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四大体系加快农村经济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实现这个目标,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四大变化和四个转移:一是人世给我国农业带来深刻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资源密集型、以粮食为主的低品质农产品向劳动密集型、高品质农产品转移;二是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由简单量的需求向绿色无公害和营养保健转移;三是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建设需要带来新的变化,促使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型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牧区向农区转移,林业生产正在由林区向平原农区转移;四是城乡经济布局发生了变化,城市“菜篮子”基地正在由城市近郊向远郊和周边农村转移。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从这一背景出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从衡水的情况看,基本市情是“三多一少一弱”,即:地多(人均耕地2.15亩,人均非耕闲散荒地0.5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多(人均占有粮食700多公斤,位居全省各市第一)、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一产占67%)、水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市情特点,扬长避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
根据市场需求和市情特点,今后一个时期衡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抓住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两大目标。即: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抓好畜牧业、林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构建抗旱节水农业种植结构体系、农林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城乡结合、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核心是构建四大体系,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构建抗旱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体系,就是针对干旱缺水的实际,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继续压缩高耗水、雨热不同期的小麦面积,玉米加快向饲用型转变,适度扩大棉花、甘薯等抗早耐早作物,蔬菜重点向设施、无公害生产转移,大力发展用材林和饲草生产。到2005年,种植布局按占可用土地比例形成“三、四、三”大格局,即以小麦为主的粮田面积控制在300万亩以内,林果草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高效经济作物达到300万亩以上。
构建农林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就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协调发展农业、林业、牧业,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降到50%,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to%左右,林木覆盖率达到26%左右;到2010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降到30%左右,畜牧业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左右,林木覆盖率达到35%左右。
构建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人点,以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运销服务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
具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以优促优”战略,建设“百、千、万”工程,即: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的形成,到2010年形成覆盖各个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100家,能够规范运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0家,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产品经纪人1万人。到2005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左右,农产品商品率达到70%以上;到201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构建城乡结合、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就是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发展高效种植、舍饲养殖和庭院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产吸纳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以小城镇为载体,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依托,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把组织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战略产业来抓,健全组织,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就业领域。到2005年,力争城镇化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0%,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的比重降到60%以下;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农村劳动力中从事一产的比重降到50%左右。构建四大体系,繁荣农村经济,目标宏大,任务艰巨。应着眼长远,狠抓当前,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壮大特色主导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压粮(麦)、扩畜、增林、优菜”的调整方略,重点培育瘦肉型猪、肉(奶)牛、蔬菜、果品林木四大主导产业。每个县(市、区)要根据各自实际,重点扭住一、两个优势产品和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主导产业。特别是要把畜牧业作为重点,提高其在大农业中的比重。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利用政策支持和改革融资,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能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畜产品、粮食、果蔬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以棉花为主要原料的棉纺织加工业和以速生木材为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业;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发展小城镇,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五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搞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加快重大实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六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以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重点防洪工程、人畜饮水工程、集雨工程建设,搞好植树造林,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七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完善配套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