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技术转移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技术转移创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既要依靠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同时还必须注重研究技术转移模式。科学有效的技术转移模式能促进技术创新体系良性循环,从而使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成为现阶段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加速区域经济和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说,技术由基础研究形成产业与商品的过程,往往也是技术在行业领域内转移、在地区间扩散的过程。北京聚集了全国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作为全国技术创新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北京向京外地区的技术转移的力度和范围都在不断加大。据统计。仅2002年北京向外地输出技术14010项。合同成交额130.94亿元,从北京技术市场购买技术超亿元的省份,从1994年的7个,发展到2002年的25个。其中,超过2亿元的有18个,在4亿元以上的有8个。这充分说明北京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集散地。这种现象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目前技术转移已经形成由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高校及科研院所与科技中介多方积极参与的发展形态。因此,在大力倡导和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同时,重视和加强技术转移,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索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转移模式

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中心”)自2003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经贸委)、中科院、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后,始终坚持“沟通服务,求实创新”原则,以中科院北京地区各单位为依托,发挥综合优势,面向市场。积极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解决行业、企业共性与关键技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不平衡状况由来已久,是一种普遍现象。正因为这种不平衡使得知识的流动、技术的转移成为一种现实需求。几年来,北京中心选择部分技术需求旺盛、吸收消化能力较强的地区,努力探索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发展模式,开展区域化技术服务。

中科院北京地区有44家研究所,整体实力非常雄厚,涵盖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学机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和空间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为了把众多领域的科研成果集中展示,统一形象,北京中心多次组织科研机构的专家主动走出去,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成果推介会、展示会等,扩大宣传科研成果,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实现了技术的跨地区转移。

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北京中心在技术转移方面基本确立了项目洽谈会、地方办事处以及工作站等三种模式。项目洽谈会模式

为了既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又实实在在地向社会介绍各研究所的优秀技术成果,几年来北京中心共参加各种形式的成果推介会近50场。推广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解决企业急需技术难题。取得良好效果。每次组织洽谈会,北京中心都针对展会举办地的经济状况及当地政府重点发展支持的领域和企业的相关情况做具体分析,目的就是要做到“知彼”,然后有准备地带去相匹配的成果与技术,以保证展会的效果。

单一的科技洽谈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了解企业需求,并把企业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反馈给相关研究所:

2.向企业推广研究所最新的科技成果,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3.通过展会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拓宽了研究所与地方合作的渠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地方办事处模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企业新技术与市场份额的获得,必须得到外部技术和知识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扩散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中心正是围绕此目标开展工作和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地方政府也把北京中心这样的机构看成是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传播、扩散、转移的重要途径。

办事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建立起中科院与地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其功能主要体现在:

1.能够把北京地区的高新技术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方;

2.组织科技专家到地方企业考察。增加了委托开发的可行性;

3.利用地方政府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协调科企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通过地方财政的支持,使得高新技术项目实施变得更加有实效。

地方工作站模式

理论上讲,技术转移与创新的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链式结构。涉及到科技界、产业界、政府层面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位。即从以基础研究、科技前沿为发端,经过应用研究、中试、小试放大形成产品及工程化生产,再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产生规模效益的全过程,最终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核心力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国家战略需求与市场经济需求“两张皮”的现象。如何能够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的转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要任务是打通政府、学术界、风险投资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的隔阂,建立高效率的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在经历了企业与研究所点对点的合作阶段后,目前北京中心已逐步发展到由院地双方共同推进、广泛合作的面对面发展阶段。合作领域也从原来单纯的项目对接。拓展到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共建研发机构等寻求全方位的合作上。这样合作的载体是采用在地方建立工作站。这种模式的主要特色在于北京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工作站,北京中心直接安排科技专家进入工作站,协助工作站进行各种技术转移及其相关工作。

这种模式有利于业务的顺利开展,其功能主要体现在:

1.共同推进中科院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当地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提升地方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2.组织科学技术咨询。为企业提供科研开发、专利战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开展学术交流,并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对中科院成果转化前景比较好的项目,进行科技投融资;

4.协调合作项目的实现形式、权益分配等问题,落实有关条件,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对工作站促成的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并做好成功经验的示范与推广;

6.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补。

院地合作工作的发展思路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开拓,北京中心的京外院地合作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离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地方经济的发展壮大,新的形势和环境的改变,需要不断深入地挖掘和思考院地合作的未来出路。为了完善技术转移工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地方工作站,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使与北京中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地方工作站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各项工作的实施。例如经费的管理、工作计划的设计与考评、人员的管理与评价、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共同承担制度、科企合作成果奖励制度等。

2.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区域合作。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悬殊现象由来已久,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因此,北京地区的技术辐射对象,就应该率先选择承接高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地区。如在珠江三角区域、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等地理区域,这些地区在经济与社会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3.以项目为基础,为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做规划,培育区域创新潜能。通过技术的转移可以带动地方经济腾飞与技术跨越,但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单凭技术的革新是做不到的。比如科技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定位、积极发展的速度与效率、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问题,都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规划。建议北京中心今后的院地合作工作能够更加深入,通过整合中科院人才与学科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规划,培育地方的创新能力。

4.加强科技人才的合作培养与交流。技术转化表面上是成果的转移,但实际上转移的载体是人,而非成果“转移”。因为研发的知识主要在科学家的头脑中,尤其在某些领域,这个特点非常明显。因此人才的转移是近期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及建立科技人才合作培养制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地方政府应大力培养既懂管理又了解技术的具有技术经纪人特征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使得与科研机构合作时能够把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真正加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