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课异构的自我审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课异构”这个词在近几年的教学研讨课、培训中经常出现在教师们的眼前。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会因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风格、教学形式等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同一位教师的一节课,也很有可能去年是一种教学安排,而今年却又会根据以往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及新的学情进行重新审视、研判、优化。
本人在最近举行的“精细化备课”研讨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从平时的一节常态课的简单备课到一节研讨课的精细化备课,此过程对比强烈、受益匪浅,因为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审视到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付出与回报,不同的智慧体现了教学得与失。在此次精细化备课的过程中,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全面、完善的教学思路获得了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背景: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茉莉芬芳》单元中,选取数首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通过欣赏、演唱,进行感受、学习和了解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本单元拟安排2课时完成。
案例初次描述:
在我初次对此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只局限于在现有教学内容上予以整合,并在知识技能目标方面予以侧重,即准确学唱、背唱歌曲、欣赏相关内容及了解作品部分创作背景等。第一课时,我安排了导入欣赏:歌剧《图兰朵》以及两首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学唱为内容,旨在了解我国民歌的创作基础及《茉莉花》的不同风格变体,重点在学唱的过程中对比感受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的音乐风格。
第一次教学设计思路及过程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演唱的过程中感受民歌《茉莉花》的芬芳,了解中国民歌的创作基础及分类。
2、能够有感情地准确地背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能够准确演唱东北民歌《茉莉花》,并尝试运用二人转的腔调演唱。
3、对比中国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曲调的风格特点异同。
教学重点:
在欣赏、演唱《茉莉花》相关作品的过程中了解、感受中国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曲调特点异同的对比。
教学设计:
一:导入欣赏:歌剧《图兰朵》选段
1、观看视频片断并思考:歌剧中出现的音乐旋律你知道选材于我国哪首民歌呢?
2、介绍作者普契尼及歌剧创作背景
3、完整欣赏
二:学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1、了解民歌创作基础及分类
2、唱谱并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
3、了解五声音阶
4、唱词并感受歌曲表达情感
5、背唱歌曲或采用其他演唱形式
三: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
1、聆听并思考:根据这首《茉莉花》旋律特点,你能辨别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吗?
2、分析东北民歌的旋律特点:下滑音、衬字等
3、唱谱并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些音?(此环节起引导学生对比中国民歌《茉莉花》)
4、唱词并感受歌曲表达情感
四:对比两首《茉莉花》音乐风格的异同点
相同点:曲调采用五声音阶;歌曲歌词及表达情感基本一致
不同点:
五、课堂活动
以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中国民歌《茉莉花》或东北民歌《茉莉花》
建议:可用朗诵、竖笛吹奏、舞蹈、戏剧(二人转)等表现。
六、课堂小结
剖析与体会:
在第一次的教学思路及过程设置中,我基本按照教学参考的总目标及课本内容进行了分课时教学,虽然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即了解了我国民歌的创作基础及分类,对比学唱并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不同的音乐风格等等,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就是唱完了、听完了,学生只认识到这只是一首好听的、大家都会唱的《茉莉花》,而对于民歌的创作,流传、发扬等过程没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对学生学习中国更多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铺垫、兴趣激发没有作出明确导向,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教学安排还不够完善,也有悖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念。
主要欠缺有这样几点:
1、教师的教学思路没有体现出精和细,以及创新和个性,教学过程简单、没有导向性。
2、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体现、顾及学生的学习思路和主动性。
3、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与时俱进,未合理整合,较单一,不精彩,使得学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实践;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激发体现不够。
教学感悟:
精细化备课,体现的是精心,细致。有着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的基本特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精心思考,细致准备。个人认为:教学思路是教师在精细化备课时需要思考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干、灵魂。一节课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教学,是教师精细化备课的重中之重。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可能大不相同。
教学思路有2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思路;二是指在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学生的思路。这二者往往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教师主导教学的思路
每一位老师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都会把教材内容、教学参考完整的研究一遍,这就是为了设置教学内容作出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即教师准备教授哪些内容和学生怎样学习的大致思路。然后根据教学总目标,确定分课时的教学三维目标及相应教学内容。此后,以教学目标为旨,确定课堂教学的主线,并整合课内外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学习并具体实施。
教师的思路在整个教学的环节中起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中正常进行的基础。我在此课时二次备课的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导入及过程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让学生能感兴趣的学,主动的学。然后再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以及课外优秀补充内容予以合理整合,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让“中国民歌如何能成为一首世人皆知的名歌”的过程有步骤、有深度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茉莉花》的第一课时,我觉得先不急于去直接去实践,而应重在先了解、感受这首民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承及对外交流方面,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国民歌《茉莉花》为何如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芬芳四溢,从而发自内心的去传承它、歌唱它,体现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培养学生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因此,我初步设置了以下教学思路:
教学主线:民歌《茉莉花》名歌?
具体思路:口头创作改编、加工变体广泛流传对外交流
二、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路调整的教学思路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前面的课堂教学思路中,我就考虑到以问题为主线,由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但是,有些问题不是唯一答案,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根据学生的思考、回答的不同思路进行有的放矢的知识传授。
例如:在《茉莉花》 的“文化与传承――变体“的教学环节中,一开始设置的思路是由教师主动式讲授我国不下数百种的《茉莉花》变体,这样的讲授比较枯燥,学生容易走神,于是我临时调整思路,把欣赏的内容用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从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曲调特点来辨别所属地区。调整后的教学表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听的也很认真,但在河北《茉莉花》和山西《茉莉花》的分辨上出现了分歧,于是,此刻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辨别理由给与引导式的知识传授,让他们从这2个地区的地理位置,人文风俗,地方音乐特点等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山西因为地处山区更多些,西北人民性格直率,生活简单等,因此《茉莉花》的曲调相比河北《茉莉花》更加高亢、嘹亮,歌词中情感表达更加质朴,直白等等。
根据自己设想的教学思路,以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思路进行的相应调整,最终形成了我个人比较满意的教学流程,同时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再次描述:
第二次教学设计思路及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情感目标:以《茉莉花》的文化、传承、交流为主线,感受此首民歌的魅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地《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去辨别所属地区;尝试准确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教学重点:
感受《茉莉花》的魅力并传唱《茉莉花》。
教学难点:
音乐活动:感受不同变体《茉莉花》的风格特点,并辨别选择是哪个地区。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观看歌曲《爱的火焰》视频片断并思考:这首歌曲的部分旋律采用了中国哪首民歌的旋律素材?
(导入部分可以说是每节课的亮点,也是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所以,我在平时会多关注、留意生活中出现的与音乐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素材,并有选择、有针对的运用到日常教学中。
在关注08年奥运会的筹备、举办过程中,我留意到《茉莉花》曲调多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出现,以此曲调而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屡见不鲜。于是,在《茉莉花》的导入环节,我把这些内容有选择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这首歌曲在举世瞩目的盛会上的影响力,感受它的魅力。并请学生演唱几句或全体演唱这熟悉的曲调。)
从这个环节开始,学生将首先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进行学习。
二、《茉莉花》的文化与传承:
1、提出问题:同学们:中国的民歌浩如繁星,为什么《茉莉花》却能香飘四溢、名扬世界呢?(请同学们先回答,然后根据回答的情况小结,并导向让学生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
2了解民歌的创作基础及分类
3、了解《茉莉花》的起源――以六合《鲜花调》为例延伸至江苏民歌《茉莉花》
4、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简单学唱
5、了解《茉莉花》的变体
《茉莉花》的变体不下数百种,这同各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文化传统、人文风俗及地方语言都有密切关系。
让学生通过听辨活动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各地《茉莉花》,这个环节是老师根据学生思路来调整教学的部分,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可有针对的改变教学方式,即学生主动性学习或教师主动性教学。
6、小结:让学生把前面的文化传承过程回顾一下,并以图片呈现。
连接语:《茉莉花》在因为优美的旋律,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地传唱,那么,它又是怎样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呢?
三、《茉莉花》的对外交流:
1、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
(口述)英国人贝罗以出版物形式把《茉莉花》的曲调带出中国;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把《茉莉花》的曲调运用在歌剧《图兰朵》的创作中。
2、《茉莉花》与音乐圣殿;
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的音乐交流;
欣赏:2003年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片断。
3、《茉莉花》与重要场合的演出。
请学生朗读
四、感受与实践:
1、讨论与回答:中国的民歌浩如繁星,为什么《茉莉花》却能香飘四溢、名扬世界呢?
生答:……
师结:旋律的优美、悠扬
广泛的民间传唱、变体
对外音乐交流
重要场合的演出
……
《茉莉花》从一首口头创作传唱的歌曲慢慢衍变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歌而走向世界,这是与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广泛的传唱分不开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齐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五、课堂小结:
一首中国民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能打动各个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心?透过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来的正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国民歌文化的义务,让中国更多的民歌世世代代香飘世界!
教学后记:
在精细化备课过程中,教学的思路作为教学的主干、灵魂,它有着主导性,贯穿性,可调性等特点。在教学中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去面对教学内容与学情不同的解决和分析,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不同的教学程度和过程安排等,是需要教师精心思考与调整的。两节课的前后思路进行了很大的调整,虽然花费了时间、花费了心思,但是我收获了被认可后的喜悦。总之,我认为:只有尽心尽力地准备每一节课,那么才会有有效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