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的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的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过程中的误区和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谈了一些体会,以求对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方法

《会计学原理》课程一般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公共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财务信息的形成过程,理解会计这门商业语言,并能解读财务报告信息,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后续的经济类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学生误认为这是他们学习的惟一会计课程,且不是自己的专业课,认为如果今后不打算从事会计工作,没必要学习这门课程,再加上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如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课后又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部分同学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对今后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从事《会计学原理》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因此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显得至关重要。在通常的教学中,一般按基础理论、业务核算、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先后顺序展开教学。第一堂课的内容就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如会计的含义、会计职能和会计基本假设。然而这样的安排会让学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缺乏对本课程清晰的总体把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般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实例分析来达到教学效果,如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展示,要求学生站在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上分组讨论报表所能直接和间接传递的会计信息,强调会计信息对报表使用者产生的重大影响。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在课程的学习类比于英语学习,教导学生先学会计科目和账户,再学习借贷记账法,然后学习会计分录,就像英语学习中从英文字母开始学习,再学习语法结构,最后学习句子。之后,由会计报表的数据来源,借用往届学生做的模拟资料为模板,引出账簿和凭证,从而说明账务处理程序流程,使学生对会计核算操作步骤有个具体的认识。如此,第一堂课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学生在对会计有个基本认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二、妙用会计恒等式,帮助初学会计者弄懂借贷问题

对于初学《会计学原理》的学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什么是借贷,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到学习期末仍然搞不清楚。第二个难题就是什么情况下是借方反映增加,什么情况下是贷方反映增加。笔者曾多次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会计恒等式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将会计恒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变形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以公式的等式作为分界点,公式的左边均为借方反映增加贷方反映减少。(此时要特别说明累计折旧、坏账准备等科目特殊性),公式的右边均为借方反映减少贷方反映增加。因此借贷本身无任何含义,只在赋予其不同的会计科目的时候借贷方向才反映该科目的增加或减少。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学生普遍能较好运用借贷记账符号编制会计分录。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凸显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直观的引导,更多地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解利润形成的时候,以某公司某月份的发生业务为例,请学生分析哪些业务会影响当月利润,由此引出损益类科目的特点及利润的构成,案例教学有助于同学拓展思路,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有关专业知识串联起来。

2、模板式教学法。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解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还引用了模板式教学。所谓模板式教学是在讲解会计具体核算业务时,运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模板,只是需要根据业务产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会计科目即可完成正确的会计分录。例如讲解供应过程中的材料采购业务时,采用以下模板式会计分录:

借:在途物资

(材料尚未办理入库手续)

/原材料

(材料已办理入库手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已付款)

/应付账款 (未付款)

/应付票据

(开具商业汇票给销售方)

/预付账款 (已预先付款)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的不同的会计科目,以模板的方式,再结合如入料单、增值税专业发票和支票存根等原始凭证说明,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的教学目标。高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的不同,会表现出相异的专业特点,表现出相异的专业需要,因此,教学的特点应当体现在教学体制的各个环节上,例如,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进度计划时,应针对各个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着重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难易程度、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授课时间比例等。而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则要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如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填写及审核支票、发票等常用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等。最后要求学生能够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简易分析会计报表,对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分析辨别能力。

五、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讲课过程中坚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引入较易理解的实际例子,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对会计计量、确认及业务处理进行分析,使他们完全处于一种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乐趣。而且,正如古人所言:“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学生与自己喜欢的老师在一起,才能得到更深的教诲和更多的益处。而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可以使师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和融洽。如此会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