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对精心选择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也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分组讨论;课堂;教学;大学语文

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陶醉于自己对作品的深入剖析中,学生也是习惯于倾听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讲授,自己快速地做一些笔记,但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与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长此以往,全班五十名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不是五十个哈姆雷特,而是一个哈姆雷特,就是教师精心分析的形象。因此,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作品中的某一话题、某一问题、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让学生几人一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这种分组讨论的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同学之间学习的合作性和启发性,同时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体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大学语文学习内容的巩固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学生的思路也能给教师的思路注入新鲜血液,有时候还能将教师忽略的问题及时地提出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学习的契机。

一、分组讨论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作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大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讨论教学能够把每个学习的个体积极融入到小组以及班级的学习中,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而且,动机以增强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所以提高学习动机的最适宜的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依靠富有成效的教育成绩来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通过讨论,让小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体验思考、质疑、争论、倾听等学习活动,从而真正实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分组讨论教学打破了长期以来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重心由传授知识变成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把课程内容的学习,都交给学生自己在课堂及课后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学习对每一个学生的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地展示着自己最灿烂的一面,这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提高。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发展,成了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时考虑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更习惯于依赖教师学习或独立自主学习,缺少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任何工作单凭个人能力是很难完成的,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依赖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与合作,因而人们对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也是如此。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认真听取别人不同的想法,取长补短。从讨论中发现有价值的想法,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都是书本外的特别收获。而且小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是由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完成为基础的,小组成员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讨论教学,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将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能力。说话的人要准确、简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听话的人要能迅速把握语言信息和语言内容的加工、整理、表达。分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要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迅速提取其他成员发言的主要观点、重点内容。而且每个小组还要推举发言人上讲台陈述小组讨论的最终观点,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五)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分组讨论教学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传授知识的教师角色,变成小组讨论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这将对传统大学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活跃的思维,新奇的观点也会给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分组讨论,学生的想法也会给教师一些有益的启发,拓展教师的知识面,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分组讨论在大学语文课堂的组织

(一)讨论小组的建立

大学语文课堂组织分组讨论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以4-8人为宜。分组的方式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求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学习能力、交流技能、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同一个小组内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处理方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变化,提高交际能力。由于小组异质,小组之间就成为同质。这样既可以使小组内成员间相互帮助,又可以使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讨论问题的选择

分组讨论教学虽然以学生的讨论为主,但讨论的时间,讨论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精心地安排和选择。不能因为讨论而讨论,交给小组讨论的内容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大学语文课堂上,有些内容是浅显易懂的,学生们独立思考就可以完成,小组讨论反而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例如作者的生平,如果一个学生了解得不够全面,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但没有讨论的必要。有些内容思考的余地大,而且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就比较适合小组讨论学习。例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底蕴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认真听取别人不同的想法,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将有很大帮助。有些问题既有难度,又比较复杂。教师要对这类问题进行分解或限定才能让学生分组讨论,否则学生讨论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例如文学作品中人情世态的表现。

(三)讨论过程的调控

小组讨论开始后,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而要密切关注各小组讨论的进展。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首先,教师要控制讨论的时间。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各小组的讨论进展灵活掌握。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时间过短,讨论不充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其次,小组讨论时,容易出现参与度不均衡的现象,有些同学成了讨论的主角,有些同学则从来不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鼓励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参与讨论。第三,小组讨论时还会出现偏离讨论话题的现象,学生偏离主题后争论一些无关话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

(四)讨论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分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派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对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当然对出现的错误思想或观点,教师要及时指出来。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的问题及讨论情况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总结,但要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教师还要对整个讨论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正面评价,会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成员的自评、互评,可以使小组成员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对每个人的讨论参与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小组之间相互学习,扬长避短,从而增强课堂小组讨论学习的实效。不管是那种评价,教师都要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发挥小组讨论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作用。因此,教师在小组讨论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以便在讨论结束后做出合理恰当的评价。

总之,分组讨论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传统讲授教学不能比拟的优势,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分组讨论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的成功实施,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5.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