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组进行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记得那是在2007年的9月,学校宣布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的尝试,带着对新的管理方式的无限憧憬,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
第一次分组是在开学初,初一,新的班级,我了解学生并不比学生了解我多,最自然的想法是按照自然座位进行分组。因为教室里采用的是2-4-2的纵向排列,也就顺其自然采用了四人小组的方式,同桌两人为一小小组,前后两个小小组为一四人小组,省去了很多心思,但也带来了很多麻烦。
首先是组长的选拔问题,其次是组际间的平衡问题。虽然我留了心,让学生们在经过了一周多的磨合以后才开始民主选举。开始还好,大家都保持了新鲜感和极大的热情,每个小组都争先恐后。时间久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由于自然座位不能有效保持组际间的平衡,导致有的小组实力很强,成员都有实力做小组长,大家各自“心怀鬼胎”,管理难度较大;有的小组因为实力较差,小组成员的自律和他律都做不到,时间久了,组长接近崩溃,只得和稀泥,导致整个小组的表现越来越差,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了。
第二个学期,对学生们有了足够了解的我,在分小组时就有了一定的“前瞻性”,在排座位时就有了初步打算,不过这个打算真的是非常耗费精力,既要考虑男女生搭配的问题,又要考虑身高问题,还要考虑小组实力的均衡。最重要的是,其实分组时就给每个组内定了组长。这个分组工作量相当大。为了让学生们保持新鲜感,我让他们都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拿出口号或者奋斗目标。孩子们满怀激情地开始了第二学期的学习生活,这个学期相对比较理想,期间只是进行了微调,毕竟是初一的孩子,还比较单纯,孩子们的热情在我的各种“花招”之下得以有效保持。但是仍然困扰我的是,由于班级容量较大,4人小组需要很多的组长,现任组长中有几个力不从心,所以小组的竞争力不足,需要老师不时进行关照,简言之,组长不够用。
进入初二,为了解决组长不够用的问题,我尝试着将教室的座位排列改为了3-3-3的布局,教室内原本狭窄的中间通道变得更加局促了,没办法,改革就要有牺牲。这次学生们被分成了6人小组,组长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们也被6人小组的新鲜感淹没了。好景不长,很快我发现,因为小组内人数增多,组内成员的差距拉大,小组的活动效率明显低于4人小组,组长的工作量也加大了,有些焦头烂额。打补丁!在小组中任命副组长,给其他组员分配工作。如,这名成员负责语文方面,那名成员负责卫生方面,这样组长的负担减轻了,问题得到了缓解。然而始终不能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小组容量的加大和座位空间的限制,全组的活动不好控制。在组内活动时,声音太大了,组间会有干扰,声音小了,组内的组员不能全部共享,时间久了,总会有个别同学脱离组织,组长也是鞭长莫及。
初二的第二个学期很快到来了,这次我放弃了6人小组,准备进行一次大胆尝试,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分组。我给出了人数限制,一声“开始”学生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争先恐后开始寻觅自己的队友,都怕自己的“意中人”被别人抢走。持续了将近半小时的拼抢和争吵后,我对个别“无家可归”的学生和“超编”的小组进行了调整,课后也借这个机会对“无家可归”的孩子进行了“教育”。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无情地打击了我。由于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分组,学生们选的都是和自己说得来的朋友作为同组组员,任课老师们反映上课时课堂纪律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进行小组活动了!
不过这次倒是有一个意外收获,班里哪个同学的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比较强,老师一目了然,在活动中这些人一定是小组核心,其他人全部围拢在他们周围。惊天动地的改革,又在4人小组中恢复了平静,不过缺失了激情,虽然我用尽全身解数,但是那些花招对于初二的学生已经不奏效了,在痛苦的煎熬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
初三,最后一年,应该是成绩为重了,这次我采用了有限制的自由分组,兼顾了组间平衡。首先将全班同学按成绩分为四部分,从最好的第一部分中确立组长,然后由第一部分的同学按成绩排序的倒序,以双向选择的方式挑选第二部分的同学做组员。再由前两部分同学组成的小组合议,按照第一部分同学的成绩排序的顺序,同样以双向选择的方式挑选第三部分的同学。最后按照选择第二部分组员的原则吸收第四部分的同学,形成最后的小组。这样一来,在保证小组间实力均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自由选择组员的意愿。后期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证明,这种分组方式很有效。
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时,我对上学期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为了避免大量调整带来学生的不适应,我只对组员进行了微调,但对座位进行了大的调整。把座位调成了4-4,把学生按成绩分为1、2、3、4号,然后组间的座位排列尽量考虑同号相邻,这样每个同学既可以在小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帮助其他同学,又可以同相邻小组中与自己水平接近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次调整的效果也不错,加上到了初三,孩子们的自律能力有提高,课业压力也较重,班级整体运作平稳顺畅。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学生就毕业了。我的三年的分组尝试也宣告圆满结束了。
(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 杜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