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奋战在龙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濮阳这个地方古代曾叫帝丘、澶州、开德府、开州等等,1987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的一次发掘,出土了一组以蚌壳堆砌的龙图案,堪称中国龙形象的鼻祖,被考古专家们誉为“中华第一龙”,至1995年10月,在濮阳召开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市“龙乡”。
从此,濮阳又多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名字;从此,各类宣传报道中也常把濮阳市的发展前进,比喻为“龙的腾飞”。
濮阳和山东的东营有些相似,位于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靠胜利油田带动、黄河助推,而濮阳不但紧靠着黄河,也有一个中原油田,所以人们也把石油和黄河水比做濮阳这条龙的双翼。
淬火龙翼助腾飞
长达300余里的濮阳黄河,位于河南黄河的最下游。濮阳黄河情况特殊,一是上宽下窄,上游宽处达八九公里,下游窄处只有一公里多,是黄河由宽河道向窄河道的过渡河段,漏斗状的河道形态导致泄洪不畅,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形势最甚;二是在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的黄河堤防上正处于最薄弱的豆腐腰段;三是境内辟有北金堤滞洪区,既承担着滞洪任务,又担负着黄河大堤和北金堤两道堤防的防守和管护任务,防洪保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而对于濮阳河务局来说,其肩负的使命可不仅仅是濮阳市的防洪保安全,还有向中原油田与濮阳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供水的任务,它们在濮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把黄河比做濮阳的一只龙翼实在是很贴切的。对于自己的使命,濮阳黄河人始终未敢有片刻的懈怠,他们励精图治,恪尽职守,确保了濮阳黄河岁岁安澜,为350多万濮阳人民提供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为濮阳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实际上,濮阳河务局自身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方面的,说白了就是队伍的吃饭问题。濮阳河务局有2800多个职工,是黄河部门最大的市级河务局,下属的濮阳第一河务局有600多个职工,又是黄河部门最大的县级河务局。“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这是河南农村的一句俗话,但是有活儿的时候人多是好事,没活儿的时候人多就成了难事了。近几年,濮阳河务局面临的就是一个没活儿的局面――没有大的防洪基建任务,眼巴巴瞅着黄河南岸标准化堤防建设干得热火朝天,自己几千号精壮人马插不上手。没办法,他们只好把目光转向广阔的社会,积极承揽外部工程,局属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凭借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的优势,以及多年来在工程市场上积累的良好信誉,承揽到了大量的社会工程。下属范县河务局2005年上半年承揽了13个工程项目,社会工程项目就达9个,占了70%,其中除了本省南阳、周口的工程之外,还有山东、安徽、山西等外省的工程。与此同时,他们狠抓经济责任制的落实,大力加强项目施工管理,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在十分困难的形势下使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确保了2800多名职工的工资发放和各项经费支出,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近年来濮阳河务局的工作精神,可以用“艰苦奋斗,负重前行”来概括。依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濮阳河务局把自己这只龙翼淬火得宽大而有力,支撑起了濮阳的腾飞。
现代化治黄显身手
近年来,黄河治理开发的步伐加快,黄河调水调沙、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黄河水文现代化建设、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黄河“二级悬河”治理试验等等,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在黄委党组、河南黄河河务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濮阳河务局全力以赴,团结奋战,在调水调沙、“二级悬河”治理试验等工作中勇挑重担,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2年7月,在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濮阳县习城滩万寨村附近生产堤在流量仅为1800立方米每秒时发生了决口,漫滩水流顺串沟直冲黄河大堤,形成顺堤行洪,堤防受到严重威胁,并给滩区群众带来很大损失。这表明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在近几年枯水径流作用下发生了严重淤积,已经高于两边滩地,“槽高、滩低、堤根洼”,在有着“悬河”之称的黄河河道内又形成了一层“悬河”,即所谓的“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形成,使滩区横比降远大于纵比降,漫滩水流通过滩区串沟冲向大堤,沿着靠近堤防的低洼地带顺流直下,造成顺堤行洪的险恶局面,对堤防安全构成很大威胁。针对这一严峻形势,黄委决定采取疏浚河槽、淤填堤河及淤堵串沟等措施,来保持河道一定的过洪能力,减小“二级悬河”对堤防的危害。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选定在河南濮阳南小堤至彭楼河段进行这些试验,试验河段所在的濮阳河务局成为建设单位。
接到任务以后,濮阳河务局群情振奋,迅速成立了以局长郭凤林为组长的“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施工试验的领导,还明确两名局领导班子成员驻守工地,专门负责解决处理施工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工程需要用挖泥船和泥浆泵在长达5公里多的主河槽试验段上抽取200多万立方米泥沙,用输沙管线排送淤填到五六公里之外的黄河大堤跟前的堤河内,待淤后还耕。施工战线长、任务重、当地群众干扰大,加上施工期间降雨不断,给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特别是一场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从8月底到11月中旬,施工都无法进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离施工现场。秋汛过后天气已经寒冷,濮阳河务局又及时组织施工队伍重新进驻工地,不分昼夜紧张施工。2003年12月15日,“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终于胜利竣工,这次试验共疏浚河道主槽5.2公里,淤填堤河8.25公里,淤堵串沟500米,为下一步开展“二级悬河”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2004年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濮阳河务局又接受了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人工扰沙。人工扰沙是借助河水已有的势能,用人工扰动河床土质,促进河床泥沙翻动,实现河床下切,从而最大程度地输沙入海。这一工作的难度就在于它是史无前例的,没有任何的经验甚至教训可以参考。按照上级安排,濮阳河务局在高村与孙口之间的徐码头河段实施河床泥沙的人工扰动,以改善“卡口”河段的断面状态,扩大河道过流能力,力求实现黄河下游主河槽的全线冲刷。濮阳河务局迎难而上,组织300余名精兵强将,投入水上抢险队的7艘大型作业船,分三种方式联合作战。由于水上作业必须按照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对此,在设备安装、调试到生产作业的40多个日夜里,参战职工不顾高温酷暑、风雨雷电,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作业,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解决了各种突发事件,顺利地完成了扰沙任务,各项试验指标达到了上级规定的要求,受到黄委主任李国英的高度赞扬,当年被评为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先进集体。
2005年黄河调水调沙进入生产运行阶段,濮阳河务局又按照上级要求,在葛庄至徐沙洼河段进行人工扰沙,濮阳河务局为此投入水上抢险队的10艘大型作业船。施工期间正值高温天气,河南省气象台、濮阳市气象台连续几天高温橙色预警,白天扰沙作业船铁甲板如火烤一般,船舱内的气温达50多度,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濮阳河务局参战的200多人连续奋战了18个昼夜,又一次圆满完成了扰沙任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跟濮阳河务局的领导们交谈,常常会听他们说到“三个文明”。两年前一个媒体记者在采访濮阳河务局局长郭凤林的时候,听到他说“三个文明”,猛一下还不解,因为平时都习惯说两个文明,当即向郭局长请教,方知第三个文明指的是政治文明。郭局长还解释道,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是指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一种政治生活的进步,政治文明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条件,又决定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跟濮阳河务局的领导接触多了就会明白,在濮阳河务局,用“三个文明”的提法可不是撵形势,赶时髦,局领导班子平时政治学习、制定决策、研究工作时提到文明建设时用的都是“三个文明”。
濮阳河务局这几年之所以稳定、健康地发展,跟他们对于文明建设的全面理解、规范操作是分不开的。
濮阳河务局是一个业务性的部门,担负着像黄河防汛这样事关大局的重要任务,2800多人的吃饭问题更是一副沉重的担子,日常工作的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须臾没有忘记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但是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们和物质文明还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业务工作越是繁重,思想政治工作就越重要。”副局长王云宇这样诠释他们对文明建设的理解。几年来,濮阳河务局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履行工作、廉政双责任制度,副科级以上干部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廉政、勤政能力,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职务提拔、职称晋升、人员聘用等80多项政务都向全局职工公开,提高了民主管理水平。他们还相继开展了“三讲一树”、“一整两树”、“一线班组建设年”、“创建文明科室、文明班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局机关和下属4个县级河务局全部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下属台前河务局职工刘孟会继2002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之后,2005年又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台前河务局影唐工程班2005年连获黄委先进集体、河南省模范职工小家两项荣誉。
前不久有这么一件事,濮阳河务局在对2005年前8个月的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时,一反多数部门单位在进行工作总结时讲成绩多讲问题少的习惯,列出了6点成绩,却摆出了8点问题与不足。对此,局长郭凤林说:“如果我们只是津津乐道那点儿成绩,却发现不了工作中的问题,或者是发现了不敢正视,我们怎么能改正不足,加快前进的步伐呢?” 这真是一种可贵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严于律己的态度,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濮阳河务局一定会把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在促进龙乡的腾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