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廊与画家》:用工笔画一部关于画家的人物长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廊与画家》:用工笔画一部关于画家的人物长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廊画家》(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58元/本),序言里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这件事情,文化记者没做,美术评论家没做,而被钱晓征以杂志出版人兼画廊主人的身份完成了”。我也曾问钱晓征:政府文化基金,就应该资助这样的项目吧?作者当然笑曰:想都没想过。

这样的事情,印象中应当由政府和大众媒体等公共社会责任承担者来做。因为这样的事情,往往浩瀚而繁重,于社会有大益而于眼前经济无大益。为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地域——南京——的老中青三代画家集体立传,可谓文化事业的基础工程。因此,看完《画廊与画家》,它首先令人心动的还不是文采如何,作者如何与画家相知,而是它基础性的工具意义,这是有大功德的。

然而钱晓征写这本书,出发点恐怕并没有这样伟岸、崇高,反倒是一种生发于她本能智慧的贴地飞行。在南京做画廊这么多年,她已经通过种种方式与画家打交道,交朋友,做生意,办画展,玩沙龙……她一直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当她有机会操作一本杂志、获得一个自由的文字平台时,与画家深度对话的想法便应运而生。这件事源自她感性又踏实的个性,作为一个在画坛里泡了这么久的中文系毕业生,如何用自己最自在的方式,对绘画做一个钱晓征式的盘点?她是有选择的,但她没选择虚空漂亮的硕博镀金,她也没有选择拉政府资金为自己的心头好买单,她选择了真正学生式的诚实做法,每一个画家就是一所学校,她一一寻访、拜读这些学校。写画家的这两年中,我时时会听到她感喟:和谁谁谈过,我就把书法史梳理了一遍!和谁谁谈过,等于又把宋画悟了一遍!在这个快餐式的炫技时代里,用白纸黑字梳理历史,记录当下,就如用工笔画长卷,已然是最笨拙原始的方法,但却是最实沉隽永的方式。

前面说到钱晓征的感性,这感性在她的文字中展露无遗。每一个画家的小传,写作方式都不大一样,有对话,有记叙,有单篇,有主副双篇,有时候严肃,有时候跳脱。周围朋友公认的是,女画家写得最好,吴湘云写得最好。

她着实被吴湘云迷住了。然后,很多读者也被吴湘云迷住了。这个一直藏在丈夫(著名美术评论家李小山)背后的江南女子,不疾不徐行走着自己的诗意人生。从绘画试验,到诗歌写作,到草木日志,到走访南京……吴湘云的世界早已超越绘画本身,她是一个全方位的生活艺术家,生活的艺术反馈到她的绘画中,成就独特的话语与思想。

徐乐乐也好看。她率性、聪敏、犀利,艺术直觉极强,常常给人一种“不过是说了一句大白话,就已经高人一筹”的感觉。她毫不掩饰,年轻时也曾跟风搞现代派,想当毕加索,最终承认“搞现代派我找不到形式感,找不着能画的东西,更找不到自己的语言。”“整个的感觉就是人站在这个地方是虚的,人跟人是空的,这个不是我,如果画成那样子就认为是好作品的话,我就觉得心虚,我知道那是乱画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她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是具有趣味性和戏剧性的古典题材,那才是适合她天性的。没错,如今,造就徐乐乐独特风格的古代工笔人物,造型夸张,调侃俏皮,充满了幽默感,那精气神活脱就是徐乐乐自己。

姚媛还年轻,艺术成就、画坛地位当然还不能和前辈们比,但她的8年蛰伏令人震撼。作为同龄职业女性,我揣摩着她的蛰伏、痛楚与化蝶的快乐,有将心比心的痛感。科班出身的姚媛,毕业后8年,投入了家庭以及一份与绘画无关的工作。如果没有天分,琐碎的日常营生早已使画家夭折,如果没有挚爱,复出之时不可能拿出长达26米的浩瀚长卷((长平秋色图))。画面素材来自于姚嫒的四姑娘山之行,她用两年的时间,在租来的小画室里,艰苦而寂寞地绘就她的鸿篇巨制。于是,“这个一直远离艺术圈一直没声没息看上去温婉柔和的小女子,突然就这么冒了出来,以令人惊艳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只能说明,画画是姚嫒的宿命、使命与天命。

还有很多,孙晓云的世家渊源,喻慧的大开大阖,周京新的水墨雕塑,常进的百年孤独……行走南京,阅读这一方文化胜景,《画廊与画家》可以是一部深度指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