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饿了么”?请吃我们的“大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饿了么”?请吃我们的“大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几何时,“吃了么?”成为熟人相见的口头语。

现如今,三年过去了,“饿了么”公司作为一种网络订餐平台,以张旭豪为领头人的创业团队,从饿着肚子起家,把盒饭搬到了网上卖,硬是打拼出年交易额逾2000万元的创业神话。

但是,这并非是“饿了么”公司核心团队的最大目标,其终极梦想是将“饿了么”集团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网络订餐平台系统,成为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中国餐饮业的淘宝网。

饿着肚子彻夜长谈,聊出来的“饿了么”商机

张旭豪是上海交通大学机电专业的在读研究生。2008年4月的一个周末晚上,交大闵行校区的一间学生宿舍里,正读“研一”的张旭豪和同班同学康嘉全神贯注合打了一场实况足球的电脑游戏,至晚间十点多钟,两人感觉肚子饿了。张旭豪随即给几个餐厅餐馆打电话,本想叫外卖送一份盒饭过来,一连打好几个电话,要么是打不通,要么是没人接。

那时两人同为23岁,结盟创业极具偶然。虽同住一幢宿舍楼的相邻房间,但上了一个学期,几乎没有搭过话,自从在一起打了这场实况足球,他们成了同是饿着肚子的“怜友”。于是,他们在一阵抱怨和无奈声中,饿着肚子敞开胸襟地畅聊起来。

一个说:“这外卖,为什么不能在晚上送呢?”一个说:“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前一个说:“倒不如我们自己去取。”后一个说:“干脆我们包个‘外卖吧’。”

谁也没想到的是,他们越聊越投缘,渐渐地,两个人骨子里“不安分”的梦想被全抖落出来了,从学业聊到创业无不感到激情澎湃,从晚上十点一直聊到早晨五点。期间,当聊到有一次下雨天最糟糕的叫外卖经历时,两人一拍即合,击掌结盟创业,决定开发一个网络订餐系统,把盒饭搬到网上卖。

这真是个美好创意。更重要的是,他们看中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及周边的餐饮外送市场,从中发现商机,坚信可以作为创业起步的“突破口”,商讨大半夜才把订餐网项目确定下来,将餐饮业通过他们努力践行,逐步走向信息化。于是,“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的“交大帮”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悄然起航。

创业伊始,启动资金12万元,全靠东拼西凑。两人首先要做的是深入市场,摸清行情。张旭豪第一个业务是毛遂自荐,边承揽一家餐饮店的送餐服务,边做市场调研。为扩大业务,两人在宿舍里安装了热线电话,既当接线员又当调度员,招聘来的送餐员人手不够时,亲自披挂上阵,既要跑外送餐,又要联络其他餐馆饭店加盟,风雨无阻。

几个月下来,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已有大大小小17家饭店将外卖业务承包给张旭豪来做。而为了这17家店入伙,张旭豪两人受尽折磨,还专门开支数万元,自行设计并交由印刷厂印制了一万本“饿了么”外送广告小册子。原本不懂软件设计的两人,愣是在一周之内,从学习使用软件入手,设计出标准的广告页。

小册子内容囊括17家餐厅的各店菜单,也是他们费尽口舌一家一家“游说”过来的。第一家餐厅让他们上门跑了20趟,17家餐厅前后跑了一个多月,被拒绝后他们继续上门游说,直到没有人愿意出来接见他们为止。最终,小册子里预留的三个广告位也被他们成功卖掉,学校附近的一家汽车4S店成了他们的商家广告客户。一万本“饿了么”广告小册子派发一空,所到之处覆盖校区每一个寝室,收取商家的广告费用基本与制作成本持平,不赔就是赚了。

“饿了么”线下送餐服务在广告的推动作用下,名声大振,送餐业务大增。2008年9月,有着专业技能又志同道合的多名学生和校友加盟“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2009年9月,“饿了么”订餐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成功推出餐厅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年后,“饿了么”日均订单突破1000单,月交易总额近百万元。

磨难重重,“饿”出来的奇招屡获基金大奖

2009年2月,正当“饿了么”网站上线运营之际,张旭豪和康嘉两人已经感受到“不休学,难创业”的疲惫和惊慌,过于奔忙劳碌,惨遭“后院起火”也未察觉。先是有一天深夜,一名窃贼光顾了他的研究生宿舍,将电脑、手机等财物一掠而空,直接经济损失近两万元;更害人不浅的是,存储在电脑里的所有公司事务数据,因为事先没有备份而一下子变成了空白。

刚过去几天,没等他们缓一口恶气,倒霉的事再次找上门,一位送餐员工在骑车送外卖途中与一辆绕行而来大巴相撞,被送往医院,面部缝了30多针。此次打击,经事后认定为对方担负全责,但他们创业的激情和意志经受着空前考验,两人接着又竭尽全力一次一次向对方索要经济赔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公司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自行车也被偷了,再给他们创业蒙上阴影。屋漏偏遭连夜雨,公司核心成员中有两人选择退出,第一次引起团队动荡。短短几个月,接二连三的不测打击,让成员们无不承受“极限”压力,公司事务一度处于忙乱不堪和焦头烂额之中。

偏偏一个“饿”字,未必是个讨喜之词,但在这种形势下,却成了一种“极限文化”,颇具“饿了就吃”的决绝意味,秉承做事就要坚持到底,绝不拖延。那段时间,面对多重打击,“饿了么”核心力量丝毫不退缩,一边和警察打了三次交道,一边努力在杂乱的公司事务中理清头绪。一连串意外和动荡,张旭豪不得不在“饿”中思变,取消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助下单和接单。

创业需激情,更需奇招。为振奋士气,在“饿了么”上线之后,张旭豪就想到了一个为网站造势的奇招――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获取基金奖励,充值创业本钱。但让所有人梦想不到的是,结果辉煌不断。说起参赛经历,网站CEO张旭豪充满自信和自豪地说:“2009年下半年,在上海参加的80%创业大赛中,我们都是第一名。”

2009年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创业项目在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广受评委好评,最终从参赛的5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当月,再次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提供的最高额度奖金25万元。前后两个月,“饿了么”团队就斩获45万元的现金融资。

“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优势明显,是可自行组装的终端,一个终端成本比收银机还要便宜,才使得“饿了么”含金量实现了质的升级和飞跃,同时乐于加盟的餐厅越来越多。至年底时,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注册会员达到5000人,服务范围以交大闵行校区为中心,迅速扩张到附近居民区,这时的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了8000元。

另一方面,创业需人才,更需奇才。在张旭豪看来,招览纳才中的网站技术总监汪渊就是一位“奇才”。“饿了么”最初为提高人气,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而声名大振,轰动之势不可阻挡,访问量直线上升。

网站提升知名度预期达到,上线几个月,月订餐金额几度翻倍,本校区已被“攻占”,“饿了么”开始向周边校区突击。此时,华东师大国贸专业的闵婕慕名而至,成为“饿了么”团队第一个外校生,也是第一个女生。她被聘为“饿了么”高校市场负责人。

然而,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由于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关键时刻,张旭豪的策略功力发挥到极致,其威力就是:“谈,不停地谈,谈到老板不想跟你再谈,也许就谈成了”。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对最难谈的饭店进行天天回访,“谈”了40多个回合还是被拿下。

2010年5月网站实现性能升级,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如法炮制,不仅攻下华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8月,公司规模扩张,喜迁新址至闵行市郊的一幢别墅,办公、住宿和生活全都在这里。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1000家,月交易金额由原来不足3万元,持续翻倍增长,全年最高月交易额达到了100万元。

2010年11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饿了么”从最初占领高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随便输入任意地址都能查得到周边餐厅。而在张旭豪电脑里的定制地图上可以看出,沪东北和沪东南等所有大学,及市中心办公区和写字楼都被标上红点,也就是说在极短时间内,订餐业务已覆盖全上海。同时显示的规划目标直指杭州、甚至北京等多个大城市。

至此,两年过去了,他们为一门心思成就创业的宏大梦想,分别付出了相应代价。网站CEO张旭豪放弃了去香港理工大学深造的机会,和康嘉一起休学,全身心创业。技术主管叶峰则在本科毕业后,放弃进入名企机会与伙伴们一起“打拼”。

激越奋进,把“饿了么”打造成亿元“大餐

进入2011年,宅文化盛行,食品安全问题突现,“饿了么”作为区域化电子商务领跑者,推动餐饮行业数字化,是愿景,也是使命,同时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饿了么”无疑是在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吃的选择。

只需鼠标轻轻一点,美味即刻送到面前。“饿了么”拥有核心成员六人,员工七十余人。陈强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也曾在学校里开办过类似的订餐网站,苦撑3年后,团队不堪重负而解散。这时,张旭豪审时度势,盛情邀请他担任“饿了么”首席运营官,同期拉进拥有7所高校的松江大学园区,最终成为“饿了么”的地盘。

2011年3月,“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三千份,年交易额达千万元量级。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和风投意向,主动找到张旭豪洽谈合作事宜。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201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在校生联合创办“饿了么”网上订餐系统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报端后,名气更响亮,闻名遐迩,网站年交易额很快突破2000万元量级。2011年7月,“饿了么”秉承“极致、创新、务实”信念,激越奋进,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预计2011年结尾至2012年新年伊始,加盟“饿了么”合作的餐厅将超过10000家,订餐业务覆盖上海、杭州和北京等三大城市中所有高校和主要写字楼。

不久前,这位有着和脸谱网站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同龄的“饿了么”CEO张旭豪,透露出一个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其实,“饿了么”公司有个真实的名字叫‘拉扎斯’,是从梵文中音译过来的,它的含义就是‘激情’,永不放弃的就是他们的创业激情,以抵御和承受创业所带来的重重磨难和压力。不仅如此,崇尚苹果产品文化的他格外信奉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的一句话:“永远把公司当成创业公司。”正是这种“美式创业”的氛围,给了“饿了么”核心成员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一来,“饿了么”网络平台订餐系统的年交易量最终将会达到1亿元人民币,把盒饭生意做成餐饮业的“淘宝网”,把“饿了么”打造成亿元“大餐”的梦想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