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专业成长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专业成长与教师素质的提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成长与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教师素质从理论上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上讲,教师素质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教育观念、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与策略及专业成长能力。在现有的师资水平层次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素质,依赖于专业成长。通过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培养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发现教育规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改善教育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专业成长,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问题,首先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问题。每一项教学改革和研究实验,首先来自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没有教育思想的转变,就谈不上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真正改革。恩格斯说:“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旧思想观念的转变,新思想观念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种教育观念的形成,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和理论的依据。要转变它,另立一种新的观点,必须找出新的历史和理论的依据。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高考制订暂时难以改变,传统的应试心理还有相当市场,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这是教育观念转变与专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典型例子。

教育观念的转变无法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完成,它建立在教师对教育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它需要一番思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科学理论。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学不得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观念陈旧。陈旧的教育观念不破除,教师就不会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关注专业成长,就可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专家、同行的交流和自己的潜心琢磨,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更新。教科研部门积极地、及时地提供当前的教育教改动态资料,及时地向教师展示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举措、新成果,这无疑会使教师积极地转变教育观念,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重视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高级需要应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潜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必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在教育实践中应引导教师认识自身的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价值,促使教师把专业成长作为价值取向目标。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管埋头苦干,不讲教育规律。要自觉加大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理性的愉悦,实现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引导教师参与专业成长,领导必须率先垂范。成功的专业成长实例的榜样导向,势必对教师的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引导教师参与专业成长,应注重对教师学习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对有关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思想探究,从中挖掘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教师的研究课题一旦获得立项或成果鉴定,就可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论文评比、学术研究会、教改观摩、成果民法,以及领导对研究活动的总结和及时鼓励等,可使有关教师自我加压,提高责任感,从而对从事的科研产生更大的热情,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专业成长从外在要求走向自觉选择。

三、不断专业成长,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学活动虽表现形式各异,但它毕竟是一种认知活动。教师的自我概念对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因果影响。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这种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通过参与专业成长,教师有可能逐渐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省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有坚实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有丰富的教学监控能力。这也是区分科研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堂课)以当前最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进行宏观构思、系统计划、及时检查控制和调节,(而不是仅凭研究者的主观经验)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在某一教育或教学活动后具有一定专业成长科研能力,对自己已经进行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回顾评价,分析成功与达到预定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实践证明: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的监控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多种专业成长,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育现代化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电影、录像、录音设备、电脑、多媒体技术、卫生传播等现代技术正在引进到学校教育中来,使教育手段向微型化、智能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传统的、常规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而且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科学地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教育内容及要求,研究并找出多种媒体参与教育的最佳时机,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中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教育媒体的信息化使教师对文化和信息的优选和重组成为可能。这要求教师通过专业成长,提高基本素质,正确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方法,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入手,培养学生的意志、情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目标,即从培养记忆力向培养创造力转变;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为以教学为辅,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手段获取各种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主要扮演演员的角色,促进学生学习,成为学生与各种知识之间的“中介人”。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要趋向信息化,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有它的优势与长处,但也有它的不足与缺点。专业成长的实践必然使教师正视这些传统方法的不足,必然使教师产生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种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探讨研究的过程。新的和老的教育方法、手段和策略在比较与碰撞中产生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比较,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教育新途径。

五、终身专业成长,在实践中培养“专家型”教师

专业成长是按照方案设计,在适当控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它虽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所以教师参与专业成长,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相关条件,并在实践中不断“充电”达标,提高专业成长能力,尽早成为“专家型”教师。专业成长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扎实的教育科学基本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学校管理学等理论;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组织领导,人际沟通,灵活应变,善于搜集资料,掌握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善于分析思辨、归纳总结,文学表达能力强。其次,专业成长要求教师具备强烈的科研意识和满腔热情与求知欲:对真理追求,对缺乏可靠依据理论怀疑,对未曾想到现象的惊奇和对尚不理解问题追求。再次,专业成长要求教师对所研究对象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最后,专业成长要求教师掌握专业成长方法,在课题研究中做到: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说得清;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联得上;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提得高;有具体的实践――用得着;有严密的结论和独特的见解――经得起推敲。

在实践中,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教科研活动,这是培养“专家型”教师的基本保证。在课题研究中应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有总实验方案和分实验方案,在实验活动记载中,有课题资料的积累,有阶段总结和结题报告,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有章可循。在实验过程中的控制中,应加强对变自量,即实验措施的控制,制定实验阶段计划和实验目标,确定围绕目标开展的具体研究活动和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可行措施,使教师以精细求实的科研态度参与教科研活动。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以科学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探索,就可真正进入“角色”,逐步成为“专家型”教师。

理论和实践证明专业成长与教师素质的提高相互联系,互为基础,互为促进。一个教师如果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一流的知识水平,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优化的教学行为与策略,就一定会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中;反过来说,一个教师如果乐于参与专业成长,就一定能提高包括自身专业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