网络型等;按照作用性质分类,可以划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和破坏型。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对正式群体的必要补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非正式群体为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生活得到充实,精神得到满足,归属感得以获得,孤独、无助和沮丧等不良心理得以减少,从而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

另外,由于非正式群体成员间的相似性和感情的亲密性,其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也较容易受其他成员影响,群体内成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调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使群体成员普遍持有正确的观点态度,自觉的开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由此达到提高群体成员思想觉悟的目的,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消极影响

非正式群体内信息传递随意性比较强,传递者很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对信息内容进行取舍,甚至毫无顾忌的添油加醋,从而导致信息内容的失真。同时,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态度和行为,也会潜在的影响群体内其他成员的观点和行为,进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另外,非正式群体具有极强的内聚力和排他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群体内人员开展教育工作时,一旦有群体成员产生异议和不满,很容易引起其他成员的附和与同情,使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而当某个非正式群体与其他群体发生利益冲突时,群体内成员也很难站在公平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仅考虑本群体的利益、缺乏大局意识。

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一)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拥有一大批紧跟时代步伐、能够更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是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寻求与非正式群体的共同语言,并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对其不正确观点加以疏通引导、批评纠正,力求将错误观念扼杀在萌芽阶段,以防不测事件的发生。

(二)正确认识、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区分并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对于积极型非正式群体应该是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和保护;对于中间型非正式群体应该给予合理的引导和转化;对于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纠偏;对于破坏型非正式群体应给予坚决分化和瓦解。

(三)努力加强对核心人物的引导和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主动了解各类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其核心人物的思想动态,进而了解其他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核心人物树立正确的群体目标,协助其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体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每一个群体成员身上。

(四)将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一方面,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场所,引导非正式群体开展符合群体成员爱好、志向、能力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非正式群体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班级、院系、校级活动,吸引非正式群体成员参与正式群体的活动,融入正式群体的生活中,弱化非正式群体的本位意识和排他性,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努力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发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引导正式群体以自身的先进性来感染和带动非正式群体的成员;要求正式群体主动与非正式群体沟通交流,以平等的观念和民主的作风与非正式群体展开对话,认真听取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意见建议,尽量满足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合理要求,使非正式群体成员消除对正式群体的抵触心理,积极配合正式群体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加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鼓励非正式群体成员加入正式群体,寻求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沟通的有效途径,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增进二者的了解,消除二者的隔阂,协调二者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使二者能够凝聚力量、同心协力、同向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

努力寻求加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以及教育效果的强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我们应不懈努力探究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 高丽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N].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10.

[2] 张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行为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N].琼州学院学报,2012(03):19.

[3] 范禀辉.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作者简介:许春瑶(1990- ),女,河南邓州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