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姬苦衷谁人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姬苦衷谁人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蔡琰,字文姬,河南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跟忧天的杞人是老乡。蔡文姬本是名家贵女,其父蔡邕才学一流: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大书法家,精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名声显赫,家中常是高朋满座,连曹操都是蔡邕家中常客!

蔡文姬作为蔡邕唯一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想不成才都难,小小年纪便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只可惜,天命不待,先嫁卫仲道,夫早死,无子女,遭卫家嫌弃,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能受得了这种气,遂愤而回家。

对于一般女人来讲,这就够怨的了。比如咱的贫下中农代表孟姜女,没了丈夫,怨气能把长城掀翻!但是蔡文姬连安静的小寡妇都当不成,更无缘学习老前辈卓文君,上演一出才子才女私奔的好戏来。正如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所言: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国乱之中,父被杀;国难当头,自己被匈奴掳走,最后成为匈奴左贤王一小妾,还给人家生了两个胡儿。

嫁胡夫,又是一怨。但这怨气,比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国王、昭君姑娘嫁呼韩邪单于要大多了。人家好歹都是以和平使者、爱国女士的身份,风风光光地嫁过去的,而文姬却是被胡人掳去的。虽得左贤王宠爱,却无非一小妾罢了。所以,文姬在自己的十八拍里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当然,也有民族气节与伦理的自责,按文姬的解释,她之所以没有自杀殉国殉节,乃在于自己希望生回故园,死埋家乡。

十二年之后,文姬终于如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初掌政权以后,终于有闲心来善待挚友蔡邕之后了,他派使者携黄金千两,白璧一双,把文姬赎了回来。这一点,文姬比细君公主稍强一些,因为细君先嫁老乌孙王,后嫁老乌孙王之孙,嫁孙子之前,细君给大汉天子写信,请归,可是大汉娘家却不愿意干涉外国内政,只教导她要入乡随俗,以大局为重。结果细君先是做奶奶,后又做了孙媳妇儿。问题是文姬归家,却又多了另一桩心痛:回归故国,就得舍弃自己的两个亲生胡儿!

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从此再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又多一重怨气。正如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所言: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读到这里,不由得替文姬怨那曹操,胡俗里,老婆孩子都是财产,你就不能多带两个钱,连她两个孩子也赎了回来?可是回头想想,又怨不得,真把那两个孩子带了来,在重义气节气的大汉,叫文姬如何抬头?那情形,相当于现今的女人公然带了自己与犯的儿子生活。还有,大汉视周边民族如禽兽,文姬那两个胡儿再长得有点胡气,回来也会被人视作异类的,说不定一出门就被一顿打呢。总之,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曹操还算够哥们儿,又给文姬指定一夫―――屯田校尉董祀。

文姬嫁董祀,仍有小怨。据说那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迫于丞相授意,接纳文姬为妻,内心里对文姬还是有些不足之感的,所以他们婚后初期的生活并不和谐。甚至有人怀疑,董祀在婚后第二年即犯死罪,也是对曹操授婚不满的一种表示。当然,也有可能是曹操故意给文姬的一个机会,反正文姬为了救夫,蓬首徒行,找到了曹操,一番哀酸,感动曹操,最后免董祀一死。据说从此后,夫妻两人感情好多了。但是文姬的五言《悲愤诗》里“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弃”等句,又分明透露了一个小女人唯恐丈夫嫌弃自己过去的惊恐与哀怨。

当然,文姬也有活下去的支撑,这支撑便是给亡父续写汉史。中国历史上,这种支撑多了,带头的是司马迁,与文姬相似的是清初学者张岱,作为明朝遗老,他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在异族统治下活下去的理由―――为故国修史!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若吾大史者,岂可以一死卸其责哉?

张岱撑下来了,文姬也撑下来了,并且还与董祀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还嫁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当初文姬之父蔡邕临死前,也希望免死,只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奈何未被允纳。如果真的允了,蔡邕自己完成了汉史,曹操赎文姬还有什么理由?而文姬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支撑?

最后,令我纳闷的是,文姬在自己所剩不多的诗里,多用笔触描写自己的思儿之痛,却没有找到一处涉及与她共枕十二年,对她怜爱有加的胡儿之爹―――匈奴左贤王。不由得令人想入非非:文姬到底想不想他?不想,于情不符,古人的《文姬归汉图》画的也是文姬与左贤王相拥而泣,两个小儿竞相拉阿妈衣角的;想他,碍于节气与民族大义,又如何说得出口?

悲夫,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苦衷有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