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勇敢的船长们》的儿童视角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勇敢的船长们》的儿童视角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鲁德亚德・吉卜林是英国小说家、诗人。在其写作生涯中,吉卜林出版了《七海》《营造房》等诗集,短篇集子《丛林之书》等,长篇小说《基姆》则是为其带来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勇敢的船长们》是一篇海洋小说,曾被认为是适宜十几岁青少年阅读的最好的几本英语小说之一。[1]之所以创作这样一篇作品,是吉卜林基于对海洋和渔民生活的了解。1877年,吉卜林进入英国“联合服务学院”,这是一所专门为英国培训海外军事人员的学校。在这里,吉普林了解了大量与航海相关的知识,这为他创作海洋小说奠定了基础。而吉卜林在美国居住期间与其家庭医生康兰德对美国渔民生活的探讨则为《勇敢的船长们》积聚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部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教育小说,非常适合儿童阅读。[2]本文从叙事的张力――冒险的、精神的陶冶――成长的喜悦两方面出发,以儿童的视角解读《勇敢的船长们》的魅力。

一、叙事的张力――冒险的

吉卜林对于这部小说的定位是关于海洋的冒险小说。愉悦感的获得是儿童对文学作品选择的重要因素。吉卜林的这部小说对于儿童来说意味着新奇和无限可能性的冒险,这是他们永远无法抗拒的主题。几乎在每个孩子的心底,都期盼有一次终身难忘的冒险经历,这部小说的诞生正迎合了孩子们冒险的心理。而这一次冒险对孩子们来说是他们极少涉足甚至根本就未曾尝试过的海洋题材,自然能够得到孩子们的青睐和喜爱。

首先,悬疑式开局的叙事方式抓住了读者、尤其是儿童阅读的兴致。良好的开端使得整个故事都极具吸引力。本文的主人公哈维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他被娇宠过度,令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认定他是个坏痞子。于是他们对他极尽所能地捉弄,而哈维为了维护自己那爱慕虚荣的面子,抽起了别人递过来的雪茄。由于他不适应雪茄这种强力香烟的副作用,导致他抽醉了。结果哈维一不小心失足落水,几乎丧命。后来哈维被渔民所救,送上了渔船。现在哈维所处的是全新的环境,这里没有他认识的人,也不是他原来乘坐船只的航线。甚至连这艘船是干什么的也完全不知道。在一片模糊中,少年哈维不知是掉进了地狱,还是走进了天堂。他开始了对陌生船只的独立探索,小说情节由此引入了儿童读者渴望的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至此,别开生面的开始增加了故事的阅读性,儿童读者阅读的兴致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其次,渔船上冒险的经历迎合了少年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哈维在渔船上的历程实际上也是他对海洋的适应过程。初上“我们在此”号时,哈维对一切都毫无认知,而他纨绔子弟的本性暴露无遗。他仍旧傲慢无礼,甚至提出条件说让渔民送他回家,并承诺自己的富翁父亲将奉上丰厚的回报。但除了船长的儿子丹和黑人厨子外,根本没有人相信他。船长会负责他的食物,并给予他每月10美元的薪资。但同时,他被告知必须为自己的食宿付出代价,那就是参与渔船的劳作。于是,哈维展露了本来的面目――蛮不讲理,忍无可忍的船长迪斯科・特鲁波毫不留情地挥起手臂,对着哈维的鼻子就是一拳。船长以暴力行为告诉他,必须遵守船上的规矩,履行自己的责任。从此哈维被迫开始学习船上的生活,并适应海洋。他快速地掌握了船上劳作的技能,如放置平底小船、腌渍鳕鱼、放线、钓鱼,他甚至独立猎捕到了一条100多磅的大比目鱼。哈维对这一切技能的快速掌握得益于严明的奖惩措施,如果没有学会或者完成既定任务,那么等待他的将是暴力惩罚。为了尽量免遭皮肉之苦,哈维学习的能力被全数唤醒,犹如一块海绵般迅速、准确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和技能。看到哈维通过这种历练如此快速地得到了认可,少儿读者们也能感同身受。在哈维被认可的同时,感觉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冒险与成长,在未知的大海上与小主人公哈维共同探求这浩瀚的未知领域。

最后,小说中令船员们颇感意外的结局是小说的圆满收场。故事结尾迎合了少儿读者的期待,可谓众望所归。当渔船靠岸后,哈维给自己的父亲发了电报,得到消息后,哈维的父母开着小车全速感到了当地。船员们全都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桀骜不驯的少年真的是富翁之子,原来他讲述的那些花花绿绿的故事都是真的。船员们这才想到,当初他们没有相信他的说辞,没有特殊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此时,面对着这个他们拳脚相加下教会了各种船员技能的小船员,居然真是来自富翁之家。这种惊诧的程度可想而知。对于这种所有人在故事结局时才后知后觉的叙事方式,儿童读者更是乐在其中。而哈维的父母也惊喜地发现了哈维的成长,他变得成熟、稳重、勇敢而且富有责任心。这对于他们也是意外的巨大收获。

二、精神的陶冶――成长的喜悦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拥有丰富而复杂的精神世界。文学作品对于满足个体精神需求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语言的抽象性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读者能够以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构筑文字所描绘的虚拟世界。读者介入作品的程度越多,其获得的审美愉悦也更深刻。吉卜林的这篇小说在注重叙事的张力之外,也格外关注故事的精神内涵。从情感主线上看,读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同时经历着感情的起落,随着主人公的种种遭遇感受着同样的情感经历。而主人公最终成长为具有男子汉气概的自食其力的强者,读者也同样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首先,小说向读者描述的主人公并非一个“理想人物”,他有许多缺点,甚至令人厌恶。生活怎样使一个坏孩子成为勇敢的水手,这无疑对于儿童有着很大的启示性意义。落水前的哈维是一个标准的公子哥。哈维的出场造型无疑是非常时髦的:红色运动衫、灯笼裤、红袜子、赛车鞋、红色法兰绒帽,而这些行头配上他从齿缝中挤出的口哨和泛黄的脸色,纨绔子弟的形象跃然纸上。哈维登场的台词表现出他令人反感的一面:“我们撞翻一条小渔船该多有意思呀!”这种要人命的恶作剧竟然轻而易举的从他口中说出,足见其品质之恶劣。他性格乖张,虚张声势,桀骜不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讨厌他的,他们甚至希望哈维从视线中消失。船上的人大多是辛苦赚钱的主儿,而面对一个未满16岁的孩子每个月就有“两百元零用钱”的事实,他们更多的是愤恨。船上唯一肯和他交流的人也不过是看不惯他卑劣的行为而想捉弄他。这样一位不学无术的公子哥给儿童读者的印象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对于开场的这一段,读者无疑对主人公哈维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其次,哈维意外落水后,从前的社会身份被彻底剥离。这使主人公由从前对身世的依附被迫转向依靠自我来获得生存。独立是长大成人的开始,也是个体重建自我身份的开始。小说情节发展至此,与成长中儿童的心理获得了相同性。小说在为读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的同时,也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哈维在被渔民救起后送到了渔船上。上船后,没有人相信他富家子弟的身份。在船上,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既定的规则,毫无例外,当然也包括哈维。所以当哈维试图违反规则的时候,船长给予了他最直接的惩罚,挥拳相向。于是,在这种暴力惩罚的手段下,哈维不得不逼迫自己加速学习,快速掌握各种船上的工作技能,以便自己脱离惩罚。哈维从一个浮在空中的公子哥被迫转变为脚踏实地的最下层的船员。他是整艘船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最底层,受到的待遇自然也是最差的。这种天壤之别的变化对哈维来说是一种强迫,而客观上,这种强迫带来的是历练。哈维在逐渐成长,这时读者给予哈维的情感转向同情和祝福了。

最后,哈维在船上认真不懈地学习,他开始慢慢地掌握了各种工作技能,并且慢慢可以独立自主地从事各种工作,进而游刃有余。这时,读者的情感上升到了欣赏的角度,也从小说中发现了深刻的启示性意义。这一时期的哈维可以独自钓到百磅重的大鱼,而且他礼貌地拒绝了其他船员的帮忙,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条鱼”。他掌握了各种技能,如放线、操纵千斤索等。在学习各种操作技能的同时,哈维的精神领域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与其他船员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协同合作的团体精神。因为每个船员的分工不同,岗位不同,所负责的领域也不同。船上的规则要求每个人必须忠于自己的岗位,完成各自的任务。这样各司其职的方式教会了哈维必须具备责任感,至此哈维逐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对于每个儿童读者来说,现阶段的哈维是他们最向往的目标。哈维成长的同时,儿童读者也体味到了成长的喜悦。

吉卜林以简明、轻快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海上探险的故事。摩斯认为,吉卜林的心中有一个永恒的少年情结。[3]而《勇敢的船长们》则是吉卜林在这一情结推动下的又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哈维从一个15岁的贵族公子哥身份开始,在意外落水后经历了一次冒险之旅。在船长和众船员的棍棒式教导下,这位一无是处的桀骜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有担当的出色男子汉。这本小说对于当代青少年读者来说仍是不可多得的励志故事。

[参考文献]

[1] Edward Shanks.Rudyard Kipling: A Study in Literature and Political Ideas[M].London: Macmillan & Co. L td.,1940:66.

[2] 陈兵.论吉卜林《勇敢的船长们》中的教育理念[J].外国文学评论,2009(04).

[3] Robert E.Moss, Rudyard Kipling and the Fiction of Adolescence[M].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